百科全书 初学记   》 卷六 地部中      徐坚 Xu Jian

  ○总载水第一
  §叙事
  《淮南子》云:积阴之气为水。《文子》云:水之道,上天为雨露,下地为江河。《汉书》云:《书》称水曰润下。坎为水,位在北方,终藏万物者也。为政令顺时,阴阳调和,终始相成。十二月咸得其气,则水得其性,此之谓润下。若政令逆时,雾水暴出,百川流溢,坏乡邑,溺居人,及淫雨伤稼,是为水不润下。《尔雅》曰:水中可居者曰洲。(亦曰潭音。)小洲曰渚,小渚曰沚。(亦曰小沚,曰坻。又小沚曰碛。)凡水边皆曰垂、曰涯、曰畔、曰干、曰渍、曰滨,涯上下坦曰漘,(一曰隒。)重涯曰岸,岸上地曰浒,曲涯曰澳。(一曰隈。)水草交曰湄,埤增水连土,人所止曰澨。水曲曰汭,水北曰阳,水南曰阴,水出山石间曰潾,(音吝。)山夹水曰涧,水注川曰溪,水注溪曰谷,水通谷曰壑。石绝水曰梁,筑土遏水曰塘。(一曰堤。又曰妨。)大防曰坟,水所钟曰泽,广泽曰衍,泽曲曰皋,障曰陂,泽无水有草木曰薮。水通流曰川,水本曰源。源曰泉。泉正出曰滥泉,侧出曰氿泉。泉所出同所归异曰肥泉,异出同流曰瀵。深水曰潭,急水曰流,砂石上曰濑。(亦曰湍,曰滩,曰碛。)水别流曰派,大水有小口别通曰浦。风吹水涌曰波。(亦曰浪。)大波曰涛,小波曰沦,平波曰澜,直波曰泾。水朝夕而至曰潮,风行水成文曰涟,水波如锦文曰漪。水行曰涉。逆流而上曰溯洄,顺流而下曰溯游。(亦曰沿流。)绝流而渡曰乱,以衣涉水曰厉,繇膝以下曰揭,繇膝以上曰涉,渡水处曰津,(亦曰济。)潜行水下曰泳。(自“水中可居”已下,并出《尔雅》、《释名》、《说文》三书。)水神曰天吴,(《山海经》云:天吴八首十八尾,亦曰水伯。)大波之神曰阳侯,(《博物志》曰:昔阳国侯溺水,因为大海之神。)涛之神曰灵胥。(《博物志》云:昔吴相伍子胥,为吴王夫差所杀,浮之于江,其神为涛。)
  §事对
  【流湿 润下】《易》曰:水流湿,火就燥。《尚书》:五行一曰水,水曰润下,润下作咸。
  【包天
  带地】《春秋元命苞》曰:水者,天地之包幕,五行之始焉。万物之信由生。王彪之《水赋》曰:水带地而壤润,月流天而霄炯。陆士衡诗曰: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
  【习坎
  盈科】《易》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孟子》曰: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赵岐曰:盈,满也;科,坎也。
  【八水
  三川】戴延之《西征之》曰:关内八水:一泾,二渭,三灞,四浐,五涝,六潏,七澧,八滈。《汉书》曰:河南故秦三川郡。韦昭注曰:有河洛伊,故曰三川。
  【秋涸 冬凝】《礼记》曰:仲冬之月,水始涸。《淮南子》曰:夫水向冬则凝而为冰,向春则泮而为水。
  【九河 八海】《尚书》曰:九河既道。孔安国注曰:河水分为九道,平原以北是也。《关令内传》曰:须弥山东南有山曰昆仑,在八海内。
  【三江 五湖】《尚书》曰: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孔安国注云:三江已入,致定为震泽。《周礼》:扬州之浸曰五湖。
  【荣河
  温洛】《尚书·中候》曰:尧即政七十载,修坛河洛。仲月辛日,昧明礼备,荣光出河,休气四塞。郑玄注云:荣光五色,从河水中出。《易乾凿度》曰:帝盛德之应,洛水先温,九日乃寒,五日变为五色玄黄。
  【碧海
  绛河】东方朔《十洲记》曰:东有碧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水不咸苦,正作碧色。王子年《拾遗记》曰:绛河去日南十万里,波如绛色,多赤色、赤色鱼,而肥美可食。上仙服得之,则后天而死。
  【清济浊河
  玄灞素浐】袁宏《北征赋》曰:于是背梁山,截汶波,汛清济,傍祀阿。刘劭《赵都赋》曰:其南也,则有洪川巨渎,黄水浊河,发源积石,迳拂太华。潘岳《西征赋》曰:北有清渭浊泾,兰池周曲;西有玄灞素浐,汤井温谷。
  【粉水
  锦流】盛弘之《荆州记》曰:筑阳县西有粉水,源出房陵县。取其水为粉,鲜洁异于锦水,故因名粉水。巴郡临江县亦有此水,取以为粉,旧常献之。《华阳国志》曰:成都道西城,故锦官也。锦工织锦,濯流江中则鲜明,濯他江则不如,故命曰锦里城。
  【利万物
  成百事】《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文子》曰:水之道也,大不可极,深不可测;万物不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
  【君子观
  小人溺】《孙卿子》曰: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卑下倨句,必循其理。似义,浩浩乎不居。似有道,其延万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绰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就洁。似善,发源必东。似志,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礼记》曰: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夫水近于人而易以溺人。
  【怀山襄陵
  浮天载地】《尚书》云: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郭氏《玄中记》曰:天下之多者水焉,浮天载地,高下无不至,万物无不润者。
  【积成江海 上为雨露】桓宽《盐铁论》曰:水积而成江海,行积而成君子。《文子》曰:水之道也,大不可极,深不可测;上天为雨露,下地为润泽。
  【窃壤以堙
  积灰而止】《山海经》曰: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又《淮南子》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水浩瀚而不息。于是女娲积芦灰以止滔水。
  【亲而不尊
  狎而不玩】《礼记》曰:水之于人也,亲而不尊;天尊而不亲。《左传》曰:郑子产谓子太叔曰:“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人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赋
  【东晋王彪之《水赋》】寂闲居以远咏,记上善以寄言,诚有无而大观,鉴希微于清泉。泉清恬以夷淡,体居有而用玄;浑无心以动寂,不凝滞于方圆。湛幽邃以纳污,泯虚柔以胜坚。或浤浪于无外,或纤入于无间。故能委输而作四海,决导而流百川,承液而生云雨,涌凝而为甘泉。
  §诗
  【梁孝元帝《登堤望水诗》】駈马河堤上,非谓城隅游;怀山殊未已,徒然劳九愁。旅泊依村树,江槎拥戌楼;高岸翻成浦,曲港反通舟。枣野良知叹,瓠河今可俦;愿假宣尼术,泗水却横流。
  【梁刘孝绰太子洑《落日望水诗》】川平落日迥,落照满川张;复在沦波地,派别引沮漳。耿耿流长脉,熠熠动轻光;寒鸟逐槎泛,惊鹈拂浪翔。临流自多美,况此还故乡;榜人夜理楫,棹女暗成装。欲待春江曙,争途向洛阳。
  【后梁沈君攸《赋得临水诗》】开筵临桂水,携手望桃源;花落圆文出,风急细流翻。光浮动岸影,浪息累沙痕;沧波自可悦,濯缨何用论。
  【陈释慧标《咏水诗》】曾添疏勒井,经涌贰师营;玉津花色亮,银溪锦碛明。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持将符上善,利得动高情。
  【祖孙登《咏水诗》】骊泉紫阙映,珠浦碧沙沉;岸阔莲香远,流清云影深。风潭如拂镜,山溜似调琴;请君看皎洁,知有淡然心。
  【又《莲调诗》】长川落照日,深浦漾清风;弱柳垂江翠,新莲夹岸红。船行疑泛迥,月映似沉空;愿逐琴高戏,乘鱼入浪中。
  【隋李巨仁《赋得方塘含白水诗》】白水溢方塘,淼淼素波扬;叠浪摇凫影,涟漪写雁行。长堤柳色翠,夹岸荇花黄;观鱼自有乐,何必在濠梁。
  【孔德绍《王泽岭遭洪水诗》】地籁风声急,天津云色愁;悠然百川满,俄尔万顷浮。还似金堤溢,翻如碧海流;惊涛遥起鹭,回岸不分牛。徒知怀赵景,终是倦阳侯;大梗诚无托,芦灰岂暇求。思得乘槎便,萧然河汉游。
  【张文琮《咏水诗》】标名资上善,流派表灵长;地图罗四渎,天文载五潢。方流含玉润,圆折动珠光;独有蒙园吏,栖偃玩濠梁。
  §赞
  【晋郭璞《释水赞》】川渎绮错,涣澜流带;潜润傍通,经营华外。殊出同归,混之东会。
  【戴逵《水赞》】水德淡中,泉玄内镜;至柔好卑,和协道性。止鉴标贵,上善兴咏;爰有幽人,拥轮来映。
  【庾肃之《水赞》】湛湛涵渌,清澜澄浚;妙质柔明,云深液润。
  ○海第二
  §叙事
  《释名》云:海,晦也。主引秽浊,其水黑而晦。《博物志》云:天地四方,皆海水相通;地在其中,盖无几也。七戎、六蛮、九夷、八狄,形类不同,总而言之,谓之四海,言皆近于海也。四海之外,皆复有海云。按,东海之别有渤澥,(出《说文》。)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博物志》云:沧海之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金银为宫阙,仙人所集。《列子》称:渤海之东有大壑,名曰归塘。(《庄子》所云尾闾。)其中有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五山。《十洲记》曰:东海之别,又有溟海、员海。(《十洲记》曰:扶桑在碧海之中,有太帝宫,太真东王所居;有蓬莱山,周回五千里。山外有员海绕其山,海水色正黑色,谓之溟海。按:《庄子》有北溟,则四海皆称溟也。)《山海经》有岐海、幼海、少海。(《山海经》云:瓯闽皆在岐海中。又云:无皋之山,南望幼海。郭璞注云:幼海,少海也。)按:南海大海之别有涨海。(谢承《后汉书》曰:交阯七郡贡献,皆从涨海出入。又《外国杂传》云:大秦西南涨海中,可七八百里,到珊瑚洲。洲底大盘石,珊瑚生其上,人以铁网取之。)按:西海大海之东。小水名海者,则有蒲昌海、蒲类海、青海、鹿浑海、潭弥海、阳池海。(《汉书》曰:蒲昌海一名盐泽,广袤三百里。其水渟,冬夏不减,皆以潜行地下,南出积石。又郭义恭《广志》云:蒲类海在西域东北。窦固击伊晋,战于蒲类海。《十三州记》曰:允吾县西,有卑禾羌海,代谓之青海。《后魏书》曰:太祖西征次鹿浑海。郭义恭《广志》云:羌中之西,有潭弥海、阳池海。)按:北海,大海之别有瀚海。瀚海之南小水名海者,则有渤鞮海、伊连海、私渠海。(《汉书》:霍去病伐匈奴,北至瀚海;后汉窦宪伐匈奴,至渤鞮海。郭义恭《广志》曰:匈奴中北有伊连海。后汉梁讽说北单于,单于喜,即将人众与讽俱还到私渠海。)凡四海通谓之裨海,(毗之反。)裨海外复有大嬴海环之。(《邹子》曰:所谓中国者,天下八十一分之一耳。中国名曰赤县,内自有九州。禹之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州者,亦谓之九州,有裨海环之。如一区中者乃为一洲,如此者九。都有大瀛海环其外,此谓八极,而天下际焉。)海曰百谷王,海神曰海若。海一云朝夕池,一云天池,亦云大壑巨壑。(出《老子》及《风俗通》。)海中山曰岛,海中洲曰屿。(东方朔《十洲记》曰: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凤麟洲、聚窟洲、流洲、生洲。其生洲、瀛洲在东海,炎洲在南海,凤麟洲、聚窟洲皆在西海,元洲、玄洲在北海。已上凡十洲也。)
  §事对
  【委输 朝宗】木玄虚《海赋》曰:于廓灵海,长为委输。《尚书》曰:江汉朝宗于海。注云:宗,尊也,有似于朝。
  【委水
  积流】《礼记》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又曰:洗之在阼,其水在洗东,祖天地之左海也。郑玄注曰:海水之所委也。《孙卿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丛桂
  扶桑】王粲《游海赋》曰:若夫长洲别岛,旗布星峙,桂兰丛乎其上,珊瑚周乎其址。东方朔《十洲记》曰:扶桑在碧海中,树长数千丈,一千馀围。两干同根,更相依倚,是以名扶桑。
  【地脉 天池】《关令内传》:天有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里,地亦如之。各以四海为脉。《庄子》曰:穷发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
  【通天
  动地】张华《博物志》曰:旧说天河与海相通。近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来,甚大,往反不失期。此人乃立于槎上,多赍粮乘槎去,忽不觉昼夜。奄至一处,有城郭舍屋,望室中多见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惊问此人何由至此。此人即问:“此为何处?”答曰:“君可诣蜀问严君平。”此人还问君平,君平曰:“某月日有客星犯斗牛,即此人到天河也。”《庄子》曰:海水三岁一周流相薄,即为之地动。
  【沧屿
  碧津】沈怀远《南越志》曰:海安县南有小水,南注乎海。极目沧屿,渺望溟波。《十洲记》曰:处玄风于西北,坐王母于神乡。昆吾错于流泽,扶桑镇于碧津,离合水精而光兽于炎野。坎总众阴,是以仙都宅于海岛。
  【金宫 玉阙】金宫事见叙事。崔琰《遂初赋》曰:蓬莱蔚其潜兴,瀛壶森以骈罗;列金台之<山蹇>嵼,方玉阙之嵯峨。
  【鳀壑
  鹏溟】《汉书》曰:会稽海外有东鳀壑,分为二十馀国,以岁时来献见。左思《齐都赋》曰:其东则有沧溟巨壑,洪浩汗漫。《庄子》曰:北溟有鱼,其名曰鲲;化为鸟,其名曰鹏。将徙于南溟,击水三千里。谢庄《赤鹦鹉赋》:祯流陇域,祥发鹏溟。
  【穷发 聂耳】穷发见天池下。《山海经》曰:聂耳国在无肠国东,两手聂其耳,悬居赤水中。
  【无为 善下】《文子》曰:古之善为君者,法海以象其大,注下以成其广。《老子》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
  【负石
  乘桴】《汉书》曰:邹阳上书:申屠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应劭《风俗通》曰:姜肱,字伯维。灵帝践祚,征肱为太守,肱告人曰:“吾以虚获实,蕴藉声价,盛明之际,尚不委质。今政在私门,夫何为哉。”遂乘桴浮于海,莫知其极。时人以为非凡。
  【蜃楼 鲛室】《汉书》曰:海傍有蜃气为楼台。木玄虚《海赋》曰:天深水怪,鲛人之室。
  【蓬屿
  桑田】李颙《凌仙赋》曰:瞻蓬莱之秀屿,冀东叟之可寻;将乍至而反坠,患巨浪之相临。葛洪《神仙传》曰:麻姑谓王方平曰:“自接待以来,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乃浅于往者略半也,岂复将为陵陆乎?”方平乃曰:“东海行复扬尘耳。”
  【秦桥
  汉柱】《三齐记》曰:青城山,秦始皇登此山,筑城造石桥,入海三十里。张勃《吴录》曰:象林海中有小洲,生柔金。自北南行三十里,有西属国。人自称汉子孙。有铜柱,云汉之壃埸之表。
  【水伯
  波臣】《山海经》曰: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其为兽也,十八尾,八首,人面,八足也。木玄虚《海赋》曰:天吴乍见而仿佛。《庄子》曰:周顾视车辙有鲋鱼焉。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活我哉!”
  【黄金阙
  紫石室】《史记》曰:燕王使人至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在海中,去人不远。有至者望之如云,及到,三山反在水下。有仙人不死药焉。黄金白银为宫阙。东方朔《十洲记》曰:沧海岛中,有紫石宫室,九老仙都。
  【不死草
  反魂树】东方朔《十洲记》曰:祖洲在东海中,地方五百里,上有不死草,生琼田中。草似菰,苗长三尺许。人已死者,以草覆之,皆活。又曰:聚窟洲在西海中,有大树,与枫木相似。树方花,香闻数百里,其名为反魂树。
  【倾泻百川 回洑万里】刘祯《鲁都赋》曰:巨海分焉,倾泻百川。左思《吴都赋》曰:百川派别,归海而会,潮波汨起,回洑万里。
  §赋
  【后汉王粲《游海赋》】含精纯之至道,将轻举而高厉;游余心以广观兮,且彷徉乎西裔。乘兰桂之轻舟,浮大江而遥逝;翼惊风以长駈,集会稽而一视。登阴隅以东望兮,览沧海之体势,吐星出日,天与水际,其深不测,其广无苇,寻之冥地,不见涯泄。章亥所不极,卢敖所不届。洪洪洋洋,诚不可度也。处嵎夷之正位兮,同色号于穹苍;苞纳污之弘量,正宗庙之纪纲。总众流而臣下,为百谷之君王。
  【晋木玄虚《海赋》】昔在帝妫巨唐之世,天纲浡潏,为凋为瘵,洪涛澜汗,万里无际,江河既导,万穴俱流,椅拔五岳,竭涸九州,其为广也,其为怪也。则乃浟湙氵敛滟,浮天无岸,波如连山,乍合乍散,嘘吸百川,洗涤淮汉,若乃霾曀潜消,莫振莫竦。轻尘不飞,纤罗不动;犹尚呀呷,余波溢涌。若乃偏荒速告,王命急宣,飞迅鼓楫,泛海凌川。于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绡,挂帆席,望涛远决,冏然鸟逝,一越三千,不终朝而济所届。
  【梁简文帝《海赋》】昔禹启龙门,群山既凿,高明澄气而清浮,厚载势广而盘礴。坎德洊臻,水源深博,灌注百川,控清引浊,始乎滥觞,委输大壑。测之渺而无际,望之杳而绵漠。郁拂冥茫,往来日月,朏魄昏微,乍明乍没。若夫长风鼓怒,涌浪砰磕;飏波于万里之间,漂沫于扶桑之外。
  §诗
  【唐太宗《春日望海诗》】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照岸花分彩,迷云雁断行;怀卑运深广,持满守灵长。有形非易测,无源讵可量;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霓裳非本意,端拱是图王。
  【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周览倦瀛壖,况乃凌穷发;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明月;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矜名道不足,适已物可忽。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
  【北齐祖孝徵《望海诗》】登高临巨壑,不知千万里;云岛相接连,风潮无极已。时看远鸿度,但见惊鸥起;不假送将归,自然伤客子。
  【隋炀帝《望海诗》】碧海虽欣瞩,金台空有闻;远水翻如岸,遥山倒似云。断涛还共合,连浪或时分,驯鸥旧可狎,卉木足为群。方知小姑射,谁复语临汾。
  【又《季秋观海诗》】孟轲叙游圣,枚乘说瘉疾;逖听乃前闻,临深验兹日。浮天迥无岸,含灵固非一;委输百谷归,朝宗万川溢。分城碧雾晴,连洲彩云密;欣同夫子观,深愧玄虚笔。
  【隋虞茂《奉和望海诗》】清跸临溟涨,巨海望滔滔;十洲云雾远,三山波浪高。长澜疑浴日,连岛类奔涛;神游藐姑射,睿藻冠风骚。徒然虽观海,何以效涓毫。
  【杨师道《奉和春日望海诗》】春山临渤海,征旅辍晨装;回瞰卢龙塞,斜瞻肃慎乡。洪波回地轴,孤屿映云光;落日惊涛上,浮天骇浪长。仙台隐螭驾,水府泛鼋梁;碣石朝烟灭,之罘归雁翔。北巡非汉后,东幸异秦皇;搴旗羽林客,拔距少年场。电击駈辽水,鹏飞出带方;将举青邱缴,安访白霓裳。
  §赞
  【宋谢惠连《四海赞》】九夷六蛮,八狄七戎,凋镂异质,裳嬴殊风。致之以德,车轨斯同。
  ○河第三
  §叙事
  《说文》云:河者下也,随地下流而通也。《援神契》曰:河者水之伯,上应天汉。《穆天子传》曰:河与江淮济三水为四渎。河曰河宗,四渎之所宗也。按《水经注》及《山海经注》:河源出昆仑之墟,(《山海经》曰:昆仑山纵广万里,高万一千里,去嵩山五万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环其墟。其白水出其东北陬,屈向东南流,为中国河。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大曲,发源及入中国。大率常然。)东流潜行地下,至规期山;北流分为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其河复合,东注蒲昌海,复潜行地下,南出积石山,西南流,又东回入塞,过敦煌酒泉张掖郡;南与洮河合,过安定北地郡;北流过朔方郡西,又南流过五原郡南,又东流过云中西河郡东,又南流过上都河东郡西,而出龙门。(汾水从东于此入河,河东即龙门所在。《吕氏春秋》曰:龙门未开,河出孟门东大溢,是谓洪水。禹凿龙门始南流。)至华阴潼关,与渭水合,又东回过砥柱。(砥柱,山名。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今陕州东河北陕县三县界。)及洛阳,(孟津所在也。)至巩县与洛水合,成皋与济水合,(济水出河北,至王屋山而南,截河渡,正对成皋。)又东北流过武德,与沁水合。至黎阳信都,(信都今冀州,绛水所在。绛水亦曰渍水,一曰漳水也。)钜鹿之北,遂分为九河,(钜鹿,今邢州,大陆所在。大陆,泽名。九河,一曰徒骇,二太史,三马颊,四覆釜,五胡苏,六简,七洁,八钩盘,九鬲津。)又合为一河而入海。(齐桓公塞九河以广田居。故馆陶贝邱广川信都东光河间以东城池,九河旧迹有存。汉代河决金堤,南北多罹其害。议者常欲求九河故迹而穿之,未知其所,是以班固云自兹距汉已亡其八枝也。河之故渎,自沙邱堰而分,屯氏河出焉。)故《尚书》称,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今绛州龙门县界。)南至于华阴,北至于砥柱,东至于孟津。(在洛北,都道所凑,古今以为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洛汭,今巩县,在河洛合流之所也。大伾山,今汜水县,即故成皋也。山再成曰伾。)北过绛水,至于大陆,(其绛水今冀州信都。大陆,泽名,今邢州钜鹿。)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是也。同,合也。九河又合为一,名为逆河。逆,迎也,言海口有朝夕潮,以迎河水。初禹自黎阳东北界,分河为二渠以引水。一南出会隰川,今河所流也。(今河滑州以东,是旧隰水。)一出贝邱,即九河之上河。王莽时废塞,故俗谓之王莽河。(《史记·河渠沟洫志》并云:河之为灾害,中国尤甚。禹导河自积石,历龙门,又酾二渠以引河。如淳注:二渠一出贝邱,一则隰川。王莽时河遂塞,但用隰耳。)隋炀帝于卫县,(今卫州卫县。)因淇水之入河,(淇水亦曰清水。)立淇门以通河。东北行,得禹九河之故道,隋人谓之御河。
  §事对
  【出昆仑 导积石】并见叙事。
  【包砥柱 冒石门】包砥柱见叙事。《山海经》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南。郭璞注曰:冒犹覆也。
  【鱼折溜
  龙{带足}水】《河图》曰:黄帝云:“余梦见两龙,挺白图,即帝以授余于河之都。”天老曰:“天其授帝图乎?”试斋以往视之。黄帝乃斋河洛之间,求象见者。至于翠妫泉,大卢鱼折溜而至,乃问天老:“子见中河折溜者乎?”见之,与天老跪而授之。鱼泛白图,兰菜朱文,以授黄帝。舒视之,名曰录图。《春秋运斗枢》曰:舜既为天子,五年二月东巡狩。至于中州,与三公诸侯临观。黄龙五采负图出,置舜前,{带足}入水而前去。
  【沉白马
  祭玄貉】《史记》:汉武帝元光中,河决于瓠子。是时天子已用事万里沙漠,还师临决河,沉白马璧于河。《穆天子传》曰:西征,猎于渗泽,获白狐玄貉,以祭河宗。
  【入葱山 沦蒲海】并见前叙事中。
  【鳞屋龙堂 泉室水府】《楚辞》曰: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王逸注:贝作阙。泉室水府见下鲍昭《河清颂》。
  【九折
  两源】《淮南子》曰:河水九折注海而流不绝者,有昆仑之输也。《汉书》曰: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
  【龙宫 贝阙】《汉书》:武帝元光二年春,河水从顿丘南流入渤海。其五月河决濮阳,泛十六郡。发卒十万,救决河,起龙泉宫。贝阙事见上。
  【捧土
  转石】朱浮《与彭宠书》曰:奈何以区区渔阳,而造怨于天子?此犹河滨之人,捧土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谢承《后汉书》曰:安帝时,尚书陈龟上表曰:“仁恩广被,化流殊方,使老者以寿终,孤幼得保年。犹临河转石,易于反掌。”
  【泛柏 航苇】《毛诗》曰:泛彼柏舟,在彼中河。又曰:谁谓河广,一苇航之。
  【玉牍
  金绳】《河图·考灵曜》曰:赵王政以白璧沉河,有黑公从河出,谓政曰:“祖龙来,天宝开,中有尺二玉牍。”《河图》曰:舜以大尉即位,与三公临河,观黄龙五采负图出,置舜前。以黄玉为牌,白玉为检,黄金为绳,紫芝为泥,章曰“天黄帝符玺”。
  【马图
  龟谶】《礼记》曰:圣王之所以为顺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用水火金木,饮食必时,合男女,颁爵位,必当年德,是以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郑玄注:马图,龙马负图而出。孙柔《瑞应图》:白玉龟者,师旷时出河东之崖,为圣图出河,负录谶书。
  【三门
  九曲】郦元注《水经》曰:砥柱山,禹凿之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又在虢之西界,望之若柱,故曰砥柱。三川既决,水流疏分,指状表目,亦谓之三门。成公绥《大河赋》曰:乘高赴下,绝没长奔,驰会五户,分下三门。《河图》曰:黄河,出昆仑山东北角刚山东。以北流千里,折西而行,至于南山。南流千里,至于华山之阴。东流千里,至于植雍。北流千里,至于下津。河水九曲,长者入于渤海。
  【绀盖 白璧】卫宏《汉旧仪》曰:祭四渎者江河淮济,用三正牲圭沉有车马绀盖。白璧见上玉牍注。
  【悲申屠
  寻方叔】《韩诗外传》曰:申屠狄言非其时,将投于河,崔嘉闻而止之,曰:“圣仁者,民之父母也,今以濡足之故,不救溺人可乎?”狄曰:“昔桀杀龙逢,纣杀比干,而亡天下;吴杀子胥,陈杀泄冶,而灭其国。非无圣知,不用故也。”遂负石而沉于河。《楚辞》曰:望大河之洲渚,悲申屠之抗迹。《论语》曰:鼓方叔入于河。成公绥《大河赋》曰:善尼父之不济,寻方叔之远迹;懿吴起之谠言,大泛舟之兴役。
  【三日变
  千年清】《易乾凿度》曰:天降嘉应,河水先清三日。清变为白,白变为赤,赤变为玄,玄变为黄,各三日。王子年《拾遗记》曰:丹邱千年一烧,黄河千年一清,皆至圣之君,以为大瑞。又,黄河清而圣人生。
  【荣光 休气】《尚书·中候》曰:荣光出河,休气四塞。休,美也,荣光五采。
  §赋
  【后汉应玚《灵河赋》】咨灵川之遐源兮,于昆仑之神邱。凌增城之阴隅兮,赖后土之潜流。行积石之重险兮,披山麓之溢浮。蹶龙黄而南迈兮,纡鸿体而四流。涉津洛之阪泉兮,播九道乎中州。汾倾涌而腾骛兮,恒亹亹而徂征。肇乘高而迅逝兮,阳侯怖而振惊。
  【晋成公绥《大河赋》】览百川之弘壮兮,莫尚美于黄河。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登龙门而南游兮,拂华阴与曲阿。凌砥柱而激湍兮,逾洛汭而扬波。体委蛇于后土兮,配灵汉于穹苍。贯中夏之畿甸兮,经朔狄之遐荒。历二周之北境兮,流三晋之南乡。秦自西而启壤兮,齐据东而画疆。殷徒涉而求固,卫迁济而遂强。赵决流而却魏,嬴引沟而灭梁。思先哲之攸叹,何水德之难量。
  §诗
  【隋萧悫《奉和济黄河应教诗》】大蕃连帝室,骖驾奉皇猷;未明駈羽骑,凌晨方画舟。津城度维锦,岸柳夹缇油;钟声飏别岛,旗影照苍流。早光生剑服,朝风起节楼;滔滔细波动,裔裔轻舷浮。回桡避近碛,放舳下前洲;全疑上天汉,不异谒蓬邱。望知云气合,听识水声秋;从君何等乐,喜从神仙游。
  【陈江总《渡黄河诗》】葱山沦外域,盐泽隐遐方;两源分际远,九道派流长。未殚所闻见,无待验词章;留连嗟太史,惆怅践黎阳。导波萦地节,疏气耿天潢;悯周沉用宝,嘉晋肇为梁。
  【隋薛道衡《渡北河诗》】连旌映涂攵浦,叠鼓沸沙洲;桃花长新浪,竹箭下奔流。塞云临远舰,胡风入阵楼;剑拔蛟将出,骖惊鼋欲浮。雁书终立效,燕相果封侯;勿恨关河远,且宽边地愁。
  【刘孝孙《早发成皋望河诗》】清晨发岩邑,駈马走轘辕;回瞰黄河上,惝怳屡飞魂。鸿流导积石,惊浪下龙门;仙槎不辨处,沉璧想犹存。远近洲诸出,飒沓凫雁喧;怀古空延伫,叹逝将何言。
  【梁刘孝威《公莫渡河诗》】请公勿渡河,河广风威厉;樯偃落金乌,舟倾没犀枻。绀盖空严祀,白马徒生祭;衔石伤寡心,崩城掩霜袂。剑飞犹共水,璧沉魂俱逝;君为川后臣,妾作江妃娣。
  【陈张正见《公无渡河诗》】金堤分锦缆,白马渡莲舟;风严歌响绝,浪涌榜人愁。棹折桃花水,颿横竹箭流;何言沉璧处,千载偶阳侯。
  §赞
  【东晋郭璞《尔雅图赞》】昆仑三层,号曰天柱;实惟河源,水之灵府。
  §颂
  【宋鲍昭《河清颂》】污彼四渎,媚此双川;伏灵远纪,閟贶延年。澄源昆岳,镜流葱山;泉室凝淀,水府清涓。
  【宋张畅《河清颂》】浑浑洪河,家国之滨;襟带晋卫,领袖齐秦。龙门诞溜,积石传津;乘运能有,经启天人。化流上帝,时表初星;飞书曝瑞,龙图照神。协灵既伟,通气载荣。
  §文
  【后魏孝文帝《祭河文》】维大和十九年,皇帝告于河渎之灵:坤元涌溢,黄渎作珍;浩浩洪流,实裨阴沦。通源导物,含介藏鳞;启润万品,承育苍旻。惟圣作则,惟禹克遵。浮楫飞帆,洞厥百川;朕承宝历,克纂乾文。腾鸾淮方,旋鹢河濆;龙舲御渎,凤旆乘云。泛泛棹舟,翾翾沂津;宴我皇游,光余夷滨。肇开水利,漕典载新;千舻桓桓,万艘斌斌。保我大仪,惟尔作神。
  【颜师古《四大河祝文》】维神上通云汉,光启图书,分导九枝,傍润千里,素秋式序,用率典常。
  §笺
  【宋苟伦《与河伯笺》】伏惟河伯府君:君侯潜曜灵泉,翱翔神渚;发洪流于昆仑,扬高波于砥柱;包四渎以称王,总百川而为主。
  ○江第四
  §叙事
  《释名》云:江,公也,诸水流入其中,所公共也。《风俗通》云:江,贡也,所出珍物可献贡也。《周官》:扬州其川三江。按:三江,《汉书·地理志》注:岷江为大江,至九江为中江,至徐陵为北江,盖一源而三目。(郑玄、孔安国注云:左合汉为北江,会彭蠡为南江,岷江居其中,则为中江。故书称东为中江者,明岷江至彭蠡与南北合,始得称中也。又《山海经》:三江者,大江、中江、北江也。汶山郡有岷山,大江所出。峡山中江所出,东注大江。岷山北江所出,东注大江。其源皆在蜀也。又韦昭说:岷江、松江、浙江,亦悉在吴也。又沈怀远《南越志》曰:广信江、始安江、郁林江,亦为三江,在越也。)按《水经》及《荆州记》云:江出岷山,其源若瓮口,可以滥觞。在益州建宁满江县,潜行地底,数里至楚都,遂广十里,名为南江。初在犍为,与青衣水、汶水合。至洛县,与洛水合。东北至巴郡,与涪水、汉水、白水合。东至长沙,与澧水、沅水、湘水合。至江夏,与沔水合。至浔阳,分为九道,(《浔阳记》说九江:一曰白乌江,二蜯江,三乌土江,四嘉靡江,五畎江,六浮江,七禀江,八提江,九菌江。)东会于彭泽,经芜湖,名为中江,东北至南徐州,名为北江而入海也。(按,南徐州今润州。)《尚书》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江别为沱水。)又东至于澧,(澧,水名,在荆州。)过九江,至于东陵。(东陵,地名。)东迤北会于汇,(汇泽即彭蠡也。)东为中江,入于海是也。凡长江之别,有郫江、(任豫《益州记》曰:郫江,大江之支也。亦曰涪江,亦曰湔水。在蜀与洛水合。)汶江、(《益州记》曰:汶江源出三轮阪下。)垫江、(崔鸿《西京记》曰:吐谷浑观垫江源,问鲁和曰:“此水经仇池而过晋寿山沱渠,始号垫江,至巴郡入大江。”垫音叠。)弱柳江、(《缘江记》曰:西江别支为弱柳江。)浙江、(《说文》云:江别流为汜,至会稽山阴为浙江。又,顾野王云:浙江发源东阳新安之间,不与岷山之江相涉,至钱塘入于海。)松江、(刘澄之《扬州记》:吴县有松江,自吴入海。今苏州。)凡长江有别名,则有京江、(在南徐州。禹贡所谓北江也。今润州丹徒县也。)瓜步江、(今扬州六合县界。西南对润州江宁县,即魏文帝及后魏太武帝所临处。)乌江、(即项羽死处,今和州乌江县也。)曲江。(枚乘《七发》曰:观于广陵之曲江。曲江,今扬州也。又始兴郡有曲江,今韶州是也。又,汉司相如《吊秦二世赋》曰:临曲江之隑州,此即长安也。以其水曲折,甚类广陵之江。今乐游园。)凡江带郡县因以为名,则有丹徒江、钱塘江、会稽江、山阴江、上虞江、广陵江、郁林江、广信江、始安江、牂牁江、成都江。
  §事对
  【导江 绝汉】《尚书》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淮南子》曰:江出岷山,东流绝汉入海。
  【荆池 楚望】《淮南子》曰:昔荆楚之地,汝颍以为洫,江汉以为池。《左传》曰:江汉沮漳,楚之望也。
  【四渎
  六川】《史记》曰:殷汤作江诰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民乃安。东为江,北为河,南为淮,西为济。四渎已候,万民乃居”《吕氏春秋》曰:何谓六川?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此六川也。
  【吐贝 纳龟】《春秋运斗枢》曰:瑶光得则江吐大贝。《尚书》曰:九江纳锡大龟。
  【滥觞
  萦带】《家语》曰:江水始出岷山,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于江津,乃方舟避风不可以涉。袁山松《宜都记》曰:对西陵南岸有山,其峰孤秀。人自山南上至顶,府临大江如萦带,视舟船如凫雁。
  【萍实
  菱华】《家语》曰:楚昭王渡江,江有物,大如斗,圆而赤,直触王舟。舟人取之。王大怪,使之鲁问孔子。孔子曰:“此萍实也,可剖而食之,吉祥。唯霸者能获之。”使反。王遽食之,甚美。傅玄歌曰:有女殊代生,涉江采菱华;上翳青云景,下鉴渌水波。
  【鹦洲
  鹊岸】郦元注《水经》曰:江水至江夏沙羡县西北,又东经叹父山。江右岸当鹦鹉洲。《左传》曰:昭公十六年冬,楚子伐吴,吴人败之于鹊岸。《西京记》曰:今居巢江南水有鹊尾渚者,是也。
  【祭胥
  吊屈】董览《吴地记》曰:夫差立,子胥以忠謇见亡。遂赐死,浮尸于江。夫差悔焉,与群臣于江设祭置坛。国人因为立庙。汉扬雄《吊屈原文》:过湘沅而主不容,自投江而死。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
  【捐玦
  丧珮】《楚辞》曰:捐余玦兮江中,遗余珮兮澧浦。刘向《列仙传》曰:江妃二女,游江滨,见郑交甫,遂解珮与之,交甫受珮而去。数十步,怀中无珮,女亦不见。郭璞《江赋》曰:感交甫之丧珮,悲神使之缨罗。是也。
  【沉书
  投局】萧方等《三十国春秋》曰:光禄殷羡之还豫章,贵游多凭寄书。羡之至板桥,投书于江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臧荣绪《晋书》曰:陶侃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参佐或以戏废事者,乃取其蒲博棋局之具,悉投于江。
  【笑吴主
  叹魏帝】环济《吴纪》曰:孙权诏曰:“吕岱、诸葛恪《道步骘》说:北人欲以布囊盛土塞江。每读此表,令人连日失笑。此江自天地以来,宁有可塞者乎?”虞溥《江表传》曰:魏文帝出广陵欲伐吴,望大江而叹曰:“吴据洪流,且多粮谷,虽武骑千队,无所用也。”乃还。
  【使君滩
  中郎浦】郦元注《水经》曰:江水东流鱼复县南,又经羊肠虎臂滩。杨亮为益州,至此而覆舟。惩其波澜,蜀人至今犹名之为使君滩。又曰:江水又东至华容县西,左迤为中夏水,右则中朗浦出焉。
  【发黄岑
  激赤岸】盛弘之《荆州记》曰:始安郡有东北二江,北江发源于桂阳之临武黄岑山;东江发源于南康大庾峤下,经始兴县界,南流西转,与北江合于郡东,注于南海。山谦之《南徐州记》曰:京江,禹贡北江也。阔漫三十里,通望大壑。常以春秋朔望。辄有大涛,声势骇壮,极为奇观。涛至江北激赤岸,尤更迅猛。
  【黄金浦
  紫贝阙】郦元注《水经》曰:江水东至长沙,下巂县,又东之。右岸有城陵山,山有故城,东接徵落山。江之南畔名黄金濑,濑东有黄金浦。《楚辞》曰:芙蓉盖而菱华车,紫贝阙而白玉堂。王逸注:紫贝,水虫也。《援神契》曰:洪水出大贝。
  【不恶小谷
  不逆众流】《墨子》曰: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已也,故能大。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流。《老子》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无不受之。苟有所逆,众流不至者多矣。
  §赋
  【东晋郭璞《江赋》】咨五材之并用,是水德之灵长;惟岷山之导江,初发源于滥觞。聿经始于洛沫,拢万川乎巴梁;冲巫峡而迅激,济江津以起涨。极泓量而海运,状滔天以淼茫。总括汉泗,兼包淮湘;并吞沅澧,汲引沮漳。源二分于崌崃,流九派乎浔阳;鼓洪涛于赤岸,沦余波于柴桑。纲络群流,商攉涓澮。表神委于江都,混流宗而东会;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滈浩汗六州之域,经营炎景之外。所以作限于华裔,壮天地之险界,呼吸万里,吐纳灵潮。自然往复,或夕或朝;激逸势以前駈,乃鼓怒而作涛。
  【南齐谢朓《楚江赋》】爰自山南,薄暮江潭;滔滔积水,袅袅霜岚。忧与江兮竟无际,客之行兮岁已严。尔乃云沉西岫,风荡中川,驰波郁素,骇浪浮天,明砂宿莽,石路相悬。于是雾隐行雁,霜耿虚林,迢迢落景,万里生阴。列攒笳兮极浦,弥兰鹢兮江浔;愿希光兮秋月,承末照于遗簪。
  §诗
  【周庾信《奉和泛江诗》】春江下白帝,画舸向黄牛;锦缆回沙碛,兰桡避荻洲。湿花随水泛,空巢逐树流;建平船柿下,荆门战舰浮。岸杜多群树,山城是迥楼;日落江风静,龙吟回上游。
  【隋炀帝《夏日临江诗》】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逍遥有余兴,怅望情不终。
  【隋薛道衡《入郴江诗》】仗节遵严会,扬舲溯急流;征途非白马,水势类黄牛。跳波鸣石碛,溅沫拥沙洲;岸回槎倒转,滩长船却浮。缘涯频断挽,挂壁屡移钩;还忆青丝骑,东方来上头。
  【隋柳顾言《奉和晚日杨子江应教诗》】大江都会所,长洲有旧名;西流控岷蜀,东泛迩蓬瀛。未睹纤罗动,先听远涛声;空蒙云色晦,浃叠浪华生。欲知暮雨歇,当观飞旆轻。
  【苏味道《九江口南济北接蕲春南与浔阳岸诗》】江路一悠哉,滔滔九派来;远潭昏似雾,前浦沸成雷。鳞介多潜育,渔商几溯洄;风摇蜀柿下,日照楚萍开。近漱湓城曲,斜吹蠡泽隈;锡龟犹入贡,浮磬罢新裁。津吏挥桡疾,邮僮整传催;归心讵可问,为视落潮回。
  §祭文
  【隋薛道衡《祭江文》】维开皇元年,行军元帅晋王,谨以太牢之奠,敬祭南渎大江之神:仰惟灵性包平智,德擅灵长,上膺东井,下纪南国。引双流而分九派,长四渎而纳百川。自晋永嘉,乾灵落纲;蕞尔吴越,僣伪相承;陈贼叔宝,世济其凶。士庶为其涂炭,人神所以怨愤。忝司九伐,清彼一方。分命将士,乘流南渡。仰凭灵祐,咸蒙利涉。今申命苍兕,躬总精锐,直趋金陵,行登石首。庶蛟螭窜于洲渚,帷盖静于波涛。江表克平,海内清泰。谨申礼荐,惟神尚享。
  ○淮第五
  §叙事
  《释名》云:淮,围也。围绕扬州北界,东至海也。《周官》:青州,其川淮泗。按《水经注》及《山海经》云:淮水出南阳平氏县桐柏山。其源初则涌出,复潜流三十里,然后长骛。东北经大复山,从义阳郡北,东过江夏,平春县北,又东过新息县南,期思县北,至厚鹿县南,与汝水合。又东过庐江安丰县,与决水合。东北至九江寿春县东,与颍水合。寿春县北与淝水合。又东至当涂县北,与涡水合。东北至下邳淮阴县,与泗水合。东至广陵淮浦县而入海也。近海数百里,通朝夕潮。《尚书》称: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入于海,是也。(孙盛《晋阳秋》曰:秦始皇东游,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于是秦始皇于方山掘流,西入江,亦曰淮。今在润州江宁县,土俗亦号曰秦淮。)
  §事对
  【二山
  三洲】郦元注《水经》曰:平阿县有当涂山,淮出于荆山之左,当涂之右,奔二山之间而扬涛北注也。《毛诗》曰:鼓钟伐鼛,淮有三洲。毛注:三洲淮上也。
  【奥府 都巿】焦赣《易林》曰:江河淮海,天之奥府;众利所聚,可以饶有。焦赣《易林·变占》曰:江河淮海,天之都巿;商人受福,国家富有。
  【注江
  入海】《孟子》曰:禹排淮泗而注诸江。《山海经》曰:淮水出余山。余山在朝阳东义乡,西入海。郭璞注曰:今淮水出义阳平氏县桐柏山,东北经汝南、淮南、谯国、沛国、下邳,经淮阴县入海也。
  【禹义 晋竭】《尚书·禹贡》曰:淮溯其乂。孔安国注曰:二水已治。臧荣绪《晋书》曰:永嘉三年,淮濮水竭。
  【化橘 变禽】《周礼》曰:橘逾淮而北化为枳,此地气然也。郭璞《游仙诗》曰:六龙安可顿,运流有代谢;淮海变微禽,吾生独不化。
  【溉鲋
  化雉】刘向《说苑》曰:庄周贫,往贷于魏文侯。文侯曰:“待吾邑粟之来而献之。”周曰:“乃今者周之来,见道牛蹄中有鲋鱼焉,太息谓周曰:‘我尚可活也。’周曰:‘须我为汝向南诣楚王,决江淮以溉汝。’鲋鱼曰:‘今命在瓮瓷之中耳!乃为我见楚王,决江淮以溉我,汝即求我于枯鱼之肆矣。’”《国语》曰:赵简子叹曰:“雀入于淮为蜃,鼋鼍莫不能化,唯人不能,哀夫。”李颙《感冬篇》曰:蜿虹潜太阴,文雉化淮汜。
  【韩钓 王浮】《注水经》曰:淮水东经淮阴县。汉高祖封韩信为侯国,昔韩信去下乡而钓于此处也。王浮见下王粲赋。
  【会泗沂 经谯沛】会泗沂见叙事。经谯沛见上入海注。
  【潜周鼎
  沉魏璧】《楚辞》曰:潜周鼎于江淮兮,爨土鬵于中宇。王逸注曰:言藏九鼎于江淮之中。鱼豢《魏略》曰:文帝黄初六年,帝以舟军入淮,遣使者沉璧于淮汜。
  【蠙珠
  玉玺】《尚书》曰:《禹贡》云: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孔安国注曰:淮夷二水出蠙珠及美鱼。臧荣绪《晋书》曰:安帝义熙十二年,左卫后陈阳于东府前淮水中,得玉玺一枚。此金陵秦淮,非四渎淮也。以淮事少,故假此成对。
  §赋
  【后汉王粲《浮淮赋》】从王师以南征兮,浮淮水而遐逝;背涡浦之曲流兮,望马邱之高澨。泛洪橹于中潮兮,飞轻舟乎滨济;建众樯以成林兮,譬无山之树艺。于是迅风兴涛,钲鼓若雷,旌麾翳日,飞云天回,苍鹰飘逸,递相竞轶。凌惊波以高骛,驰骇浪而赴质;加舟徒之巧极,美榜人之闲疾。白日未移,前駈已届,群师按部,左右就队;轴轳千里,名卒亿计。运兹威以赫怒,清海隅之蒂芥;济元勋一举,垂休绩于来裔。
  【魏文帝《浮淮赋》】建安十四年,王师自谯东征,大兴水运,泛舟万艘。时余从行,始入淮口,行泊东山,睹师徒,观旌帆,赫哉盛矣。虽孝武盛唐之狩,舳舻千里,殆不过也。乃作斯赋云:淮沂水而南迈兮,泛洪涛之湟波;仰岩冈之崇阻兮,经东山之曲阿。浮飞舟之万艘兮,建干将之銛戈;扬云旗之缤纷兮,聆榜人之哗哗。乃撞金钟,爰伐雷鼓;白旄冲天,黄钺扈扈。武将奋发,骁骑赫怒。
  【隋杜台卿《淮赋序》】古人登高有作,临水必观焉;吟咏比赋,可得而言矣。《诗·周南》云: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比阝风》云: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卫风》云:河水洋洋,北流活活。《小雅》云: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大雅》云:丰水东注,惟禹之绩。《周颂》云: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鳣有鲔,鲦鲿鰋鲤。《鲁颂》云: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此皆水赋滥觞之源也。后汉班彪有《览海赋》,魏文帝有《沧海赋》,王粲有《游海赋》,晋成公绥有《大海赋》,潘岳有《沧海赋》,木玄虚、孙绰并有《海赋》,杨泉有《五湖赋》,郭璞有《江赋》,唯淮未有赋者。魏文帝虽有《浮淮赋》,止陈将卒赫怒;至于兼包化产,略无所载。齐天统初,以教府词曹,出除广州长史。经淮阳赴镇,频经利涉,壮其淮沸浩荡,且注巨海,南通曲江,水怪神物,于何不有?遂撰闻见,追而赋之,曰:美大川之为德,谅在物而非假;决出元氏之乡,滥流桐柏之下;始经营于赤位,终散漫于炎野。
  §诗
  【隋炀帝《早渡淮诗》】平淮既淼淼,晓雾复霏霏;淮甸未分色,泱漭共晨晖。清霞转孤屿,锦帆出长圻;潮鱼时跃浪,沙禽鸣欲飞。会待高秋晚,愁因逝水归。
  【隋诸葛颍《奉和出颍至淮应令诗》】涉颍倦纡回,浮淮欣迥直;遥村含水气,远浦澄天色,灵涛稍欲近,仙岩行可识;玄览属睿辞,风云有馀力。
  【蔡允恭《奉和出颍至淮应令诗》】久倦川途曲,忽此望淮沂;波浪泛淼淼,眺迥情依依。稍觉金乌转,渐见锦颿稀;欲知仁化洽,讴歌满路归。
  【弘执恭《奉和出颍至淮应令诗》】睿情欣逸赏,临泛入淮淝;棹声喧岸席,颿影出云飞。清流含日彩,奔浪荡霞晖;还如漳水曲,鸣笳启路归。
  【又虞世南《奉和出颍至淮应令诗》】良晨喜利涉,解缆入淮浔;寒流泛鹢首,霜吹响哀吟。潜鳞波里跃,水鸟浪前沉;邗沟非复远,怅望悦神襟。
  §吟
  【徐彦伯《淮亭吟》】贞寂虚兮淮山幽,怜芳若兮拿牛洲;崩湍委咽日夜流,孤客危坐心自愁。矧鹤唳兮风晓,复猿鸣兮霜秋。熠燿飞兮蟋蟀吟,倚清瑟兮横凉琴。撷瑶芳兮吊楚水,弄琪树兮歌越岑。山碕礒兮隈曲滨,水涓涟兮环洞泊。金光延起兮骤兴没,青苔竟兮绿苹歇。绿苹歇兮凋朱颜,美人寂历兮何时闲。君不见,可怜桐柏上,手葺桂树花满山。
  §祭文
  【隋薛道衡《祭淮文》】元帅晋王,谨以清涤制币太牢之奠,敬祭于东渎大淮之灵。盖圣德应期,神功宰物,上齐七政,下括四海,自晋人丧道,彝伦攸斁,天隔内外,地毁东南。三吴成危乱之邦,百越为逋逃之薮。皇帝肇开鼎业,光有神器。图出龟龙,镜悬金玉。忧劳庶绩,无忘寤寐,言念苍生,情深矜养。河源海外,莫不来庭,冒顿呼韩,岁时拜谒。伪陈蕞尔,尚阻声教,妖贼叔宝,僣窍遗绪。毒流江左,冤结人神。上轸皇情,义申吊伐,猥蒙朝寄,抚宁淮甸。仰惟导源桐柏,长迈蓬莱。标四渎而引百川,擅五林而含七德。庶凭流恶之灵,克成除暴之举,使水陆旌旗,所向无前。吴会君长,束手归服,谨申荐礼,惟神尚飨。
  ○济第六
  §叙事
  《释名》云:济,济也。言源出河北,济河而南也。《周官》:兖州其川河济。按《水经注》及《山海经》云:济水出河东垣县王屋山,初名沇水。(《风俗通》云:济水出常山房子县赞皇山,此又别是一水耳。应氏以为流入河南之济者,非也。)东出温县西北,始名济水。(孔安国注《尚书》:泉源为沇,流去为济。在温西北平地。)又东南流,当巩县之北,而南入河。与河并流,过成皋。(成皋,今汜水县。《晋书·地道志》曰:济自大伾入河,与河水斗。大伾、成皋,古成皋兼包巩县之界。)溢出为荥水,东流过阳武及封丘县北,又东过冤呴县南,至定陶县南,又东北流,与菏水会。东至乘氏县西分而为二。其一东北流入钜野泽,过寿张西,与汶水合,又北过谷城县西,又东北过卢县北,经齐郡东莱郡而入海也。《尚书》称: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即菏水所在也。)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是也。又《水经注》云:初济水至乘氏县西,分流为二。其一东北流,今所入海者;其一东南流,东过昌邑县北金乡县南,至方舆,为沛水。过沛县东北,至下邳而入淮。《淮南子》云:济水宜麦。《周官》云:雊鹆不逾济。
  §事对
  【导沇 济河】并见叙事。
  【重源
  异岸】郦元注《水经》曰:济水重源,出河内县西北平地。水有二源所发,因复谓之济源。合西源出原城西,东流注城南,东合北水。郭缘生《述征记》曰:河内温县亦有济,入于黄河,谓济之源。按:二济既南北异岸,而相远亦逾千里也。
  【吴沟 齐阻】赵晔《吴越春秋》曰:吴王夫差兴兵伐齐,掘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间,北属之济。《战国策》曰:张仪说秦王,齐据河济,足以为阻。
  【斗水
  截流】戴延之《西征记》曰:济水自大伾入河,与河水斗而东流。《尚书》曰: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于荥。孔安国注曰:济水入河,并流数千里而截河。又并河数里,溢为荥泽。
  【德美
  通和】刘向《说苑》曰:四渎江河淮济,何以视诸侯?能荡涤垢浊焉,能通百川于海焉,能荡出云雨焉,为德甚美,故视诸侯也。《淮南子》云:淮济水通和宜麦。
  【冯征
  袁汎】冯衍《明志赋》曰:流山岳而周览,徇碣石与洞庭;浮江河而入海,溯淮济而上征。袁宏《北征赋》曰:于是背梁山,截汶波,泛清济,傍祝阿。
  【齐度量 荡垢浊】《风俗通》曰:济,齐也。齐其度量。荡垢浊,见上德美注。
  【溢荥泽 注渤海】溢荥泽见叙事。《山海经》曰:济水出共山南东邱绝钜野泽,注入于海。
  §诗
  【萧楚才《奉和展礼岱宗途经濮济诗》】拂汉星旗转,分霄日羽明;将追鲁阜迹,更勒岱宗铭。林戈咽济岸,兽鼓震河庭;叶箭凌寒矫,乌弓望晓惊。已降汾水作,仍深迎渭清。
  【薛克搆《奉和展礼岱宗途经濮济诗》】龙图冠胥陆,凤驾指云亭;非烟泛济浦,绿宇启河汀。画裳晨应月,文戟曙分星;四田巡揖礼,三駈道契经。行欣奉万岁,窃抃偶千龄。
  §祭文
  【后魏文帝《祭济文》】维太和十九年,皇帝遣太常寺守散骑常侍景,昭告于济渎之灵:乾光资曜,坤载播液,惟渎畅灵,协辉阴辟。庶象凭和,升降芳沥,蕴神包化,比土宣绩。温方涌瑞,沇源导济,引流通沧,实侔四体。作润岱宗,含云吐澧,润波湛湛,川风沵沵。瞻洪津而怀德,乘长波而钦智;泛龙仪之郁穆,<王桀>玉轩而浮被。沉璋璧之明物,冀牲洁以归寄。
  ○洛水第七
  §叙事
  《春秋说题辞》云:洛之为言绎也,言水绎绎光耀也。鱼豢《典略》云:洛字或作雒。初汉火行忌水,故洛去水而加隹。魏为土行。土,水之母。水得土而流,土得水而柔,故去隹加水。《周官》:豫州其川荥洛,与伊瀍二水为三川。(秦于河南置三川郡。)按《水经》云:洛水出京兆,上洛县冢领山,郡经上洛、弘农、河南、县卢氏、蠡城、阳巿、宜阳、洛阳,合伊瀍谷涧之水,至巩县而入河也。《尚书》称: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是也。(又《周礼》:雍州,其川洛汭。此洛一名漆沮。出冯翊。此关辅之水,非河南洛水。又《水经注》云:洛水出漳山,东经洛县及新都,与湔水合流。此又在蜀土。)《淮南子》云:洛水轻利宜禾。《述征记》云:洛水底有矾石,故上无冰。洛之神曰宓妃。(周灵王时,谷洛二水斗。)
  §事对
  【会涧
  按河】会涧见叙事。《河图》曰:洛水地理,阴精之官;帝王明圣,龟书出文。天以与命,地以授瑞;按河合际,居中护群。王道和洽,吐图佐神;逆名乱教,摘亡吊存。故圣人观河洛也。
  【鱼跃 凤翔】鱼豢《典略》曰:汤东观洛,沉璧,黄鱼双跃,出于坛。曹植《两仪篇》曰:帝者化八极,养万物,和阴阳。阴阳和凤,至河洛翔。
  【凤集
  龙见】沈约《宋书》曰:黄帝斋于中宫,坐于玄扈洛水之上。有凤皇集,不食生虫,不履生草。其雄自歌,其雌自舞。《易乾凿度》曰:帝王始兴将起,河洛龙见。皆察其首,黑者人正,白者地正,赤者天正。
  【黑玉
  丹书】《帝王世纪》曰:汤时,有神牵白狼衔钩入殷朝者,乃东观沉璧于洛,获黄鱼黑玉之瑞。于是始受命称王《淮南子》曰:古者至德之运,珠玉润泽,洛出丹书,河出绿图。
  【玄龟
  青鲤】沈约《宋书》曰:玄龟洛书者,天符也。王者德至川泉,则洛出龟书。《河图》曰:黄帝游于洛,见鲤鱼长三丈,青身无鳞,赤文成字也。
  【龟畴
  凤柙】《尚书》曰: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孔安国注:畴,类也。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黄录》曰:帝坐玄扈洛上,与大司马容光左右辅周昌等百二十人,临观。凤皇衔图置帝前,图以黄玉为柙。
  【笙凤
  玉鸡】《刘向列传》曰:王子晋好吹笙,作凤皇鸣于伊洛之间。有道士浮邱伯,接以上嵩高山。《帝王世纪》曰:昭灵后名含始,游于洛池。有玉鸡衔赤珠,刻曰:玉英,吞此者王。含始吞之,生汉祖刘季。
  【尧坛
  周观】《尚书·中候》曰:尧沉璧于洛,玄龟负图出,背甲赤文成字止坛。《帝王世纪》曰:武王伐纣,营洛邑而定鼎焉。今洛阳西南洛水之北有鼎中观是也。
  【轩游
  周卜】《帝王世纪》曰:黄帝时天大雾三日。帝游洛水之上,见大鱼,杀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始得图书。今《河图·视萌篇》是也。《尚书》曰: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曰:“我又卜瀍水东,亦惟食。”
  【夏竭
  周斗】《史记》曰: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甫曰:“昔伊洛竭而夏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山崩川竭,亡之徵也。”《国语》曰:周灵王二十二年,谷洛水斗,将毁王宫,王欲壅之。太子晋曰:“山,土之聚也;薮,物之归也;川,气之通也;泽,水之钟也。夫天地聚于高,归于下。今吾执政,无乃实有所僻而祸夫二川之神,王卒壅之,王室大乱。”贾逵注曰:两水会,似于斗。
  【张禊
  潘居】张协《洛禊赋》曰:夫何三春之令日,喜天气之絪缊。和风穆而布畅兮,百卉晔而敷芬。顾春服之既成兮,将祓除于水滨。潘岳《闲居赋》曰:退而闲居于洛之涘。
  【明珠 藻玉】明珠见下曹植赋。《山海经》曰:秦冒之山,洛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其中有藻玉。
  【沉璧 坠钟】《帝王世纪》曰:汤沉璧于洛,获黄鱼黑玉之瑞。孙岩《宋书》曰:高祖平关洛,致钟虞旧器南还,一大钟坠洛水。
  【青云浮
  赤光起】《尚书·中候》曰:武王观于河,沉璧礼毕,且退。至于日昧,荣光并塞河沉璧,青云浮洛,赤龙临坛,衔玄甲之图吐之而去。江淹诣建平王上书曰:“今圣历钦明,天下乐业,青云浮洛,荣光塞河。”《尚书·中候》曰:尧率群臣,东沉璧于洛,退候至于下稷。赤光起,玄龟负书出,赤文成字。宋均注曰:稷读曰侧。
  【九日温 七夜雨】《易乾凿度》曰:帝盛德之应,洛水先温,九日乃寒,五日变为五色玄黄。七夜雨见上轩游注。
  §赋
  【魏曹子建《洛神赋》】余从京师,言归东藩,北过伊阙,越轘辕。以通谷,凌景山,容与乎阳林,流盻乎洛川。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彼何人斯?若斯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宓妃,君王所见,无乃是乎?”余告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于是忽焉纵体,以游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銮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涌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怨盛年之莫当;抚微清以效爰,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
  §诗
  【唐太宗《临洛水诗》】春搜驰骏骨,总辔俯长河;霞处流萦锦,风前瀁卷罗。水花翻照树,堤兰到插波;岂必汾阴曲,秋云发棹歌。
  【苏味道《奉和受图温洛诗》】绿绮膺河检,青坛俯洛滨;天旋俄制跸,孝享属严禋。陟配光三祖,怀柔洎百神;雾开中道日,雪敛属车尘。预奉咸英奏,长歌亿万春。
  【李峤《奉和拜洛诗》】七萃銮舆动,千年瑞检开;文如龟负出,图似凤衔来。殷荐三神享,明祠万国陪;周旗黄鸟集,汉幄紫云回。日暮钩陈转,清歌上帝台。
  【牛凤及《奉和受图温洛诗》】八神扶玉辇,六羽警瑶溪;戒道伊川北,通旌涧水西。御图开洛匮,刻石与天齐;瑞日波中上,仙禽雾里低。微臣矫弱翮,抃舞接鸾鹥。
  【薛昚惑《进船于洛水诗》】禁园纡睿览,仙棹叶时游;洛北风花树,江南彩画舟。芳生兰蕙草,春入凤皇楼;兴尽离怀暮,烟光起夕流。
  §铭
  【后汉李尤《洛铭》】洛出熊耳,东流会集;夏禹导疏,经于洛邑。玄龟赤字,汉符是立。帝都通路,建国南乡;万乘终济,造舟为梁。三都五州,贡篚万方;广视远听,审任贤良。元首昭明,庶类是康。
  ○渭水第八
  §叙事
  《春秋说题辞》云:渭之为言布也。渭渭,流行貌。《周官》:雍州,其浸渭洛,(《关中记》曰:渭与泾洛,一名漆沮水,一名洛水。出冯翊。)为关中三川。周幽王时三川震是也。与渭、灞、浐、涝、潏、澧、滈,为八水。按《水经注》及《山海经注》:渭水出陇西首阳县鸟鼠同穴山,东北过狄道县南,上邽县北,陈仓县南,武功县北,槐里县南,与涝澧二水合;东至高陵,与泾水合,又与漆沮水合;经秦汉之都,至潼津而入河也。《尚书》称: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澧,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是也。《三辅旧事》云:初秦都渭北,渭南作长乐宫。桥通二宫间。表河以为秦东门,表汧以为秦西门,二门相去八百里。渭水贯都,以象天河;桥横南渡,以象牵牛。汉都渭南,开北阙以临渭。渭北则陵庙所在。
  §事对
  【贯都 浸雍】《三辅黄图》曰:始皇都咸阳,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周官》:雍州,其浸渭洛。
  【知星
  相气】陈寿《益部耆旧传》曰:汉武帝时,蜀张宽为侍中,从祀甘泉。至渭桥,有女子浴于渭水,乳长七尺。上怪其导,遗问之。女曰:“帝后第车知我所来。”时宽在第七车,对曰:“天星主祭祀者,斋戒不洁则女人见。”葛洪《神仙传》曰:驸马都尉北海巫炎,字子都。汉武帝出,子都见于渭桥,上见头上郁郁有紫气高丈余。帝召东方朔,使相此君,有何道术,曰:“此君有阴道之术。”
  【垂钩
  投钱】徐干《中论》曰:文王遇太公于渭滨,皤然皓首,持竿垂钩。文王得之。灼若祛云而见日,霍若开雾而观山。赵岐《三辅决录》曰:安陵清者,有项仲仙饮马渭水,每投三钱。
  【晋垒
  符坛】臧荣绪《晋书》曰:诸葛亮率众出斜谷。高祖拒亮,遂济渭水,背水为垒。裴景仁《符书》曰:符建至长安,贾玄等上尊号,依旧仪立百官,设坛城南于渭水之阳。
  【造舟
  赠路】《毛诗》曰: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于渭之涘。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又曰: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应德
  失纪】《汉书》曰:昔三代居三河,而河洛出图书。秦居渭阳,而水数赤瑞异,应德之效也。焦赣《易林》曰:山崩谷绝,天福尽竭;泾渭失纪,玉历既缺。
  【通桥
  复道】《三辅旧事》曰:始皇帝即位,在渭南作长乐宫。桥通二宫间,表河以为秦东门,表汧以为秦西门。《史记》曰:秦始皇复道向阿房宫,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秦祠
  汉拜】沈约《宋书》曰:秦汉都西京,泾渭水虽不在祀典,以近咸阳,故尽得此大川之祠。《汉书》曰:文帝亲拜灞渭之会,以郊见渭阳五帝。如淳注曰:二水之合也。
  【龙饮
  鸡翔】《辛氏三秦记》曰:龙首山长六十里,头入渭水,尾达樊川,高二十丈。云昔有黑龙从南山出,饮渭水,其行道因成土山。裴景仁《符书》曰:符健皇始四年冬,山鸡来入人家,栖宿养子而去,群聚傍渭水而游翔,与家鸡无异。
  【出周鼎
  得燕玺】《史记》曰:文帝十五年,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因说上设立渭阳五帝庙。欲出周鼎,常有玉英见。王景晖《南燕书》曰:姚秦皇初三年,岁在丁酉,于长安渭滨得赤玺,上有文字,曰“天命燕德。”
  【吕钓阳
  冯耕阴】《史记》曰:太公以钓于渭。周西伯将猎,卜曰:“所获非龙非螭,非熊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悦。冯衍杨《节赋序》曰:冯子耕于骊山之阿,渭水之阴。废吊问之礼,绝游宦之路,眇然有超物之心,无偶俗之志。
  【导鸟穴 入龙山】《尚书》曰:导渭自鸟鼠同穴。孔安国注云:鸟鼠共为雌雄,同穴处此山,遂名山曰鸟鼠。渭水出焉,入龙山。见龙饮注。
  【桥法牛
  气如蜃】《三辅黄图》曰:始皇兼天下,都咸阳。因山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河;桥横南渡,以法牵牛。《杂兵书》曰:东海出气如鳖,渭水出气如蜃。
  【出地干 象天河】《河图》曰:鸟兽同穴山,地之干也,渭水出其中。象天河事见桥法牛注。
  【惊舆马
  御楼船】《史记》曰:张释之为廷尉,汉文帝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使骑捕属廷尉,廷尉奏:“此人犯跸,当罚金。”《汉书》曰:薛广德为御史大夫,直言谏诤。元帝酎祭宗庙,出便门,欲御楼船。广德当乘舆免冠曰:“宜从桥。”上乃从桥。郦元注《水经》曰:渭桥秦制也,亦曰便门桥。
  §诗
  【后周宇文逌《至渭源诗》】渭源奔鸟穴,轻澜起客亭;浅浅满涧响,荡荡竟川鸣。潘生称运石,冯子听波声;斜去临天半,横来对始平。合流应不杂,方知性本清。
  【周庾信《望渭水诗》】树似新亭岸,沙如龙尾弯;犹言今暝浦,应有落帆还。
  【隋炀帝《临渭源诗》】西征乃届此,山路亦悠悠;地干纪灵异,同穴吐洪流。滥觞何足拟,浮槎难可俦;惊波鸣涧石,澄岸泻岩楼。滔滔下狄县,淼淼肆神州;长林啸白兽,云迳想青牛。风归花叶散,日举烟雾收;直为求人隐,非穷辙迹游。
  【隋薛道衡《奉和临渭源应诏诗》】玄功复禹迹,至德去汤罗;玉关亭障远,金方水石多。八川兹一态,万里导长波;惊流注陆海,激浪象天河。銮旗历岩谷,龙穴暂经过;西老陪游宴,南风起咏歌。庶品蒙仁泽,生灵穆太和;微臣惜暮景,愿驻鲁阳戈。
  【隋柳顾言《奉和春日临渭水应令诗》】饮马投钱岸,解钓剖璜津;风丝曳香饵,覆杯怀昔人。
  【韦嗣立《奉和三日祓禊渭滨诗》】乘春祓禊逐风光,扈跸陪銮渭渚傍;还识当时水滨老,衰年八十待文王。
  【李乂《奉和三日祓禊渭滨诗》】中园花柳暮春时,元巳陪游乐在兹;此日欣逢临渭赏,昔年空道济汾词。
  【徐彦伯《奉和三日祓禊渭滨诗》】晴风丽日满芳洲,御色春筵祓锦流;皆言侍跸璜溪燕,暂似乘槎天汉游。
  ○泾水第九
  §叙事
  《周官》:雍州,其川泾汭。《关中记》云:泾与渭洛,为关中三川,与渭、灞、浐、涝、潏、澧、滈,为关中八水。按《辛氏三秦记》及《山海经注》:泾水出安定朝郡县西幵头山,(《淮南子》云:泾水出薄洛山。高诱注云:薄洛山一名幵头山。)东南经新平扶风,至京兆高陵县而入渭。与渭水合流三百里,清浊不相杂。东合漆沮水,至潼津入于河。《尚书》称:导渭自鸟鼠同穴,又东会于泾。又云:泾属渭汭,并是也。(属音烛。孔安国注《尚书》:属,逮也。水北曰汭,言治泾水入于渭。)《史记》曰:韩闻秦之好兴利,欲罢(音疲)之。无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自中山,西抵瓠口,为渠溉田,因名郑渠。汉武时,赵中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顷,因名白渠。人得其饶,歌之曰:“田于何所,栎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刘澄之《交州记》曰:龙编县有高山,泾水之所出,今交州也。《汉书·地理志》曰:丹阳郡有泾县。韦昭注云:泾水出芜湖,北泾今宣州泾县。)
  §事对
  【合渭 历峡】《辛氏三秦记》曰:泾渭合流三百里,清浊不合。郦元注《水经》曰:泾水东流厉峡,谓之泾峡。
  【秦卜
  汉祠】《史记》曰:秦二世梦白虎啮其左骖,杀之。卜泾水为祟。二世乃斋望夷宫,欲祠泾。《汉书》曰:灞、浐、澧、涝、泾、渭之水,皆不在大川之例。以近咸阳,尽得比山川之祠也。
  【周震 汉壅】《史记》曰:幽王二年,西州三川皆震。伯阳甫曰:“周将亡矣。”徐广注曰:泾渭洛也。汉成帝河平四起,长陵临泾岸,穨壅泾水。
  【毒晋 祟秦】《左传》曰:晋侯伐秦,帅诸侯之师以进,济泾而次。秦人毒泾上,师人多死。祟秦见秦卜注中。
  【造舟
  沉马】薛莹《后汉书》曰:章帝北巡,下长平御池阳宫,东至高陵,造舟至于泾而还。郦元注《水经》曰:泾水经望夷宫北,临泾水,以望北夷。秦二世将祠泾,沉四白马于泾,斋于此宫内。
  【郑国凿 白公穿】并已见叙事。
  【山崩涸 岸穨壅】《淮南子》曰:<石肙>山崩而薄洛之水涸。高诱注曰:<石肙>山在雍,薄洛泾水也。岸穨壅见汉壅下。
  【出泾谷 属渭汭】《山海经》曰:泾西五十里曰泾谷之山,泾水出焉,东流注于渭。属渭汭事见叙事。
  【望夷宫
  长平观】郦元注《水经》曰:泾水经望夷宫,北临泾水。又曰:泾水经长平观北。甘露三年,呼韩邪单于入朝。上登长平观,诏单于无谒,即是观也。
  §诗
  【徐珩《日暮望泾水诗》】导源经陇阪,属汭贯嬴都;下濑波恒急,回圻溜亦纡。毒流秦卒毙,泥粪汉田腴;独有迷津客,怀归渐暮途。
  §赞
  【韦挺《泾水赞》】决渠浊流,属渭清津;流亦毒晋,灵尝祟秦。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卷一 天部上卷二 天部下卷三 岁时部上卷四 岁时部下
卷五 地理上卷六 地部中卷七 地部下卷八 州郡部
卷九 帝王部卷十 中宫部卷十一 职官部上卷十二 职官部下
卷十三 礼部上卷十四 礼部下卷十五 乐部上卷十六 乐部下
卷十七 人部上卷十八 人部中卷十九 人部下卷二十 政理部
卷二十一 文部卷二十二 武部卷二十三 道释部卷二十四 居处部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