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论语》心得   》 第6节:傅佩荣《论语》心得(6)      傅佩荣 Fu Peirong

  首先,就“意”来看,每个人都有想象力,都可以猜测事理。一般而言,在事情尚未发生、理由尚未查明之前,我们喜欢发挥想象力,猜测真正的情况。但是,猜测成为习惯之后,主观意志往往胜过客观真相,甚至加以曲解,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英国哲学家培根强调求真精神,主张打破“市场假象”,因为市场谣言纷纷,只能造成人心惶惶。其次,一旦想象形成,就会认定“必然”如此,把它当作一个信念来坚持,反而看不清事理的发展。一块钱的铜板虽小,
  你不可能去操纵整个世界,你所能控制的只是你自己的思想、感觉和行为。——艾伯特?埃利斯若是紧靠眼睛,也会遮蔽一切阳光。缺少光明,自然无法注意新的迹象,只能困陷于主观的狭隘世界里。孔子被孟子推为“圣之时者”,因为“时机”改变,人的观念与行为也须随之调整。然而,这又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因时制宜。最明显的例子是:“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宪问》)若是念念在“必”,则无法考虑“时”。
  接着,“固”就是不知变通的意思。儒家坚持仁义,但是在实践上则以“通权达变”为原则。譬如,二十四孝令人感动,但未必人人皆可效法。重要的是孝心,表现方式则需要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判断。孔子鼓励大家学习,因为“学则不固”,见多识广之后,可以避免顽固执著,自己的心情也会比较开朗。
  最后一步是“我”。儒家对于人我关系,首重“恕”字,“如心为恕”,就是将心比心,为人设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这是互相尊重的态度。凡是牵涉到别人的言行,都要谨慎为之,以免盲目膨胀自我否定别人,形成各种不必要的困境。儒家固然肯定道德修行,但是从未忽略理性与智慧。孔子自己的处世态度就深具弹性——“无可无不可”,然而这又与见风转舵的乡愿大不相同。何以故?因为任何信念在付诸行动时,都要考虑相关条件的改变,而不是“执一废百”的方式可以奏效的。
  除非闭门造车,否则一旦与人交往,就须选择合宜的途径,以求互相尊重、集思广益、大公无私。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意、必、固、我”的人将会寸步难行。化解顽固孔子不仅博学知礼,而且乐于表达意见,与当时各国的诸侯大夫时相往还,在教育学生方面更是不遗余力。久而久之,有些人认为他是喜欢说话,逞弄口才,未必真有什么伟大的理想。请看下面一段对话: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宪问》)
  当面听到别人质疑自己:忙忙碌碌,东奔西跑,难道是为了逞弄口才吗?这时孔子心中一定觉得遗憾,不过他还是镇定如恒地回答:我不是为了逞弄口才,而是为了讨厌顽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傅佩荣《论语》心得(1)第2节:傅佩荣《论语》心得(2)第3节:傅佩荣《论语》心得(3)
第4节:傅佩荣《论语》心得(4)第5节:傅佩荣《论语》心得(5)第6节:傅佩荣《论语》心得(6)
第7节:傅佩荣《论语》心得(7)第8节:傅佩荣《论语》心得(8)第9节:傅佩荣《论语》心得(9)
第10节:傅佩荣《论语》心得(10)第11节:傅佩荣《论语》心得(11)第12节:傅佩荣《论语》心得(12)
第13节:傅佩荣《论语》心得(13)第14节:傅佩荣《论语》心得(14)第15节:傅佩荣《论语》心得(15)
第16节:傅佩荣《论语》心得(16)第17节:傅佩荣《论语》心得(17)第18节:傅佩荣《论语》心得(18)
第19节:傅佩荣《论语》心得(19)第20节:傅佩荣《论语》心得(20)第21节:傅佩荣《论语》心得(21)
第22节:傅佩荣《论语》心得(22)第23节:傅佩荣《论语》心得(23)第24节:傅佩荣《论语》心得(24)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