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正说鲁迅   》 第6节:母亲娶媳妇"(2)      孔庆东 Kong Qingdong

  特别是有一次鲁迅走在日本街头,看到一个妇女领着好几个孩子,前面一个,后面一个,鲁迅看着觉得很辛苦,他正在散步,也没其他事,就帮她抱了一段,结果恰巧被别人看见了,于是这个话传回中国来,说周树人在日本已经娶了太太,生了好几个孩子,正在街上逛呢17。家里一听非常着急,马上给他包办了一门婚事。鲁迅那个时候的知识分子,刚刚开始觉醒,刚刚接受自由恋爱、民主自由这些思想,而身处的这些体制都是旧的,他们那一代人普遍都遭受了矛盾和痛苦。怎么办?家里人订的亲事,不答应,就是不孝,同时还会影响到很多人的利益和面子。鲁迅迫不得已就提出两个要求18:他要求这个女方,第一要进学堂;第二要放足,不能缠足,这是那个时代很多觉醒知识分子对配偶起码的要求,其实代表了两个方面,一个是文化,一个是观念。缠足代表封建观念,妇女不解放,缠足是妇女愚昧的象征,而进学堂说明她有文化。可是鲁迅回来跟人家拜天地一看,这个妇女既没有文化,而且还缠着小脚,鲁迅的心一下子就凉了,等于是被绑架着完成了一场婚姻。
  鲁迅生长在清朝末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然主宰着男女的终身命运。26岁的鲁迅在那个时代,早已经算是个大龄青年了,因此,母亲对他采取包办婚姻的初衷也是情有可原19。可是,经历了多年新思想影响的鲁迅,面对母亲为他迎娶的这个叫朱安的地道的传统女性,他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吗?"先结婚后恋爱"的做法在鲁迅这里行得通吗?
  与鲁迅拜天地的这位朱安夫人远远不是鲁迅理想中的对象,可是鲁迅他接受了,为什么接受?鲁迅说,是为了母亲。他回到日本去,他的同学朋友就问他,你母亲给你来电报,是家里有什么事吗?鲁迅回答了五个字:"母亲娶媳妇"20。我们看这句话包含了多么大的痛苦,不是他娶媳妇,是母亲娶媳妇,婚姻是家族的事情,却跟他自己没有关系。"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个礼物21,我只好接受她",只能养着,他如果不接受她,这个女的跟他不结婚拜堂 ,不结婚在那个观念下就是休妻,如果休回去谁还要她,她一辈子怎么办?他还要为别人考虑这些。
  "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有一种矛盾,就是个性解放与人道主义的矛盾,"五四"时期有很多口号,其中有两个很响亮的口号,一个叫个性解放,一个叫人道主义,可是大家有没有想到,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之间有矛盾,你自己个性解放了,别人还没有解放,怎么办?你的个性解放会损害到别人的利益,这个时候是个人利益为高?还是人道主义为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于这个事情我们今天也可以反思一下,鲁迅到底当时应该不应该接受?难道就不可以反抗吗?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我们也知道面对这种情况,有的人当时是逃掉的,全部抛弃了,什么都不要了。但是鲁迅考虑问题是方方面面,做统一打算,这个事情成为鲁迅一生的阴影。成亲的第二天早晨,他的母亲和周围的人发现,鲁迅的眼睛是浮肿的,脸色是青的,枕巾都是湿的,他哭了一夜,洞房花烛夜就是这样过的。第二天他自己搬到书房去睡,第四天就回日本去了22。娶来的朱安夫人一辈子陪着鲁迅的母亲,等于是成了他母亲的一个助手23,真正是"母亲娶媳妇"。鲁迅跟朱安夫人婚姻是保持了,但徒有夫妻之名,但无夫妻之实,我们可以看到这实际是一代知识分子的悲剧。
  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图书馆馆长李大钊,文学院院长胡适,很多当时的这样的名流们都有类似的经历24,家里包办婚姻,但多数都接受了,没有办法,除非以后又遇到别的机会。所以我们看鲁迅,他是最激烈地反对包办婚姻,反对没有爱情的婚姻的,自由恋爱当然不见得一定是幸福的,但是起码是自己选择的。从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这个过程虽然说总体上胜利了,但是很漫长,不时有倒退。其实我看一直到现在,很多中国青年的婚姻大事还是靠包办,不仅在农村,在城市也有很多,甚至一些博士、博士后,他们的婚姻都是靠父母包办的,靠长辈介绍的,这个倒退了不止一百年啊,想起来还是稍微有些羞耻。还有一些父母,是打着关心爱护子女的旗号来干涉子女的婚姻,这种情况今天仍然很多,这个东西为什么不大好反抗?因为它不是以专制的面目出现的,而是以爱的面目出现的,所以不容易反抗。我们是过来人,父母会说,你容易吃亏上当,还是父母为你好啊。软刀子杀人是看不见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1)第2节: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2)第3节:爱恨情仇(1)
第4节:爱恨情仇(2)第5节:母亲娶媳妇"(1)第6节:母亲娶媳妇"(2)
第7节:手足失和,相煎何急(1)第8节:手足失和,相煎何急(2)第9节:弃医从文(1)
第10节:弃医从文(2)第11节:铁屋中的呐喊(1)第12节:铁屋中的呐喊(2)
第13节:吟罢低眉无写处第14节:阵营内的矛盾第15节:改造民族魂(1)
第16节:改造民族魂(2)第17节:改造民族魂(3)第18节:革命与金钱(1)
第19节:革命与金钱(2)第20节:战士"斗智不斗力"(1)第21节:战士"斗智不斗力"(2)
第22节:懂得休闲,懂得放松第23节:人生观与生存哲学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