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話說“《紅樓夢》中人”   》 第6節:堪憐詠絮纔      佚名 Yi Ming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閑談林黛玉
  (瀋 治 鈞)
  林黛玉是《紅樓夢》裏的女主人公,號稱“群芳之首”。她是賈寶玉的意中人,兩人由青梅竹馬發展到相知相愛,最終卻以悲劇收場,賺取了無數讀者的傷心之淚。她與薛寶釵形成對比,難分軒輊,自有《紅樓夢》以來,關於釵黛孰優孰劣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甚至引得老朋友也幾乎要動手鬧翻了。單就林黛玉形象本身而言,其藝術感染力也非同尋常,曾使讀者心醉神狂。據《小說之誤》記載:“杭州金姓某,吾友紀友梅之戚也,喜讀《紅樓夢》,設林黛玉木主,日夕祭之。讀至黛玉絶粒焚稿數回,則嗚咽失聲。中夜常為隱泣,終得癲癇疾。一日,炷香凝跪,良久,起拔爐中香,出門。傢人問何之,曰:‘往警幻天,見瀟湘妃子耳!’傢人雖禁之,而或迷或悟,哭笑無常,卒於夜深逸去,尋數月始獲。”此類事例還有不少,令人感慨。林黛玉的魅力何以如此神奇呢?
  堪憐詠絮纔
  說到林黛玉,讀者可能首先會聯想到一個詞——纔女。確實,林黛玉可以說是我國古代纔女的化身。第五回中的判詞包含着作者對人物的基本評價,林黛玉和薛寶釵合用一首:“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纔。玉帶林中挂,金簪雪裏埋。”金陵十二釵中,每個人都設有獨立的判詞,惟獨釵黛合一,恰成鮮明對比。判詞僅有兩聯,釵黛交替出現:上聯首句以孟母之德比薛寶釵,下句以謝道韞之才比林黛玉;下聯則先說“玉帶林”,後表“金簪雪”。作者明確地告訴我們,寶釵以“德”取勝,黛玉則以“纔”擅場。在小說的具體描寫中,林黛玉的才華橫溢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詩詞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高。
  先從數量上看,粗略統計,林黛玉有詩詞三十來首,賈寶玉二十多首,而薛寶釵纔十來首,瀟湘妃子的作品最多。不僅如此,林黛玉的詩作中有多首長篇歌行,如二十七回的《葬花吟》、四十五回的《代別離?秋窗風雨夕》、七十回的《桃花行》等,僅有賈寶玉的《詞》與《芙蓉女兒誄》可與之媲美。在歷次詩社活動中,林黛玉是最為活躍的一位。跟其他姐妹不同的是,她在詩社以外的日常生活中也經常吟詠,屢有佳作。可以說,寫詩填詞是她抒發感情、排遣愁緒、表達理想的基本手段,是她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詩詞是她短暫的生命中最優美的樂章之一。
  再從質量上看,林黛玉的詩作均屬上乘。畸笏叟針對《葬花吟》在庚辰本上眉批道:“開生面,立新場,是書不止‘紅樓夢’一回,惟是回更生更新。且讀去非阿顰斷無是佳吟,非石兄斷無是章法行文,愧殺古今小說傢也!”在諸豔之中,惟有薛寶釵的詩才可與林黛玉匹敵,兩人多次較量,終以後者略勝一籌。在十八回,二人初試身手,元春評道:“終是薛林二妹與衆不同,非愚姐妹可同列者。”兩人似乎平分秋色,可林黛玉代賈寶玉所作的那首《杏簾在望》,受到元春的特別贊譽,無形中拔得了頭籌。三十七回詠白海棠,李紈評論:“若論風流別緻,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稿。”薛寶釵險勝。同回詠菊花,李紈評瀟湘妃子的三首律詩,“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林黛玉穩奪魁首。緊接着填詞,薛寶釵以“食螃蟹絶唱”後來居上。至七十回詠柳絮,薛寶釵再次技壓群芳。五次較量中,林黛玉衹贏了兩次,似乎略占下風。可是,讀者都知道,薛寶釵信奉“女子無纔便是德”的古訓,輕易不動筆墨,像《葬花吟》那樣的詩篇,絶對是寫不出來的。薛寶釵是在用學問和技巧寫詩,而林黛玉則是用心血和淚水寫詩,結果如何,不須細論。另外,林黛玉的才思敏捷也是出了名的,從來都是不假思索,一揮而就。她是當之無愧的纔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崇文書局
第1節:寶玉的容貌和氣質第2節:寶玉的不合時宜(一)第3節:寶玉的不合時宜(二)
第4節:寶玉的不合時宜(三)(1)第5節:寶玉的不合時宜(三)(2)第6節:堪憐詠絮纔
第7節:病如西子勝三分第8節:落花水流紅,閑情萬種第9節:情情成癡
第10節:有情人難成眷屬第11節:“薛寶釵”這個名字第12節:寶釵為什麽進京
第13節:寶釵金鎖的來歷(1)第14節:寶釵金鎖的來歷(2)第15節:寶釵的才華和學識
第16節:寶釵的“冷”與“無情”第17節:容貌俊美,性格潑辣第18節:精明能幹,要強逞能
第19節:機智幽默,善於奉承第20節:貪財好利,嫉妒成性第21節: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第22節:秦可卿出身之謎第23節:秦氏與可卿仙子是否同一個人?第24節:賈寶玉和秦可卿是什麽關係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