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林建筑 》 中外建築的文化脈絡:追逐建築 》
尋找建築文脈(5)
劉元舉 Liu Yuanju
他們走得很慢,大約走到了黃昏時分,人睏馬乏之時,突然就看到了遠處的佛光寺,飄飄渺渺中幻若蜃樓。梁先生駐足仔細一看,僅從那大殿的外部輪廓他就可以確定為佛光寺了。於是,一行四人驚喜得不能自已。
中國古建築是采用木製結構,而木製結構的建築物其壽命是很難持久的。所以,在國內如果能夠發現一棟真正的唐代建築,那實在是可喜可賀的。也許在建築師的想象世界裏盼得太久了,所以,他們一旦來到了真正的唐代建築面前竟擔心是不是真實的。
佛光寺近在咫尺,那雄偉的鬥拱和殿的比例、輪廓竟那麽激動人心,讓你看上一眼就無法平靜。肯定是唐代的建築,唐以後的建築是絶不同於這種建築風格的。它有着一種結構的震懾力和感染力,層層交疊的鬥拱像古生物的壯碩的軀體,衹因承受了無法蒙受的委麯和重壓,而藏頭縮尾,在極劇的痛苦中將自己折迭起來。這是一種最穩妥最牢固的姿勢,千萬年都不會鬆動變形。我曾於1992年在北京的華都飯店應邀出席了中國建築學會,工作人員發給我一個會議牌戴在胸前。那個牌子上邊有一個鮮明的符號,就是中國古建築的鬥拱。一位白發蒼蒼,神態飄逸的老教授告訴我鬥拱是中國建築學會的會徽。與會者每個人胸前都有這個會徽,這使我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看到這個會徽。我就不斷地隨時隨地地琢磨着,何以用這個作為建築界的標志呢?古建築上邊有那麽多的構件嘛!是因為它最美嗎?還是因為它的作用最大?也許衹是因為它的責任最大,壓力也最大。無疑,它已經成了中國建築的一個符號,一個最具表現力穿透力的符號。令我震撼的是它是一個痛苦的符號,一個扭麯的符號,千萬年來凝固成一個永恆的象徵。
梁先生對鬥拱的理解一定會更深。他認為建築是民族文化中最主要的表現之一,或者幹脆就是民族文化的象徵。梁先生對此有着深刻而獨特的悟性。他的學生們都知道他有一隻小陶豬,視若瑰寶。給學生上課時,他就在課堂上把這個小東西端在股掌之間讓學生觀賞。他說這就是民族文化之美和建築之美,他問學生能不能看出來。學生們一個個大瞪着眼睛,睏惑不已。在學生的眼裏,這衹小陶豬平平淡淡,沒有什麽特殊之處,但是,梁先生就像拈花授法的法師,在逐一觀察着他的弟子們。林洙在《大匠的睏惑》一書寫道:
“梁先生拿着小陶豬,不但讓學生看,還要他們用手摸。他說:‘ 建築也一樣不僅要用眼睛看,有時還要用手去摸,才能悟出其斷面設計上的妙處。’
“他拿起我的手撫摩小陶豬的脊骨說:‘這根綫條,剛勁有力又流暢,它對整個造型起了决定作用。這和圓滾滾的肥豬好像很難聯繫在一起。但就整個小豬的造型來說,卻又惟妙惟肖。”
我的一位清華大學建築係畢業的朋友現在寫起了小說,他寫起了小說而扔掉的建築。我與他談起建築時,他似乎對涉獵到的關於建築的話題一概不感興趣,卻唯獨對梁先生充滿敬意。他也說到了那個小陶豬。他說文革期間批判梁先生時,那個小陶豬也失寵了,它在學生宿舍那多灰雜亂的窗臺上蒙受灰塵,似有無盡的委麯。他說他看到那衹靈性的小寵物時,它已經斷為兩截了。我想,林洙一定沒有見到這衹斷裂的小陶豬,否則的話,她該有多麽傷心。
林洙是梁先生的學生,也是林徽因身後作了梁先生的妻子。從她的書中能夠看出他對梁先生有着多麽深刻的體驗。她記述了這樣一個細節--
那是67年的一天,清華大學的文革領導小組命令梁先生在三日內搬出傢門。林洙和梁先生在清理一堆書籍時,意外地發現了一個大牛皮紙袋子。打開一看,裏邊全是些精美的塑像和小雕塑品圖片。一股久違的喜悅之情頓時溢滿梁先生那清癯的面頰。林洙知道,這是他多年研究雕塑史所搜集的資料,他一直珍藏着。因為珍惜纔久違了,因為久違了纔煥發出一種意外的欣喜。於是,兩個人頭挨頭地蹲坐在一堆亂書中,忘我地進入了這些圖片的欣賞中。有一對漢代銅虎圖深得梁先生的贊美,他拿在手上反復端詳:頭、身、尾、爪就沒有一處不顯示出力量之美。梁先生情不自禁地對林洙說:“你看看,眉,你看看多……”他本來說要說“多美”的,可是,那個“美”字剛要脫口,忽然意識到這要犯忌的,於是慌忙改口“多……多麽毒啊!”這句話完成之後,這對老夫少妻不禁驚怔地對視片刻,忽然大笑起來。他們好久好久沒有這麽笑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
|
目錄 | 尋找建築文脈(1) | 尋找建築文脈(2) | 尋找建築文脈(3) | 尋找建築文脈(4) | 尋找建築文脈(5) | 尋找建築文脈(6) | 尋找建築文脈(7) | 尋找建築文脈(8) | 尋找建築文脈(9) | 西方的誘惑(1) | 西方的誘惑(2) | 西方的誘惑(3) | 西方的誘惑(4) | 西方的誘惑(5) | 西方的誘惑(6) | 西方的誘惑(7) | 西方的誘惑(8) | 廣州有個佘俊南 | 張錦秋之於西安(1) | 張錦秋之於西安(2) | 建築學巨擘陳植(1) | 建築學巨擘陳植(2) | 建築學巨擘陳植(3)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