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解析秦可卿   》 第6节:第二章研究与解析秦可卿的必要前提(2)      霍国玲 Huo Guoling

  第三节曹雪芹要为一个女子写传?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一回,就写书目的,开宗明义地说道: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 眉,诚不若彼裙钗女子?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是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 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 不可因我之不肖,自己护短,一并使其泯灭。"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作者撰写《红楼梦》的目的有二: 其一,为了不使那些"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的"裙钗女子""泯灭",而润笔著书,为其"昭传"。
  其二,要将自己"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 "这种如梦如幻的经历"敷演"出来。
  对于作者的上述两种目的,脂砚斋利用批语作出了说明。在"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己护短,一并使 其泯灭"处,蒙府本有侧批曰:因为传他,并可传我。这里的"他"是指"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的"裙钗女子","我"则指作者本人。
  作者写《红楼梦》正是为了给"他"和"我"写传。
  然而,正文中所写的是"当日所有之女子",而脂批则是单数的"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 第一回,在"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哄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处,甲戌本有眉批曰:事则实事,……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刳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原来--正文中提到的"当日所有之女子",在脂批中则变成了单数的"他"--这种现象正是脂批中所说的"误谬"。"因为传他,并可传 我"这样的话,正是脂砚斋所作的"批示"。脂砚斋为什么要添加这个"批示"呢? 第一,表明此处是书中的"误谬"(亦可称作"谜"),读者应当在此处作深入的思考。
  第二,说明此处隐藏着真事。即此"误谬"处,存在着正反两面:从正面小说看,是"当日所有之女子",是一群人;然而从背面历史看,则 是一个女子,所以脂批用的是单数"他"。
  上面的论述,对于我们探讨秦可卿的原型有什么意义呢? --由于尽管从小说角度看,有正十二钗、副十二钗、又副十二钗……众多女子,即第一回中所说的"当日所有之女子",但是从背后历史角 度看,"所有之女子"却有着共同的生活原型。
  这样,《红楼梦》与其他任何文艺作品相比,便会出现一种十分奇特的现象。黛玉、宝钗、湘云、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直到秦可卿- -小说中的众多裙钗,其原型都指向了同一人,十二钗中任何一钗所反映的只是其原型的某一部分特征或经历。这便是曹雪芹所独创的一种写 作方法--"分身法"关于分身法问题,可详见《〈红楼梦〉里的分身法》一文,载于《红楼解梦》第一集。。
  从这一点也可认识到:《红楼梦》是与其他任何文学著作都不同的奇书。该书像"风月宝鉴"那样,有正面(小说),也有背面(历史),正 面是"假语村言",背面则是真人和真事。正面写的是众多"裙钗女子",而背面主要隐写着一位女子。
  由此可知,研究与探讨秦可卿的原型,不能将研究一般文学作品的方法简单地挪用过来,而必须根据《红楼梦》这部奇书的特点,开创一条与 《红楼梦》这部书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研究之路。
  第四节曹雪芹怎样通过众多女子 来为一个女子写传?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写道:"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 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 从这段文字得知:作者认为自己虽然"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但是由于"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 我之上",因而,就决心"编述一集",以记述这些颇有见识的闺阁中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红楼一春梦
第1节:第一章秦可卿身上存在着大量的"谜"(1)第2节:第一章秦可卿身上存在着大量的"谜"(2)
第3节:第一章秦可卿身上存在着大量的"谜"(3)第4节:第一章秦可卿身上存在着大量的"谜"(4)
第5节:第二章研究与解析秦可卿的必要前提(1)第6节:第二章研究与解析秦可卿的必要前提(2)
第7节:第二章研究与解析秦可卿的必要前提(3)第8节:第二章研究与解析秦可卿的必要前提(4)
第9节:第三章秦可卿的身世及隐喻(1)第10节:第三章秦可卿的身世及隐喻(2)
第11节:第四章秦可卿的身份隐写着竺香玉皇后(1)第12节:第四章秦可卿的身份隐写着竺香玉皇后(2)
第13节:第四章秦可卿的身份隐写着竺香玉皇后(3)第14节:第四章秦可卿的身份隐写着竺香玉皇后(4)
第15节:第五章秦可卿将宝玉引入太虚幻境的隐喻(1)第16节:第五章秦可卿将宝玉引入太虚幻境的隐喻(2)
第17节:第五章秦可卿将宝玉引入太虚幻境的隐喻(3)第18节:第五章秦可卿将宝玉引入太虚幻境的隐喻(4)
第19节:第五章秦可卿将宝玉引入太虚幻境的隐喻(5)第20节:第五章秦可卿将宝玉引入太虚幻境的隐喻(6)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