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思考 》 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
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冲突(2)
赵林 Zhao Lin
另一方面,在游牧民族的冲击和融合之下,农耕世界也发生了一个“空间效应”。这个“空间效应”呢,我喜欢形象地把它叫做“酵母效应”。所谓“酵母效应”,就是看起来弱小和地域狭小的农耕世界,在遭到了强悍的游牧民族的入侵和征服之后,不仅没有彻底被消灭掉,而且还通过一种以柔克刚的方式,在长期的文化融合过程中,改造和同化了入侵的游牧民族,并且通过游牧入侵者的中介,把以前属于游牧民族生活的地区也纳入到农耕文明的范围内。这就好像是一块酵母,被一个很大的面团包裹着,久而久之,这块酵母通过发酵把整个面团都变成了酵母。“酵母效应”的实质就是通过游牧民族入侵的反作用力,把农耕文明的影响扩展到原来的游牧世界中。在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中,看起来游牧民族是入侵者,是主动者,但是经过长期的文化融合以后,游牧入侵者反而纷纷地皈依了文明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游牧的习性,开始过上了定居的农耕生活,接受了水平更高的农耕世界的文化。这也就是恩格斯说过的“野蛮的征服者被更高的文化所征服”这样一种历史效应,我把它更加形象地称为“酵母效应”。事实上,在15世纪以前,整个人类文明就是通过这种以柔克刚的“发酵”方式,在空间地域上不断地扩展的。我们说过,最初的人类农耕文明如同沙漠中的几点绿洲,被广大的游牧世界从四面八方包裹着。由于这种“空间效应”或者“酵母效应”的影响,到了公元15世纪时,亚欧大陆上几乎到处都是农耕世界了,游牧世界反而变得没有立锥之地了。再到今天,我们上哪儿去找游牧世界啊?现在世界上残存的游牧民族只是一些古老的历史遗迹,成为我们旅游观赏的对象了,它早已就不再构成一个对农耕世界具有挑战性的完整世界了。
在长达3000年之久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冲突与融合过程中,人类的文明正是通过“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双重作用,在时间坐标上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形态嬗变,在空间坐标上一次又一次地扩展地域范围,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地逐渐发展起来的。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地看一看,游牧民族与农耕世界冲击、融合的情况。
四、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大入侵
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一直到公元后1500年,在这长达4000多年的历史中,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发起的大冲突、大入侵一共有三次。第一次是从公元前3000纪末(在这里,我们不用“世纪”这个单位,而用“千纪”这个单位),一直到公元前600年左右,持续了1500多年。在这段时间里,游牧民族对刚刚出现不久的农耕世界发起了第一次大入侵,以及随之而来的第一次文化大融合。这一次大入侵的主要发起者,最初可能是生活在黑海和里海之间的一些操持原始雅利安语的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最初活动在黑海和里海之间的草原上,从公元前3000纪末期开始,他们逐渐向亚欧大陆南面的农耕文明地区渗透、扩张。这种渗透和扩张的活动是通过千百年的时间才完成的,游牧民族的扩张过程是渐进式的,他们追逐着水草,走走停停,趁农耕世界虚弱之机,就大举进攻,以蛮族入侵者的身份进入文明的农耕世界。
在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大入侵活动中,亚欧大陆上的几个亲代文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先来看看亚欧大陆西部的情况,在这次游牧民族大入侵中,操持原始雅利安语的游牧民族分别向西南、正南和东南三个方向侵入农耕世界。向西南方向迁徙的那些游牧民族,包括爱奥尼亚人、阿卡亚人、多利亚人等民族,先后进入了巴尔干半岛,进入了希腊,摧毁了亲代的克里特文明及其孑遗迈锡尼文明。这些冲入希腊半岛的民族,可以分为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主要是爱奥尼亚人,他们以一种比较和平的方式,渗透到爱琴海世界,渗透到希腊半岛,渗透到小亚细亚和西亚,建立了很多泛希腊的城邦。到了公元前15世纪前后,从北方又来了一支比较凶猛的游牧民族,他们自称为阿卡亚人。这些阿卡亚人侵入希腊半岛以后,就毁掉了克里特文明,然后在希腊半岛的东北角,在迈锡尼这个地方,模仿克里特文明建立了一个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文明带有很明显的模仿克里特文明的色彩,所以我们说它是克里特文明的一个孑遗。在迈锡尼文明时期,在爱琴海地区发生了很多战争,比如说大家比较熟悉的特洛伊战争,也就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讲述的那场战争。根据荷马史诗的说法,这场战争的起因是为了一位名叫海伦的希腊美女,希腊人为了一位被特洛伊王子透拐的美丽妇女而打了十年艰苦卓绝的战争,可以称得上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特洛伊是小亚细亚的一个城邦,在希腊人眼里属于亚洲;而荷马史诗中的希腊人,都自称为阿卡亚人,他们认为自己与特洛伊人是不同的民族。这些自称阿卡亚人的希腊人,就是毁掉了克里特文明、建立了迈锡尼文明的那批游牧入侵者。再往后,在迈锡尼文明建立了几百年以后,到了公元前11世纪左右,从北方又冲来了第三支更为野蛮的游牧民族,他们叫做多利亚人,这些多利亚人摧毁了由阿卡亚人建立的迈锡尼文明,整个古代爱琴文明到此彻底灭亡。多利亚人的入侵使希腊半岛陷入了三个多世纪的黑暗时代中,整个社会似乎又倒退回了一种蒙昧野蛮的史前状态。一直到公元前8世纪,才在文化融合的基础上产生出了一个崭新的希腊城邦文明,就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那个创造了美丽精湛的艺术作品和哲学思想的希腊城邦文明。这个辉煌无比的希腊城邦文明就是游牧入侵者与克里特本土文化相融合、相杂交所产生的一个新的文明形态,它是继克里特文明之后的第二代文明,即子代文明。除了入侵希腊的这些游牧民族之外,还有另一些操持原始雅利安语的游牧民族也卷入了向南迁徙的大浪潮,他们进入阿平宁半岛,成为罗马人的祖先;还有一批游牧入侵者进入了伊比利亚半岛,也就是西班牙半岛,他们成为高卢人的祖先,而高卢人则是法国人的祖先。由此可见,地中海世界的三个半岛——巴尔干半岛、阿平宁半岛和伊比利亚半岛——上后来出现的较高水平的文明,包括希腊城邦文明和罗马文明,都是北方游牧入侵者与爱琴海文明相杂交、相融合的结果。公元前8世纪以后崛起的希腊罗马文化可以看作是克里特文明或者爱琴文明之后的第二代文明形态,它与克里特文明之间的中介正是那些操持原始雅利安语的北方游牧民族。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家讲坛 |
|
|
问题的由来 | 人类最初的亲代文明(1) | 人类最初的亲代文明(2) | 人类最初的亲代文明(3) | 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冲突(1) | 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冲突(2) | 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冲突(3) | 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冲突(4) | 英雄时代的文明格局(1) | 英雄时代的文明格局(2) | 英雄时代的文明格局(3) | 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二次大入侵 | 宗教时代的四大文明体系(1) | 宗教时代的四大文明体系(2) | 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三次大入侵 | 殖民化浪潮的消退与文明分野的前景(1) | 殖民化浪潮的消退与文明分野的前景(2) | 殖民化浪潮的消退与文明分野的前景(3) | 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1) | 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2) | 希腊神谱的启示(1) | 希腊神谱的启示(2) | 希腊悲剧与命运主题(1) | 希腊悲剧与命运主题(2)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