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盛世之毁——甲午战争110年祭   》 内外交困(2)      许华 Xu Hua

  英国侵华舰队在广州和厦门遭到英勇还击,便转而北上进攻海防相对薄弱的浙江,攻陷了定海。弛禁派大肆造谣,使道光皇帝惊慌失措。他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将林则徐、邓廷桢等革职查办。不久,道光皇帝又对琦善擅自签订对英军割地赔款的《广州条约》恼羞成怒,重新对英开战。由于武器悬殊、指挥不当和弛禁派从中作梗,清军不断失利,虎门、广州、厦门、上海相继失陷。道光君臣吓破了胆,赶紧议和,并将林则徐发配新疆伊犁。【从此,大清国走向了丧权辱国的不归之路。】
  1842年8月29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南京签署。清廷全盘接受了《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割让香港;开放广州、厦门、福建、宁波、上海等5个沿海重要城市为通商口岸,并且进出口关税规则必须同英方“秉公议定”。1843年,英国人还先后通过《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英虎门续约》,攫取了对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最惠国待遇”。【当时的中英海军对比较甲午战争时悬殊,但清朝陆军有绝对优势。持久战和歼灭战之下,英军必败无疑。从军事实力比较,鸦片战争较甲午战争更不该输。鸦片战争使中外关系发生质的突变,甲午战争则是对自我感觉良好的挣扎者的致命一击。】
  《南京条约》之后,美国、法国、葡萄牙、比利时、瑞典、挪威等西方各国接踵而至,纷纷要求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决不能打败战。这一点左宗棠和李鸿章都看得很清楚,只不过两人的对策大相径庭——左战而退之,李贿而贪之。】
  丧权辱国条约及随之而来的西方经济侵略引起国人的强烈不满。1846年1月,两广总督下令张贴开放广州城的布告时,引起民众暴动,知府衙门被反对媚外官吏的民众烧掉。迫于民情激愤,英方不得不同意清廷延缓两年开放广州。
  1850年,大清帝国祸不单行。就在道光皇帝去世、咸丰皇帝即位的时候,不仅沙俄对黑龙江地区的骚扰死灰复燃,广西还出现大饥荒,各地农民暴动异常频繁。道光朝最后一年的十二月十日(1851年1月11日),爆发了广西金田起义。晚清中国随即陷入猛烈而旷日持久的内战——清朝当局先后与南方太平天国、北方捻军、甘陕叛军大战。
  太平天国起义的领袖洪秀全,是一个总考不上举人、没做成官僚的“不第秀才”。洪秀全为不平之心所激,深感绝望,发现研读孔子不再是获取功名的途径。于是,《圣经》引起了他的注意。西方传教士不仅及时向第四次考试落魄的洪秀全散发了反对封建制度和中国传统儒教思想的《劝世良言》,美国基督教南浸礼会还在1847年3月对专程前往广州学习的洪秀全、洪仁轩进行了特别培训,直到7月份。
  在洪秀全的领导下,太平军莫名其妙地高喊着殖民者宗教和中国农民起义纲领、道教、佛教、传统封建迷信混杂的口号——“不加入拜上帝会、不信奉上帝,就要遭毒蛇咬”、“原道醒世训”、“人人平等”等等,拿着大刀、长矛以及一些不知从什么地方得到的洋枪洋炮,向清军发起猛烈进攻。太平军势如破竹,很快永安封王。清廷虽然调集50万八旗子弟和绿营兵勇构筑“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进行围剿,都无济于事。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了江南古都金陵(南京),并定都于此,更名为“天京”。中国大陆出现南北对峙的两个政权。
  当清朝官兵和太平天国部队内斗得一塌糊涂的时候,西方人一边不亦乐乎地在上海等地的“租界”拓展各自的“东方乐园”,建立进一步深入中国的根据地和大本营,一边密切关注着中国内战形势。
  太平军势如破竹地北伐和南征,使北京政府感到恐慌,他们不得不允许、甚至责令各地兴办团练。奔丧回乡的大清帝国朝中小官侍郎曾国藩,由此被推上历史舞台。
  曾国藩在被任命为湖南团练大臣之后,从“屡败屡战”中建立起以募兵制【雇佣兵】代替世兵制【近似于世袭的义务兵】、以“兵为将有”代替“兵为国有”的湘军。
  在中国内战过程中发生的两件事情在很大程度上促成洋人——特别是英国当局在太平天国和清政府之间做出了战略选择。
  第一个是上海关税事件。1853年9月,为响应太平天国,上海爆发了小刀会起义。义军占领了上海县城,上海道台吴健彰逃往租界,原有的海关无法继续收税。英美各国竭力阻挠重建新的海关,各国商船拒不纳税。1854年6月,吴在朝廷的默许下满足了外国领事们的要求,由英美法各派一人主持收取上海关税。7月,西方人主持下的上海海关正式成立,由英国人出任总负责。西方各国立即以保护租界为名义,出动“洋枪队”帮助清军镇压了小刀会。
  第二件事情则是关于《南京条约》。1854年,石达开等起草了《答复英人三十一条并质问五十诰谕》:天下之内皆兄弟,赞成与万国进行正当的贸易往来;在天朝通商,必须遵守天国法令;严禁鸦片贸易;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
  1854年,英、美、法三国集体行动,联合要求清政府修改《南京条约》,扩大各国在华权益。其中美国政府的训令是:1.美国外交官入驻北京;2.通商范围无限扩大;3.废止对美国人在华活动的一切限制。美国公使麦莲明确告诉两江总督怡良:“如蒙奏准,自当襄助中华,削平反侧。否则,奏明本国,自行设法办理。”
  但是,由于英法两国随即在中亚卷入与俄国的争斗,而美国则陷入国内的南北战争,三国的联合勒索行动未能当即实施。
  1855年8月,各路捻军会师安徽,建号“大汉”。1856年上半年,太平天国军先后攻克清军的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清王朝岌岌可危。
  但是,1856年8月,太平天国却突然爆发了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天京事变。天国最高层领导集团严重内讧,骁勇善战的杨秀清、韦昌辉接连被满门抄斩,石达开被迫与天国分道扬镳,率部“西征”。内讧使太平军严重削弱,战争局面迅速逆转。【石达开乃太平天国最杰出的军政人才,可惜其先因“天京内讧”而心受重创,后因洪氏排挤而被迫出走,铸成大错,以至于英雄末路,兵败大渡河,受剐于成都科甲巷。其一生壮烈,最具历史悲剧色彩,值得后人仰慕同情。】
  英国国会认为,中国战局的最新变化,是大举侵略中国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趁机使用武装,可以毫不费力地逼迫清廷把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签定的《南京条约》修改得更能使女皇陛下和贵族们满意。英方赶紧与法、俄达成协议,结束了克里米亚战争。
  英国人布置了狡猾的勒索策略。1856年10月23日,英国人找了一个小借口对广州发起进攻。他们却万万没想到会惨败,被广州军民歼灭了大半,被迫退往虎门。
  第二年二月,在英国的怂恿下,法国也找了一个借口,共同组成5000人的英法联军,进攻广州。不知所措的两广总督叶名琛,不战、不逃、不降,束手就擒。【余:政府对外政策混乱,官员不知所措的一大证据。】广州巡抚柏贵则由于顺从合作,其职位得到英法联军的维护。
  1858年4月,英法联军从海路北上大沽,英法美俄四国使臣同行。清廷代表被迫签订中英、中法《天津条约》:1.外国公使常驻北京;2.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选定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鸦片战争下的《南京条约》,开放重点在珠江三角洲,此时则是进一步深入长江中下游。】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中法战争时,法国战舰能在其他国家舰只掩护下近距离袭击南洋水师,与此有关。】4.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甲午战争时的日本间谍行动与此有关。】5.鸦片贸易合法化;6.中国海关完全由外国人帮办税务;7.进口关税一律按时价百分之五征收,内地各子口税为百分之二点五;8.对英国赔款白银四百万两,法国二百万两。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1)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2)
西学东渐(1)西学东渐(2)
内外交困(1)内外交困(2)
内外交困(3)借师助剿
师夷长技——同光兴盛之“求强”的洋务运动中流砥柱——同光兴盛之左宗棠(1)
中流砥柱——同光兴盛之左宗棠(2)中流砥柱——同光兴盛之左宗棠(3)
“求富”的洋务运动——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一)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1)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2)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3)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4)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5)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6)欧美列强——列强形势及其对华扩张形势(1)
欧美列强——列强形势及其对华扩张形势(2)欧美列强——列强形势及其对华扩张形势(3)
东洋帝国——同光兴盛时的日本(1)东洋帝国——同光兴盛时的日本(2)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