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一瞬集   》 第6節:再讀嶽飛(1)      蔣子竜 Jiang Zilong

  再讀嶽飛
  應該說,嶽飛是傢喻戶曉的民族英雄。華夏子孫對他的故事大多耳熟能詳,嶽母刺字、朱仙鎮大捷、十二道金牌、被秦檜毒害……最突出的感覺就是忠肝烈膽,冤魂不屈!可是,不久前我去嶽飛的故裏湯陰,在嶽飛廟正殿兩側最突出的位置,看到的是清同治年間榜眼出身的翰林院編修何金壽的聯:“人生自古誰無死,第一功名不愛錢。”據說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有許多人對此聯不以為然,上聯抄的是文天祥的句子,下聯也太過直白,一如大實話,沒有表達出嶽飛的主要功績,盡忠呀,報國呀,浩氣呀,威靈呀等等,顯然分量不夠,為什麽卻要擺在這麽顯著的位置?何金壽解釋說,他思慮了很長時間,覺得衹有這兩句話,才能最準確地概括嶽飛的一生,最能代表嶽飛的精神。
  在嶽飛屢屢大敗金兵,光復建康等故地,讓南宋小朝廷有了立足之地,宋高宗也得以喘息的時候,曾相當倚重嶽飛,要為他建造府第,嶽飛當即辭謝:“強虜未滅,臣何以傢為?”高宗便也跟着打官腔:是呀,天下確乎不太平!嶽飛隨即進言:“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命,天下當太平!”何金壽認為這兩句話所表達的智慧,雖平樸簡括,卻直道出一個至理,古今亦然!
  眼下被曝光了那麽多貪官,不也證明了嶽飛的話仍然適用?無論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歲月,“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命”,依舊是“天下太平”的保證。難怪古往今來,大將軍無數,能有幾人像嶽飛這般留給後人如此豐厚的遺産?歷經無數個世紀,其精魂依然熠熠生輝,成為歷史的一種驕傲。
  中華民族自立國以來,漢唐最為強盛,兩宋最為衰弱,亡國也最為悲慘,而民族英雄的慷慨壯烈又遠過於其他朝代。就比如嶽飛,連編纂《宋史》的元朝儒生也為其憤憤不平:“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者並施如宋嶽飛者,一代豈多見哉。史稱關雲長通《春秋左氏》學,然未嘗見其文章。(嶽)飛北伐,軍至汴梁之朱仙鎮,有詔班師,飛自為表答詔,忠義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諸葛孔明之風,而卒死於秦檜之手……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嗚呼冤哉!嗚呼冤哉!”
  文中提到的嶽飛“自為表答詔”,是指朱仙鎮一戰嶽飛以500“背嵬騎兵”大敗金兵10萬之衆,金兵主帥金兀術倉皇遁入汴京,而嶽飛大軍追至距汴京僅40多裏。此時多名金將來降,父老百姓爭相輓車牽牛,載糗糧以饋義軍,頂盆焚香迎候者,充滿道路……嶽飛義氣昂揚,謝絶端到眼前的酒,高言:“直抵黃竜府,與諸君痛飲!”就在此時宋高宗趙構下詔令其班師,嶽飛驚駭,立馬自寫奏章:“金人銳氣沮喪,盡失輜重,疾走渡河。今豪傑嚮風,士卒用命,天時人事,強弱已見,功及垂成,時不再來,機難輕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圖之。”然而,高宗在一日之中竟連下十二道催命金牌,創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記錄,最終把功莫大焉的嶽飛送上了黃泉路。
  朝廷既想殺他,自然就要為他羅織罪名,由御史中丞何鑄主審。嶽飛上得堂來,見滿院衙役,舉座高官,未發一言先撕開自己身上的衣服,露出背上深入肌膚的刺字:“盡忠報國”!這是在他第三次從戎投軍時,其母姚氏夫人請“針筆匠”刺下的。在宋代延續了唐末五代的習俗,在兵士的臉或手臂上刺上軍號,以防逃跑。後來演變成自願在身上刺些花木鳥獸,抗金將領王彥的士兵,都在臉上刺了“誓殺金賊”的字樣。嶽母送給兒子的這四個字,也便成了嶽飛的宿命。嶽飛既然死心要“盡忠報國”,為什麽當時的一國之君宋高宗還非要置他於死地?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碎語嘮叨說隨筆第2節:序第3節:徵服和被徵服(1)
第4節:徵服和被徵服(2)第5節:徵服和被徵服(3)第6節:再讀嶽飛(1)
第7節:再讀嶽飛(2)第8節:再讀嶽飛(3)第9節:腌菜何以成“王”(1)
第10節:腌菜何以成“王”(2)第11節:腌菜何以成“王”(3)第12節:腌菜何以成“王”(4)
第13節:2004年的語錄(1)第14節:2004年的語錄(2)第15節:2005年的語錄(1)
第16節:2005年的語錄(2)第17節:2005年的語錄(3)第18節:評2006流行語(1)
第19節:評2006流行語(2)第20節:評2006流行語(3)第21節:評2006流行語(4)
第22節:評2006流行語(5)第23節:評2006流行語(6)第24節:穎影(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