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人生中途   》 第6節:人生中途(6)      麥傢 Mai Gu

  想起卡夫卡,我們總覺得人世對他不公,他給我們留下如此珍貴的文學遺産,但他的一生,每一天、每一夜,都是在被極度傷害和凄涼之中度過的。多拉的出現,讓我們感覺多少還了卡夫卡一點債。但同時,多拉也欠下了我們一筆債,她曾經在卡夫卡的授意下,親手燒毀了卡夫卡大量的手稿,沒有燒毀的,她又沒有及時公諸於世,而是私自珍藏着,以致後來又被蓋世太保糟蹋掉了。親自燒毀和私自珍藏,都是出於愛,對卡夫卡的愛,但構成的是一種難以贖貸的“罪”。卡夫卡總是讓我們感到無所適從,感到“存在的荒謬”,這真是沒辦法的。
  2004年6月21日
  阿加莎·剋裏斯蒂的11之謎
  今年春節,我是在阿加莎·剋裏斯蒂的小說世界中度過的,幾乎每天一本,連讀了七八本。波羅,馬普爾小姐,莊園,旅行,兇殺,封閉的空間,開放的時間,聳人聽聞的情節,撲朔迷離的案情,欲蓋彌彰的眼神,似是而非的供詞,錯綜復雜的關係,縝密的邏輯,精到的推理……如氣如霧,水生風起,構成了一個“華麗的世界”,讓我輕而易舉地打發了這個數十年不遇的寒冷、陰霾、災情頻傳的新春佳節。出於一種感謝,或者紀念,我想寫點兒關於剋裏斯蒂的東西。寫個書評也許是我最擅長的,但我放棄了。剋裏斯蒂的小說像個盛名的公園,往來者絡繹不絶,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但總的說,萬變不離其宗,人們的感受最終似乎都差不多——殊途同歸:智力受到挑戰,好奇心得到滿足。換言之,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主題公園”,主題詞不容置疑,贊不絶口的廣告詞也非妄言。有些東西衹要承認或贊同就可以了,消解和重構都可能是畫蛇添足。我認定對剋裏斯蒂小說發言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所以堅定地放棄了。
  我决定說一點剋裏斯蒂的私事,素材來自有關她的訪談和傳記。與她作品數量之多相比,剋裏斯蒂留下的“私事”少得可憐,她有輕度的社交恐懼癥,也正因此她纔沒有成為歌星。據說剋裏斯蒂在音樂上極具天賦,小時候的她曾夢想當一名歌星,但九歲時一次登臺表演把她徹底從舞臺趕了下來。晚年的剋裏斯蒂告訴我們:“即使在兩年後,我父親去世給我帶來的恐懼也沒有那次表演大,臺下無數的目光都是藍色的。”
  11歲,父親去世,這是一個作傢“理想的童年”,正如海明威說的:辛酸的童年是作傢最好的訓練。1965年,75歲的剋裏斯蒂宣佈封筆,同時她也像所有老人一樣,開始靜候“另一個未知世界”的到來。對生的恐懼使她減少了對死亡的恐懼,她把隨時都可能降臨的死亡看做是“與久別的父親和母親相會”,並且對死亡方式也有非常明確的期待:像愛斯基摩人一樣告別人世。愛斯基摩人是拒絶與死人告別的,他們會在一個晴朗的日子裏,給年邁的母親準備一餐豐盛的飯菜,然後老人便獨自踩着冰雪嚮深山走去,一去不返……剋裏斯蒂說:“對於這種充滿尊嚴和决心告別生活的方式,我們應該感到驕傲,如果可能,我希望我能像愛斯基摩人一樣離開你們,去見我的父親和母親……”
  這個願望,剋裏斯蒂等了11年也沒有實現。1976年,86歲的剋裏斯蒂像所有受人尊敬的老人一樣,死在溫暖、舒適的病榻上,隨後的葬禮驚動了包括女王在內的所有英國人,還有世界範圍內的所有她的讀者。臨死前,剋裏斯蒂重複了晚年以來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感謝上帝賜我幸福的一生,給了我深厚的愛。
  當我研究了剋裏斯蒂的生平後發現,這裏所說的“幸福的一生”,至少要減掉11天。那是1926年,這一年裏剋裏斯蒂的母親不幸去世,她和阿爾奇十多年的感情也慘遭破裂。阿爾奇是她22歲時在一個舞會上邂逅的,那時她已經有婚約,為了阿爾奇,她“像變了一個人”:當天陷入愛河,次日解除婚約,仿佛再不是那個患有輕度社交恐懼癥、性格內嚮的女孩。不用說,這段感情的結束讓她痛不欲生。12月的一天,人們發現剋裏斯蒂神秘失蹤了,直到11天後纔在一個旅館中找到她。沒有人知道,這11天裏她經歷了什麽,她以聲稱“失憶”拒絶任何善意和惡意的追問。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浙江文藝出版社
第1節:人生中途(1)第2節:人生中途(2)第3節:人生中途(3)第4節:人生中途(4)
第5節:人生中途(5)第6節:人生中途(6)第7節:人生中途(7)第8節:人生中途(8)
第9節:人生中途(9)第10節:人生中途(10)第11節:人生中途(11)第12節:人生中途(12)
第13節:人生中途(13)第14節:人生中途(14)第15節:人生中途(15)第16節:人生中途(16)
第17節:人生中途(17)第18節:人生中途(18)第19節:人生中途(19)第20節:人生中途(20)
第21節:人生中途(21)第22節:人生中途(22)第23節:人生中途(23)第24節:人生中途(2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