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文字還能感人的時代 The era of the text but also touching   》 第6節:“支那人的機會”      劉紹銘 Liu Shaoming

  有的是“支那人的機會”
  在美國謀生,說來前後也有二十年了。既然落籍異鄉,他鄉也成了故鄉。每天早上,總有看西報的習慣。除了第一版外,絶不放過的就是漫畫版。美國報紙的“副刊”無連載小說,卻有連載漫畫。我每天追着看的,不是“且看下回分解”的連續劇,而是每天出奇製勝的“日日新”。
  美國的漫畫,是否老少咸宜,我不知道,但每天早上報紙一送上門,我這為老不尊的父親,跟孩子搶着看的,就是漫畫版。做大學生時,有時間看“閑書”。那時所看的閑書,清一色是武俠小說。李莫愁嬌聲一斥,“問世間情為何物”,自己一個多星期的寸金光陰就賠上了。
  自做了職業的讀書人以來,沒有看過一本武俠小說。每天所看的書籍,總與謀生、與職業有關。除非哪一天美國的漢學界,進步到可以把武俠小說列為選修課,像比較文學係的科幻小說一樣,我大概衹有等到退休以後才能心安理得地看功夫文學了。
  孩子喜歡看的是貓狗卡通,這些我也看,但如要從漫畫看美國的衆生相,還是得看以“小市民”為主角的Blondie這一欄。如果漫畫也講“意識形態”,Blondie可說是白人社會小資産階級的面面觀。一對恩愛的小夫妻,太太不做事,在傢中主持中饋。一天以服侍夫婿吃早餐開始。熱吻丈夫待其上班後,要麽是等候親友過訪,要麽是結伴逛百貨公司。晚上先生下班,一回傢就有熱騰騰的飯菜在桌上恭候。
  印象中,Blondie已連載了二十多年。幕後的大畫師,少說也有五六十歲的年紀了吧。他如結了婚而又沒有離婚的話,太太必是謹守三從四德的美國舊式女人。換句話說,是屬於女運崛起前那一代。
  像Blondie中的這種女子,今天哪裏去找?拿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眼光看,這幅漫畫的題材,處處表現出時代錯誤,是懷念美國舊社會的樣品。
  我看漫畫的心情,與看消閑小說的差不多。可惜謀生之餘,無“大閑”可消。等而下之,纔看漫畫。匆匆四五分鐘,如看到一兩幀妙想天開的,也可開心一陣。
  誰料看了4月10日的Blondie,心中不舒服了半天。這四張連環圖的對白,試譯如下:
  甲:“德加活特,我實在走投無路了,可否暫藉二十元?”
  乙:“明天你有‘機會’還我吧?”(明天你有沒有可能還給我?)
  甲:“嗯,有這種‘機會’……”(可能)
  乙:“‘支那人的機會’。”
  “支那人”這詞語,常出現於19世紀的英文著作(英國漢學家翟理斯[Giles]寫的據說是全世界第一本“中國文學史”,也用“支那人”此語)中。到了今天,在中國知識分子聽來,其刺耳之處,有如黑人聽到自己被人稱做Negro一樣不舒服。黑人今天叫Black,“支那人”等而下之,就是Chink,亦即Negro的下一境界是Nigger一樣。
  不必說,種族偏見,與生俱來。有教養的人也不例外。“外國人”歧視中國人,中國人也歧視外國人。膚色長得黑的,其遭遇更慘。既然偏見不易消除,唯一的希望就是大傢自律。
  中國人百餘年吃盡白人苦頭,所以纔有“紅毛”、“老番”、“洋鬼子”的典故與稱謂。
  使用“洋鬼子”一詞,視乎說話人的態度和立場,不一定含有惡意。中國人見到了作為老朋友的“老外”,開玩笑時會說:“這些個千年蛋(皮蛋),你們洋鬼子是不會欣賞的了。”
  香港的英國人,不少有幽默感的。我小時候看端午竜舟競賽,就看到一隊清一色的洋鬼子“劃竜船”。他們每人頭上戴一草帽,書曰:老番隊。英國人肯幽自己一默,可能是平日與香港人相處慣了,同事或自己的中國老婆,在開玩笑的時候,常常“老番”長“老番”短。“你這老番吃牛肉怎麽搞的?血淋淋怎可以下口?……”
  既然對方明白這種稱謂不存侮辱之意,就不以為忤了。
  同樣,如有漢學家朋友對我說:“你們‘支那人’怎麽搞的,吃蘋果居然用白糖清燉幾個小時!一來浪費能源,二來把水果的維他命都燉光了!”
  我聽到,也絶不以為忤。說不定會回敬一句:“其中妙處,不足為洋鬼傳也。”
  可是Blondie中出現的“支那人”不同於我們洋朋友所說的“支那人”。第一,Blondie不是“支那人”的朋友;第二,裏面提到的“支那人的機會”顯犯嚴重時代錯誤。
  “支那人的機會”,喬志高先生曾有文說其出處。我不擬拾喬老牙慧。簡單說一句,“支那人的機會”就是沒有機會。
  這是什麽話。百年前廣東先民來此黃金國,工作無選擇餘地,衹好人棄我取。那個時候說這句話,還可說有相當的時代意義。今天情況怎可同日而語?除非那位Blondie畫工根本不看報,不聽電視新聞,因此他對中國人在美國日月換新天的成就一無所知,正如他對女權發展不知不覺一樣。
  以此意識來講,此公之無恥,源於無知,是個既可恨又可憐的人物。這種人,在今天的美國社會中一定還有很多。閉塞的心靈,難以改造。希望是下一代。但光希望美國人下一代好自為之還不夠,中國人自己也得爭氣。華人的科技成就,有目共睹。但若想改變白人對自己種族形成的偏見形象,單就電腦之王以財勢“喻”之還不夠。
  下一代的華僑子弟,念工念理念醫之餘,不妨也念法律。大勢所趨,將來的總統候選人為了聲勢,不能不惜重所謂“少數民族”的政治資本。華人被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的機會,五六十年內,真是“支那人的機會”。但爭取參議員和國會議員這種公職,絶對可以跟別人逐鹿。
  很簡單,如果今天夏威夷的州長是華裔,Blondie這一天的漫畫,雖然可以上報(民主國傢嘛),但畫工無疑自打嘴巴。
  “支那人”州長都當了,你還說“支那人”無機會?
  這是“移風易俗”最徹底的辦法。希望李小竜再生,給那傢夥一條“小竜腿”,是逞一時之快。再說,俠以武犯禁,使不得。
  1985年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蘇教育出版社
第1節:目錄第2節:文學細胞第3節:詩的功用第4節:成語與文字
第5節:有關文化的聯想第6節:“支那人的機會”第7節:認同與執著第8節:同事·朋友
第9節:金漆屁股第10節:入禪的境界第11節:輕薄文學(1)第12節:輕薄文學(2)
第13節:階級與民族第14節:通人言獸語的年紀第15節:謝師宴第16節:Mea Culpa
第17節:英倫名士錄第18節:去中國的方法第19節:忽然天國第20節:大散文識小
第21節:可讀 bility第22節:我的第一步(1)第23節:我的第一步(2)第24節:童年今昔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