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唐名家诗导读   》 陈子昂      Zhang Haiou

  陈子昂(659──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出身于豪富之家,24岁中进士,为武则天赏识,“召见金华殿擢为麟台正字。由是海内词人,靡然向风”(赵儋《右拾遗陈公旌德碑》)。28岁随乔知之出征西北,三十五岁为右拾遗。三十六岁因“误识凶人,坐缘逆党”(《谢免罪表》)而下狱。三十八岁(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随武攸宜东征契丹,为参军,不久被武降为署军曹。这时他写了《登幽州台歌》、《蓟丘览古》等名作。四十岁辞官归乡,后被武三思指使酷吏县令段简罗织罪名,诬害入狱,忧愤而死,享年42岁。
  在文学上,陈子昂和“四杰”一样都不满意当时的宫体诗,但四杰是改造它,而陈是抛弃了它。他的《修竹篇序》是一篇重要的文学批评文章,他在此文中明确批评齐梁诗风“彩丽况繁,而兴寄都绝”,提倡“汉魏风骨”、“风雅兴寄”。他上承建安,下开盛唐,开创了一片浪漫主义的诗歌天地。
  今存《陈子昂集》十卷,补遗一卷。存诗120多首。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①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②。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③。
  迟迟白日晚,嫋嫋④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①《感遇三十八首》是陈子昂的代表作。②兰若:兰花和杜若。芊蔚:草木茂盛。《列子·力命》:“美哉国乎,郁郁芊芊。”③蕤:草木花朵下垂的样子。陆机《文赋》:“播芳蕤之馥馥。”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兰叶春葳蕤。”④嫋嫋:通袅袅。
  古人作《感遇》诗,一般都是自抒情怀。这首诗用屈原《离骚》“香草美人”式的比兴手法,一写孤芳自赏的孤独感,二写岁华流逝,“芳意”难成的失落感。《唐诗绪笺》:“诗欲气高而不怒,怒则失于风流。此诗气高而不怒。”《汇编唐诗十集》唐云:“仅存汉魏口气。”
  登幽州台歌[1]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①据卢藏用《陈氏别传》,这首诗是在作《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并序》后,“乃泫然流涕而歌此诗”。幽州台即蓟丘,战国时代为燕国旧都(今北京大兴县内)。《蓟》诗序云:“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览燕之旧都,其城池霸业,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言志,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七诗题为:《轩辕台》、《燕昭王》、《乐生》、《燕太子》、《田光先生》、《邹衍》、《郭隗》。七诗成而意未尽,因又泫然而作《登幽州台歌》。②唐孟棨《本事诗·嘲戏》载:“宋武帝尝吟谢庆《月赋》,称叹良久,谓颜延之曰:‘希逸此作,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楚辞·远游》:“唯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正如后人所作《陈公旌德碑》云:“道可以济天下,而命不通于天下;才可以致尧舜,而运不合于尧舜”。
  这种深沉的失意、悲愤和孤独感占据了诗人此时的全部心灵,他驻足于幽州台上,以全部的心神去搜索幽州台悠长的历史和丰富的现实意蕴:
  悠悠的历史长河啊,你孕育了多少明君和贤臣,成就过多少丰功伟业;你又见证过多少昏君和庸碌,洗刷过多少罪恶和耻辱!
  悠悠的历史长河啊,在你的面前,个人的生命何其短暂!无论明暗贤愚,都是匆匆过客。而可悲的是:我竟连这短暂的人生都无法利用,知音难遇,怀才不遇。思之怆然,怎不令人涕下!
  这首诗用的是辞赋体。体式的古朴、文辞的凝重与情调的慷慨悲愤、意境的雄浑深远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柳亭诗话》云:“阮步兵登广武城,叹曰:‘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眼界胸襟,令人捉摸不定。陈拾遗会得此意,《登幽州台》曰……。假令陈阮邂逅路岐,不知是哭是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刘希夷陈子昂贺知章张若虚张九龄王之涣孟浩然王昌龄
王维崔颢王翰高适岑参李白杜甫张继韩愈元稹白居易刘禹锡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