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中國建築史   》 第二章 上古時期·第二節 春秋戰國      梁思成 Liang Saicheng

  春秋時代,因數百年來戰爭互相吞併之結果,僅餘強大諸侯十國。因物力人力漸集中,諸侯如晉平公、齊景公皆營建漸侈[1]。雖遠在南服之吳王夫差,亦“次有臺榭陂池焉”[2]。偏近西戎之秦國亦當戎王“使由餘觀秦,秦繆公示以宮室積聚。由余曰‘使鬼為之,則勞神矣!使人為之,亦苦民矣!’”[3]
  中國為崇奉祖先之宗法社會,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其宗廟建築,均有一定制度。有違規逾製者,則見於史傳。其中如魯莊公“丹桓宮之楹而刻其桷”[4],“子太叔之廟在道南,其寢在道北”[5]等皆此例。
  卿大夫住宅“唯裏人命次”[6],規則尤嚴,故當魯文公欲弛孟文子及郤敬子之宅,皆以違禮不敢聞命。自營居室,如趙文子“斫其椽而礱之”,張老見而責其“貴而忘義,富而忘禮”,而懼其“不免”[7]。智襄子“為室美”,智伯亦曰:“美則美矣,抑臣亦有懼也”[見註7]。
  當時盛遊獵之風,故喜園囿。其中最常見之建築物厥為臺。臺多方形,以土築壘,其上或有亭榭之類,可以登臨遠眺。臺之紀錄,史籍中可稽者甚多。
  至戰國之世,僅餘七雄,諸侯已均“高臺榭,美宮室”。蘇秦且說齊涽王“厚葬以明孝;高宮室大苑囿以明得意”[8]。對建築之觀念,不若前此之簡樸。且自周中世以降,尤尚殿基高巨之風,數殿相連如趙之叢臺,即其顯著之一例。今日燕故都巍然之臺址,猶有三十餘所。
  關於此期建築式樣之資料,僅有少數器皿上所畫之建築物可供參考。故宮博物院藏采桑獵鈁上有宮室圖(第5圖),屋下有高基上為木構。屋分兩間,故有立柱三,每間各有一門,門扉雙扇。上端有鬥拱承枋,枋上更有鬥拱作平坐。上層未有柱之表現。但亦有兩門,一門半啓,有人自門內出。上層平坐似有四周欄幹,平坐兩端作嚮下斜垂之綫以代表屋檐,藉此珍罕之例證,已可以考知在此時期,建築技術之發達至若何成熟水準,秦漢唐宋之規模,在此凝定,後代之基本結構,固已根本成立也。
  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在渭水流域秦亙古未有之建築活動,自此萌芽[9],古代工程聞名於世界之萬裏長城,於戰國之世亦已由各國分段興築[10]。
  [1]《左傳》。
  [2]《左傳·哀公元年》。
  [3]《史記·秦本紀》。[4]《左傳·莊公二十三年》[5]《左傳·昭公十八年》。[6]《國語·魯記》。
  [7]《國語·晉記》。
  [8]《史記·蘇秦列傳》。
  [9]《史記·商君列傳》。
  [10]《史記·趙世傢·魏世傢·秦本紀·蘇秦列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百花文藝出版社
第一章 緒論·為什麽研究中國建築(代序)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 中國建築之特徵
第一章 緒論·第二節 中國建築史之分期第一章 緒論·第三節《營造法式》與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
第二章 上古時期·第一節 上古第二章 上古時期·第二節 春秋戰國
第二章 上古時期·第三節 秦第三章 兩漢·第一節 文獻上兩都建築活動之大略
第三章 兩漢·第二節 漢代實物第三章 兩漢·第三節 漢代建築特徵之分析[1]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第一節 文獻上魏·晉建築之大略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第二節 南北朝之建築活動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第三節 南北朝實物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第四節 南北朝建築特徵之分析
第五章 隋·唐·第一節 隋·唐都市宮苑陵墓寺觀建築之梗概第五章 隋·唐·第二節 隋·唐實物
第五章 隋·唐·第三節 隋·唐之建築特徵[1]第六章 五代.宋.遼.金·第一節 五代汴梁之建設
第六章 五代.宋.遼.金·第二節 北宋之宮殿苑囿寺觀都市第六章 五代.宋.遼.金·第三節 遼之都市及宮殿
第六章 五代.宋.遼.金·第四節 金之都市宮殿佛寺第六章 五代.宋.遼.金·第五節 南宋之臨安
第六章 五代.宋.遼.金·第六節 五代·宋·遼·金之實物第六章 五代.宋.遼.金·第七節 宋·遼·金建築特徵之分析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