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评论 笛聲何處   》 美學格局的多方滲透      餘秋雨 Yu Qiuyu

  以上,我們從昆麯藝術在社會接受上廣度和深度、內在文化素質上高度以及在理性上自覺自明程度幾個方面論定了它在中國戲麯史諸範型中無可匹敵至高地位。在昆麯藝術衰落之後,這一切並不僅僅作為一種遠年往事留在人們記憶裏,它們轉化成一種含而不露美學格局和美學風範,對後代各種戲麯進行了多方面滲透。
  例如:(一)高度詩化風範。昆麯藝術不僅文詞是充分詩化,而且音樂唱腔和舞蹈
  動作也都獲得了詩情畫意陶冶,成為一種優美有機組合。這種高度詩化風範推動了中國戲麯在整體品質上詩化,今天人們說中國戲麯是一種“劇詩”,是一種“寫意戲劇”,甚至認為中國戲麯不僅要求它作者必須具有詩人氣質,而且還要求劇中角色也或多或少帶有詩人色彩,這都與昆麯風範滲透直接有關;(二)雅俗組接方式。昆麯藝術把雅緻唱詞和俚俗念白熔為一爐,甚至在多少帶有詩人色彩主角邊上設立了滿口蘇州方言或其他江南方言醜角,插科打諢,世俗氣息、市井氣息濃厚,具有強烈劇場效果。其他腳色行當也各有鮮明色彩,組合在一起既雅俗共賞又構成了多種風格節奏間奇妙搭配。這種組接方式大致也被中國戲麯多個劇種所沿用,在故意不和諧中搭建着多重原色塊有趣關係,至今仍有進一步開掘運用前途;(三)連綴型鬆散結構。昆麯劇目數十折連綿延伸長廊式結構具有可拆卸、可重新組裝充分可能性,每一折乃至每一小段在遊離全劇之後仍可具備獨立觀賞價值。同樣,由於昆麯清唱活動長期發達,詞麯唱段對於全劇來說也具有可分離性。這種與西方戲劇嚴謹結構判然有別鬆散彈性結構,體現了東方美學瀟灑無羈獨特神韻,也是中國戲麯有趣生命狀態。即便是昆麯整體衰落之後,折子戲演出和清唱活動仍然保持着長久生命力。這或許在今天和今後仍是昆麯和其他戲麯劇種存留方式,而更重要是,這些往往被現代人視作弊病自由結構,本是由昆麯擴展中國戲劇學主要特徵之一;(四)演出儀式性和遊戲性。昆麯藝術在其繁榮期演出方式與我們日常習見話劇、歌劇演出方式有本質區別,它並不刻意製造舞臺上幻覺幻境,而是以參與某種儀式方式與實際生活駁雜交融。在家庭昆班演出時它是傢族儀式、宴請儀式參與者,在職業昆班流浪演出時它是社會民衆節慶儀式、宗教儀式參與者,與此同時它本身也成了一種必須吸引人們自由參與儀式,在觀賞上隨意而輕鬆,不必像話劇觀衆那樣在黑暗中正襟危坐、不言不動、忘卻自己,衹相信舞臺上幻覺幻境。昆麯藝術在傳統上總要吸引大量票友參加,其中有票友還達到了極高藝術水準。總之這是一種可以隨意出入帶有很大遊戲性自由藝術,而中國戲劇學獨特靈魂也正在這裏。現代戲劇人類學家對中國戲劇這種生存形態幾乎一無例外地産生了強烈興趣;……。
  這些美學格局,都因為由昆麯作了决定性拓展而成了中國戲劇安身立命之本。
  一種藝術範型真正價值,主要不是看它在今天有多少表面留存,而應該看它對後代藝術産生了多少素質性滲透。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天有多少昆麯劇目在上演,遠不是昆麯藝術生命力惟一驗證。
  藝術史上任何一種範型都不可能永恆不衰,“範型”這一命題提出就是以承認諸種範型間代代更替、新陳代謝為前提。昆麯無可輓回地衰落了,這是不必惋嘆歷史必然,人們也不必憑着某種使命感和激動去做振興美夢。它曾經有過輝煌無法阻止它衰落,而它衰落也無法否定它輝煌。一切輝煌都會有神秘遺傳,而遺傳長度和廣度卻會倒過來洗刷掉輝煌時代所不可避免地迸發出來偶然性因素,驗證造成輝煌質樸本原,中國人審美定勢本原。
  一個民族藝術精神常常深潛密藏在一種集體無意識之中,通嚮這個神秘地下世界需要有一些井口,昆麯,就是我心目中一個井口。你們即便不喜歡它,也無法否認它是井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自序緒論
不可思議社會性癡迷(1)不可思議社會性癡迷(2)
上層文化高濃度介入美學格局的多方滲透
魏、梁改革(圖)豐收的世紀(1)
豐收的世紀(2)豐收的世紀(3)
豐收的世紀(4)豐收的世紀(5)
豐收的世紀(6)世紀的豐收(1)(圖)
世紀的豐收(2)世紀的豐收(3)
世紀的豐收(4)世紀的豐收(5)
世紀的豐收(6)世紀的豐收(7)
世紀的豐收(8)世紀的豐收(9)
世紀的豐收(10)世紀的豐收(1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