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以当前市场价格算,淘汰老母猪或生产成绩欠佳的母猪大约为1800元/头(400斤×4.5元/斤),这笔钱足够购买一头170-200斤的二元后备母猪,这些后备母猪买回来后,只需要饲养很短的一段时间(半个月到1个月)就可以配种,这对后市肉猪市场有利。撇开其他因素,单从市场角度分析,当前是补栏的好时机。
明知养猪暴利,却不敢举资一博,根源在于对猪病的恐惧,"能买到健康的种猪"几乎是养殖户的奢望
绝大部分行内人士都清楚,对疫病的恐慌是困扰养猪户补栏的最主要因素,补栏不足意味着后市猪肉供应仍然紧张,猪价降下来的可能性愈显渺茫。
养殖户的心态总结起来就是"看到有钱赚却不敢举资一博",怕的就是猪病。尽管市场存在种种利好因素,包括国家最近发布的母猪补贴政策,均无法抵消疫病给养猪户带来的恐慌。中山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伟认为,"猪高热病"疫情令许多养殖户血本无归,巨大的心理阴影,可以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来形容。
另外,受专家及种猪场建议的影响,不少养猪户不敢引进种猪。长江集团生产部总经理麦月仪表示,出于防疫需要,避开这个疫病高发期,公司尽量减少养殖户到种猪场来选种,也建议养殖户慎重补栏。经常亲临生产第一线的专家教授亦普遍建议,出于疫病防控的考虑,目前并不是引种补栏的好时机。在当前疫病高发期,专家教授的建议无疑对养猪户的决策起到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养殖户不敢进种猪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种猪场也缺乏信心。在去年或今年年初,出现疫情的猪场普遍为散养户。但近段时间,行业中出现了不少传言,如某某大型种猪场发病,母猪死掉大半;又或某种猪场将发病的种猪和猪苗低价销售,甚至某种猪场发病清场。种种或真或假的传言让种猪场的信誉在养猪户心中大打折扣。记者在近一两个月就接到了不少养猪户的询问电话:"哪里还能买到健康的种猪?"
高明的养殖户何老板就向记者抱怨,他和周围的养殖户今年初曾经购买过某大型种猪场的猪苗,当时市面上猪苗的普遍价格在340元/头(30斤),而他们购入价只有220元左右。开始时虽然有所怀疑,但因为贪便宜,又觉得对方是知名大型种猪场,应该不会骗人,于是和其他养殖户一起购买了近1000头小猪。一个多月后小猪开始发病,与"猪高热病"的症状很相似,之后便开始大量死亡,所剩无几。据到何老板猪场就诊的专家透露,小猪普遍存在眼睑水肿、眼结膜肿胀、皮肤发红、流鼻涕(有的带血丝)等症状,估计买之前这群小猪就已经发病了,只是症状不明显而已。该专家说,并不排除有些种猪场低价销售带病种猪和猪苗的现象。现在何老板已经不敢再养猪,面对如此疯狂的猪价,他也只有观望的份。
母猪补贴政策并不能有效刺激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只有猪病缓解,养殖户的信心上来了,猪价才会降下来
国家最近颁布了一些扶持养猪产业的政策,能否起到提高养猪户补栏积极性的作用呢?行业人士持谨慎态度。
某种猪场负责人表示,50元/头的母猪补贴对于当前种猪及肉猪价格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更何况,疾病导致猪只死亡的损失随时都可能超过补贴。有养猪户甚至担心,认为当前上报母猪头数可能在将来反而会招致更多的收费。他举例说:"如今给你50元,日后可能会收回你500元,就以收检疫费用来说,一头母猪生20头小猪,每头小猪3元防疫费用计算,收费就已经要60元,也就是说,上报一头母猪,反而要多掏各种税费10元。以后再加上环保等费用就更加难以计算。"另有养猪户对补贴政策是否能真正落实表示怀疑。高明谷维公司总经理张青毅甚至担心,一些不法商家会钻补贴政策的"空子",如某些小型猪场为领补贴而将三元商品猪充当二元母猪使用。
对于目前养猪行业的重大危机,种猪企业普遍认为关键是集中力量防控"猪高热病",恢复养猪户的信心。余丽明场长认为,重要的是真正把养猪行业存在的问题解决好,让养猪户敢养猪、会养猪,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种猪市场冷清及"猪荒"的难题。广东猪病问题,对猪价问题不要再在饲养成本升高等方面"兜圈子",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记者:钟怡群劳锦华《南方农村报》2007年7月10日)
猪病阴影挥之难去,苏北养殖户对前景迷茫不已--
"猪到底还要不要养?"
生猪收购价的持续升高不断刺激农户的养猪积极性,但养殖业的高风险也让养殖户们对前景充满疑虑。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行情和不定期发作的生猪疫病,养猪户如何自处?南方农村报记者2007年7月奔赴江苏探访当地农户饲养生猪的情况,希望他们的做法能够为读者朋友带来些许启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