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满族民风民俗详解:图像中国满族风俗叙录   》 2发式      富育光 Fu Yoguang

  梳辫发梳辫发《大金国志》载,人“俗编发”,女真人“辫发垂肩”,“垂金环,留颅后发,系以色丝。妇女辫发盘髻”。满族承继其先民的古俗,男人的发式为“发垂辫”,妇女为“绾髻”。
  满族的发式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成年男子的“发垂辫”和成年妇女的“两把头”、“小高粱头”。
  发垂辫
  满族成年男子的发式为“发垂辫”,即在额角两端引一条直线,将直线以前头发全部剃去,只留颅后头发,将它编结为辫,垂于脑后。清代定鼎北京后,强令剃发,这种发式在有清一代遍及全国。这是民国时期剃头挑子老照片,俗有“满族的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歇后语,十分风趣地道出了满族剃头挑子的特征,一头是工具箱,一头是烧热水的火炉,便于走街串巷。
  满族成年男子的这种发式源于满族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意识。萨满教认为,发辫生于人体的顶部,与天穹最为接近,是人的灵魂所在,所以发辫为其族人所重视。往昔,在战场上捐躯的将士,其骨殖如无条件带回故里,则发辫必须带回,俗称“捎小辫”,就反映了这种原始天穹观。此外,这种发辫也是满族先民在渔猎生活中聪明的创举,并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前部不留发,以免跃马疾驰中让头发遮住了眼睛。颅后留一条粗大的辫子,在野外行军或狩猎时,可以枕辫而眠。
  京头宫装
  满族妇女在成年前,只梳一根单辫垂于脑后,辫梢上缠一根红头绳,前额剪成“刘海”。而已婚满族妇女的发式,多是绾髻,其中最典型的是“两把头”。因为这种发式多在满族上层妇女中流行,而一般平民妇女仅在婚嫁、节庆等庄重场合才梳这种发式,故称为“京头”。两把头,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分成两绺,编成小辫绾成左右两个发髻,将后面的余发绾成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压在后脖领上。这种发式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之挺直,加之她们穿高底旗鞋,走起路来显得分外稳重、文雅。如遇喜庆、接待贵客时,往往在这种发髻上戴一顶扇形发冠,俗称“钿子”,也称“旗头”、“宫装”。这种发冠多用青素缎、青绒或直径纱做成,显得典雅、庄重。
  小高粱头
  清代,在满族的平民中,还有一种发式——小高粱头,也是满族所独有的。即把头发绾到头顶心盘髻,中间横插一根扁方。迄今,在东北农村,一些上了年纪的满族妇女还喜欢梳这种发式。人们一见,就知道是“在旗”的,即满族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山东画报出版社
编辑推荐前言(1)前言(2)1衣着(1)
1衣着(2)2发式3靴鞋4帽子
5佩饰1风味独特的饮食(1)1风味独特的饮食(2)1风味独特的饮食(3)
1风味独特的饮食(4)1风味独特的饮食(5)2饮食习俗礼仪1满族先民的住宅(1)
1满族先民的住宅(2)2满族的住宅3建房、居住习俗1狩猎
2捕捞与海猎3农耕1交通(1)1交通(2)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