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国风情 》 名家走世界:周游织梦 》
第6节:艺术宝库卢浮宫(2)
叶渭渠 She Weiqu
16 世纪意大利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的雕像《奴》——《起义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吸引了长久地站立在他们面前观赏。这两尊像全身赤裸腿、胸、腹、腰部,通过劳动与战斗,肌肉得 了锻炼,表现出来一种粗犷的曲线的古典美。他拥有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展现了男性的美 !“起义 隶”,双腿一高一低有力地踏在大地上,左臂弯 曲,紧贴在背上,双目紧盯着前方,拼命地想找 出敌人,以坚强的意志,沉着地迎接起义的战斗, 以及对战斗的胜利充满了信心。“垂死的奴隶”, 右手放在胸前,左手放在脑后,紧闭双目,在垂死中仍呼吸着,在死的瞬间仍在散光 发着生命的辉。可以说,这个人物面对死亡才显得更美。这似乎“成为死亡的行为的艺术象征”,体现了“美,只能在死亡中呼吸” ( 三岛由纪夫语 )。 这两尊像,不管是在起义或在垂死,都沸腾着热血和勇气,展现了肉体与精神的双胜利 ! 也就是他们生得美,死得也美,这只有经过艺术 家的天才的艺术创造,才能如此完美地统一表现出来。创作者恐怕不仅 依靠艺术技巧,而且更要靠艺术理念和精神,才能创造出这一文艺复兴 时期雕像代表作《奴隶》。有一说米开朗基罗于 1505 年从佛罗伦萨被召 到罗马为罗马教皇朱理二世制作宏伟的圣墓,包括制作 40 尊石雕像。《奴隶》就是其中的两尊,后来被献给了法国亨利二世,法国大革命期间, 始为卢浮宫所收藏。这是米开朗基罗的惟一一件在意大利境外收藏的作 品,我们能在卢浮宫与之邂逅,也许是一种缘分吧。在赴欧之前,我已多次认真地读了傅雷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中有关达 ? 芬奇的《〈瑶公特〉[ 蒙娜丽莎的俗称 ] 与〈最后之晚餐〉》一 讲,体味这位大家对达?芬奇这两幅珍品的艺术分析,也随身带着这本 书到了巴黎,在实际观赏之余,再细读品味之。当我们来到《蒙娜丽莎》 的专门展厅玫瑰厅,这里人山人海,观众川流不息,人们围簇在这幅画 在白杨木板上的《蒙娜丽莎》画像前,不时发出轻轻的啧啧赞叹声。我 在那里等候了很长时间,在一批又一批参观者走后,趁无人后续的间隙, 我急步走到围栏前,长久地欣赏着。蒙娜丽莎那在全世界最负 盛名的抿嘴的“神秘的微笑”,那眼睛的秘不可测的怅惘神 , 都深深地,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扉,震撼着我的灵魂。这种“ 魂的魔力”,“神秘的爱娇”,用恍惚和颠倒了人们的神魂来 容恐怕也不为过吧。此时,我体会到傅雷先生所说的“(娜丽莎 ) 这副脸庞,只要见过一次,便永远离不开我们的记忆” 那句话,的确是十分贴切的。蒙娜丽莎的脸嵌着带防弹玻璃的坚实水泥壁橱内加以严密保护《蒙娜丽莎》前,足足欣赏了二三分钟。这是人生的幸福啊。 可以借用佛语“至福”这个词来形容了吧。
离开画像,我细嚼着傅雷先生在细致地分析了《蒙娜丽莎》这幅画的整体与细部,科学地评论了达 ? 芬奇的人品与学问后所总结的这样一 段话:
他 ( 达 ? 芬奇 ) 的时代,原来是一般画家致全力于技巧,要求明暗、 透视、解剖都有完满的表现的时代;他自己又是对于这些技术有独到的 研究的人;然而他把艺术的鹄的放在这一切技巧之外,他要艺术成为人 类热情的惟一的表白。各种技术的智识不过是最有力的工具而已。 这样地,十五世纪的清明、美的爱好、温婉的心情,由莱奥纳多?达?芬 奇达到登峰造极的表现。
我 品 味 着 这 段 精辟的评语,感同身受, 在 我 们 进 行 艺 术 再 创 造 的 时 候, 不 也 是 不 仅 依 靠 技 巧, 更 重 要 的依靠热情,依靠“要 艺 术 成 为 人 类 热情 的 惟 一 的 表 白 ” 的 文 艺 复 兴的 人 文 主 义 精神 吗? 我 不 由 地 涌 起 一 种温暖和相通的感情, 与达,芬奇达到了艺术 上的心灵交流。《蒙娜 丽莎》经历了 500 年的 岁 月, 风 貌 犹 存。 这 是“永恒的女性之美”! 在《蒙娜丽莎》前,虽 从 等 候 观 赏 到 二 三分钟的细细观赏,时间占去很长,不过也不能割爱画廊的其他作品,尽 管这些作品许多是宗教题材的绘画,都充满崇拜神的信仰感情和神秘的 宗教色彩,但也并不乏力作,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达芬奇的《最后的 晚餐》和拉斐尔的《圣家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令人过目难忘。《最 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于 15 世纪末期,为意大利米兰圣马利亚教堂而绘 制的,但原作遭到了损坏,业已不完整。现在收藏于卢浮宫的,是于 16 世纪初的临摹品,临摹得非常逼真,能较好地传达出真品所传达的精神。 这幅壁画的内容是根据《圣经》中同名的一章的记载绘制而成的:耶稣 在最后的晚餐会上,对 12 个使徒说:“你们中间有人出卖我”之后,以 面包和酒比作自己的肉与血,让众信使吃喝,并说这是“为人类赎罪”。 画中耶稣的宁静与沉思,与 11 个使徒的激愤与惶恐,以及一个不忠实 的犹太所流露的不安与恐怖,形成鲜明对照,这些复杂表情,都通过画 家精炼的笔,栩栩如生地反映在画面上。拉斐尔的《圣家族》描绘了圣 母将一个胖娃儿抱起来,胖娃儿双手抓住她,并抬头用期待的目光望着 她。围在周围的家族有的望着她,有的望着胖娃儿,喜形于色,其中一 个小女孩还在向她的头上洒落鲜花。从各个人物的姿势、神态、目光来看, 都能看出仁慈与博爱的精神。这幅油画,在颜色和某些服饰上,虽然可 以看出还留有宗教画的痕迹,但是已少了许多宗教的神秘色彩,多了不 少现实的生活的气息。它似乎不是画神,而是画人。不是画存在着圣母 的天堂,而是画生活着慈母的人间世界。
在以宗教性绘画为主体的画廊里,德拉克洛瓦的《引导人民前进的 自由女神》显示出其特殊的存在,特别吸引了我。作者抱着民主革命的 激情,采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手法,以弥漫的硝烟为背景,描 写了女神右手高举蓝白红三色法兰西国旗,左手用力地握着枪,勇敢无 畏地引领怀着对专制制度愤懑情绪的手持长枪或大刀的工人和知识分 子,还有手持双枪呐喊着的少年,踏着死者的尸体前进的英雄场面,真 实地反映了法国 1830 年七月革命为自由与民主而战斗的一个情景。我想 :如果画家没有对革命的感动作为其创作的感情基础,是不可能创造 这样优秀的不朽之作的,这完全是一幅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有的评论家认为在西方近代绘画中,这是第一幅富有政治意义的作品。
参观完绘画、雕塑二展厅——那只是“冰山的一角”,已快到闭馆 时间,无缘再看卢浮宫其他陶瓷器、金银缕器、珠宝玉器、家具摆设等 展厅了。而且,约好阔别半个世纪尚未再见一面的七叔还在卢浮宫正厅 等着我们呢。于是,我们带着极大的艺术享受之后的愉悦心情,走出了 这座世界之最的艺术宫殿,但我们仍然在呼吸着希腊化时代、文艺复兴 时代的艺术空气,仍然被那种艺术的感动强烈地抓着自己的心。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上海三联书店 |
|
|
第1节:前言 | 第2节:伦敦之行(1) | 第3节:伦敦之行(2) | 第4节:来到了浪漫的巴黎 | 第5节:艺术宝库卢浮宫(1) | 第6节:艺术宝库卢浮宫(2) | 第7节:夜游塞纳河(1) | 第8节:夜游塞纳河(2) | 第9节:夜游塞纳河(3) | 第10节:走进凡尔赛宫(1) | 第11节:走进凡尔赛宫(2) | 第12节:威尼斯宁静的水韵(1) | 第13节:威尼斯宁静的水韵(2) | 第14节:访佛罗伦萨(1) | 第15节:访佛罗伦萨(2) | 第16节:访佛罗伦萨(3) | 第17节:永恒之城罗马(1) | 第18节:永恒之城罗马(2) | 第19节:夕照小城卢赛恩 | 第20节:登阿尔卑斯山 | 第21节:蓝蓝的天与水地中海风光 | 第22节:纽约之行(1) | 第23节:纽约之行(2) | 第24节:纽约之行(3)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