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歷代興衰演義   》 第六回 殷湯氏三十世六百餘春      呂撫 Lv Fu

  詞曰:
  攜酒上吟亭,滿目江山列畫屏。賺得英雄頭似雪,功名,虎嘯竜吟幾戰爭。一枕夢魂驚,落葉西風別換聲。誰弱誰強都罷手,傷情,打入漁樵話裏聽。
  卻說商王成湯,名履,又名天乙,黃帝之後,姓子氏。初,帝嚳高辛氏第三妃有娀氏女名簡狄,祈嗣於高禖,適有紫燕墮卵於地,簡狄知是祥瑞,拾而吞之,遂孕而生契。契事唐虞為司徒,教民有功,封於商。十一傳至主癸,娶扶都氏,感白氣貫月而生湯。湯既伐桀,諸侯大會,湯退就諸候之位。曰:“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惟有德者可以處之。”三讓,諸侯皆推湯,於是即天子位。以水德王,色尚白,國號商,都於亳,今河南歸德府商邱縣是也。
  王既即位,除桀虐政,以寬治民,用人惟已,改過不吝,遠近歸之。乃改正朔,以建醜之月為歲首,改歲曰祀。立助法,以六百三十六畝之田,畫為九區,形如井字,是為一井。區七十畝,中一區為公田,其外八傢各授一區,但藉其力以助耕公田,而不復稅其私田。其國君及卿大夫列士之祿,各取給於公田有差,是為助法。以伊尹、仲虺為相。二十一祀,大旱。伊尹言於王,發莊山之金鑄幣,通有無於四方,以賑救之,民是以不睏。時大旱七年,太史占之,曰:“當殺人以禱。”湯曰:“吾所以請雨者,為民也。若以人禱,吾請自當之。”遂齋戒,剪發斷爪,素車白馬,身嬰白茅,以為犧牲,禱於桑林之野,祝曰:“無以予一人之不敏,傷萬民之命。”以六事自責,曰:“政不節歟?民失職歟?宮室崇歟?女謁盛歟?苞苴行歟?讒夫昌歟?”言未已,大雨數千裏。歲則大熟,天下歡洽,遂作桑林之樂,名曰《大濩》。作諸器用之銘,以為警戒。王在侯位十七祀,在王位十三祀,共三十祀而崩。壽一百歲,葬於濟陰之桐宮。太子太丁早卒,太丁之子太甲立,百官總己,以聽塚宰,國事俱聽伊尹處分。太甲恃有伊尹,不明厥德,顛覆湯之典型。伊尹屢次誥戒,王未剋變。伊尹因諒陰之製,居太甲於湯墓所桐官,使思祖業之艱難,無終身迷惑也。太甲居桐宮三年,果能顧乃祖而興思,自怨自艾,處仁遷義。伊尹乃以冕服,迎太甲復位。太甲增修厥德,諸侯鹹服,在位三十三祀而崩,子沃丁立。八祀,伊尹薨,年百有餘歲,大霧三日,沃丁葬以天子之禮,親臨其喪。任賢臣咎單為相,一順伊尹所行之事,在位二十九祀崩。弟太庚立,庚在位二十五祀崩。子小甲立,甲在位十七祀崩。弟雍已立,已在位十二祀崩。弟太戊立,太戊即位,以伊尹之子陟與臣扈為相,巫鹹佐之。時有祥桑𠔌共生於朝,七日而大拱。王懼,以問伊陟。陟曰:“妖不勝德,君之政其有闕歟?”王於是修先王之政,明養老之禮。早朝晏退,問疾吊喪,三日而祥桑枯死,諸侯皆朝。遠方重譯麗至者,七十三國,商道復興,在位七十五祀崩。子仲丁立,時亳都有河决之患,乃遷都囂,在位十三祀崩。國內亂。弟外壬立,王在位十五祀崩。弟河亶甲立,時囂都又有害,乃遷都於相,在位九祀崩。子祖乙立,時相都又有河患,乃遷都於耿,復遷於邢,以巫鹹之子賢為相,諸侯賓服。商道復興。在位十六祀而崩。子祖辛立,辛在位十六祀崩。弟沃甲立,甲在位二十五祀崩。國亂,祖辛之子祖丁立。丁在位三十二祀崩。國亂,沃丁之子南庚立,庚在位二十五祀崩。國亂,祖丁之子陽甲立。甲在位七祀崩。弟盤庚立,時邢都又有河决之患,乃復遷都於毫,復湯之故都,改國號曰殷。復行成湯之政,商道復興,諸侯來朝,在位二十八祀崩。弟小辛立,辛在位二十一祀崩。弟小乙立,乙在位二十八祀崩。子高宗武丁立。初,武丁為太子時,小乙欲知其民疾苦,使居民間,以知稼穡之艱難。及即位,以甘盤為相,恭默思道,居喪三年不言政事,皆决於塚宰,既免喪,亦弗言。群臣鹹諫曰:“不言無所稟命。”王曰:“朕夢上帝賜我以良弼,其代予言。”乃以夢中所見形象畫為圖,使人持其像,旁求於天下,見傳說在傳岩之野築墻,與畫中人無異,遂聘請以見武丁,武丁與語,大悅,用以為相,天下大治,殷道復興,在位五十九祀崩。子祖庚立,庚在位七祀崩。弟祖甲立。初,高宗欲廢祖庚而立祖甲,祖甲以為不義,逃於民間。
  及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於庶民,不敢侮鰥寡。國大治,在位三十三祀崩。子稟辛立,辛在位六祀崩。其弟康丁立,丁在位二十一祀崩。子武乙立,遷都河北。武乙無道,為木偶人,謂之天神。與之博戲,行雙陸,令人代為天神行博,天神不勝,乃戮辱之。為革囊,盛血其中,懸於空際,仰射之,使血流下,名曰射天。在位四祀,獵於河渭之間,暴雷震死。子太丁立,丁在位三祀崩。子帝乙立,乙在位三十七祀崩。子受辛立。初,帝乙三子,同母所生。其母初為妾時,生微子啓及仲衍;後立為後,時乃生受辛。帝乙與後欲立啓為太子。太史據法爭之曰:“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乃立受辛,即紂也。紂資辯捷疾,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手格猛獸。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以為天下皆出己之下。
  紂聞有蘇氏有女妲己甚美,因伐有蘇氏。有蘇氏以妲己進獻。或曰:妲己本一賢慧女子,因禹後塗山氏忿成湯取桀之天下,屢决河水以窘之。至是因冀州侯蘇護進女,乃遣千年粉面妖狐,於恩州驛捨魅死妲己,脫其形容,而臥帳中,蘇護不知,以進於紂,其足仍小,而不能變大,亦為弓跬裝,嬌媚無比。
  卒以亡商。此係小說傢話,無據,不敢擅入。紂寵妲己,所言皆從,所好者貴之,所憎者誅之。作奇伎淫巧以悅之。使師涓作朝歌北鄙之音,北裏之舞,靡靡之樂,淫亂無比。造鹿臺為瓊室玉門,其大三裏,高千尺,七年乃成。厚賦稅以實鹿臺之財,盈巨橋倉之粟,狗馬奇物充滿後宮。廣沙邱苑臺,為離宮別館,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男女俱要脫去衣服,精着身子,相逐於其間,使相遇即交,又使紛紛亂交。紂與妲己觀其交接之勢以為樂。宮中九市,為長夜之飲,百姓怨望。諸侯有叛者,妃己以為罰輕,乃重刑闢,為熨鬥內燃以火,以熨人手,實時糜爛。更為銅柱,外塗以膏,內燃以火,縛罪人於柱,號叫之聲不忍聞,糜爛見骨而後斃。紂與妲己大以為樂,名曰炮烙之刑。紂詔天下諸侯,各進美女。九侯進女於紂,貌美無比,膚如凝脂,紂王亦嘗幸禦,但見其畏畏怯怯,無甚風情,與妲己大不相同。紂王心生一計,要此女精着身子,與人交接。紂與妲己縱觀為樂。此女不肯,紂殺之而醢九侯。鄂侯爭之,並殺鄂侯。又裸孕婦於前,剖開其腹,視其胎之或男或女。又在鹿臺之上,於寒天霜朝,見老幼二人涉水,而老者反不畏寒,乃使人拿來,砍斷其足脛,視其骨髓誰盈誰虛。
  西伯昌聞之嘆息。崇侯虎以告紂曰:“西伯昌與子發及旦,皆聖人也,三聖合謀,君其慮之。”紂乃囚西伯於羑裏,將殺之。西伯曰:“吾唯明於天人之道,以順受之耳。”因取庖犧氏八卦,重為六十四卦,演成爻辭,垂世立教,而筮吉兇焉。
  時西伯長子伯邑考,質於殷,進諫於紂。紂烹為羹,以賜西伯曰:“聖人當不食其子羹。”西伯食之。紂曰:“誰謂西伯聖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因有欲赦之意。西伯之臣閎夭散宜生,求有莘氏之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之九駟,及奇怪之物,因紂嬖臣費仲獻之。紂大悅,指有莘氏之美女曰:“此一物足釋西伯,況其多乎?”乃赦之。
  西伯既釋,獻洛西之地,請除炮烙之刑,許之。遂賜西伯弓矢鐵鉞,得專徵伐。西伯退而修德,諸侯多叛紂歸昌。昌率殷之叛國以事紂。西伯將出獵,卜之曰:“非竜非彨,非熊非羆,非虎非貔,所獲霸王之輔。”及出獵,果遇呂尚於渭水之濱,在水邊垂釣,與語大悅,曰:“自我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因以興。’子真是耶?吾太公望之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謂之師尚父。時西伯化行江漢汝墳之間,四方諸侯皆來决平。有虞、芮二君相與爭田,久不决,乃相與朝周,入其境,耕者讓畔,行者讓路。入其邑,男女異路,斑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讓為大夫,大夫讓為卿。二君感而相謂曰:“我之所爭,周人之所恥。我等小人,不可以履君子之庭,何往為?衹取辱耳。”遂還,俱讓其田而不取。漢南諸侯聞之,歸之者四十國。西伯伐密須、伐耆、伐邢、伐崇,作豐邑,徙都之。西伯立靈臺,鑿靈沼,掘地得死人骨。西伯曰:“葬之。”吏曰:“此無主矣。”西伯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國者,一國之主也。寡人固其主矣。”遂以衣冠更葬之。天下聞之曰:“西伯澤其枯骨,況其人乎?”於是歸者三十國,三分天下,奄有其二。以服事殷,終身不貳。西伯寢疾,五日而地動。衹國都,不出四郊。有司請曰:“地動不出四郊,人主當之,請興師動衆,以增國城,可以移之。”西伯懼其勞民,不可。及疾甚,謂世子發曰:“見善勿怠,時至勿疑,去非勿處,此三者道之所以止也。”世子再拜受教。
  西伯昌薨,壽九十七歲。子發嗣為西伯,西伯發以太公望為師,周公旦為輔,召公奭、畢公高之徒,皆在左右。率修父之緒業。時殷地山鳴河竭,兩日見女子化為丈夫,宮中夜聞哭聲,而不見其人。黎侯近於王畿,不恭王命,紂不知治。西伯發斟黎,殷人大震。祖伊恐,奔告於王。王曰:“我生不有命在天。”勿聽。西伯發觀兵於孟津,渡河,至中流,有白魚躍入舟中。西伯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而下,至於西伯所居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國,皆曰:“紂可伐矣。”西伯曰:“吾觀兵,冀其悔悟耳!天命有在,未可伐也。”乃還師而歸。紂愈淫亂不止。有梅伯者,性忠直,數諫諍,紂怒殺而菹醢之。有雷開者,性阿佞,進諂言,紂賜之金玉而封之,賞以夏田。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太師箕子、少師比幹謀,遂去之。抱祭器以歸於周。箕子諫亦不聽,或勸之去。箕子曰:“知不用而言,愚也。殺身以彰君之惡,而自悅於民,吾不忍為也。”乃佯狂為奴。紂又囚之,遂隱而鼓瑟以自悲。
  比幹乃陳先王創業之艱難,天命之不易,國傢將亡之徵,伏於象魏之門。紂大怒曰:“比幹自以為聖人矣!吾聞聖人心有七竅,信有之乎!”遂殺比幹,刳視其心。太師疵,少師疆,抱其樂器奔周。於是武王遍告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不伐。”乃東伐紂。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其父將死,遺命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至是武王伐紂,載西伯昌木主以行。伯夷、叔齊叩馬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幹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忠乎?”左右欲殺之。太公曰:“此義士也。”
  扶而去之。武王大會於孟津。己卯正月戊午,師畢渡,陳師牧野。紂發兵七十萬人拒之,皆無戰心。武王使師尚父以百夫緻師。紂前徒倒戈,反攻其衆,自相殘殺。武王馳之,紂兵皆崩畔。紂衣珠衣,登鹿臺自燔而死。在位三十三祀。武王斬妲己,殷亡。凡二十八王,共六百四十四祀。
  諸侯尊周為天子,伯夷、叔齊恥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野有婦人曰:“子義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
  遂餓而死。未知武王治周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盤古王一出世初分天地第二回 至三皇傳多氏漸剖乾坤
第三回 五帝起亶聰明創製立法第四回 堯讓舜舜讓禹總為斯民
第五回 夏後氏四百年一十七世第六回 殷湯氏三十世六百餘春
第七回 成周氏至平王遷都洛邑第八回 齊桓公晉重耳五霸稱尊
第九回 簡王後至靈王時生孔子第十回 李老子釋迦氏說法談經
第十一回 周社稷八百年三十七世第十二回 九州島中諸列國並入強秦
第十三回 秦無道四十年止傳二世第十四回 六國人並楚漢起義爭衡
第十五回 漢高祖定江山一十二帝第十六回 二百年遭王莽篡國鴆君
第十七回 漢光武復中興一十三帝第十八回 二百年曹操起漢室三分
第十九回 三國志亂紛紛五十餘載第二十回 漢歸曹吳入晉取次銷沉
第二十一回 司馬晉五十年五鬍大亂第二十二回 走江東承舊統百歲雲奔
第二十三回 宋齊梁傳陳國俱都江左第二十四回 索頭魏分齊周北地稱尊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