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逍遥世间的绝妙智慧:煮酒论道   》 第6节:二、最高超的作为----无为之为(2)      江湖夜雨 Jiang Huyeyu

  汉相曹参,同汉高祖和萧何原来都是秦朝的小吏。后来跟着汉高祖起兵,立了功。他听说有个叫盖公的“善治黄老言”,也就是奉行道家的治国理论,于是他派人把盖公请来,给盖公修了一座豪华别墅让他住,以便随时请教。《史记》中说“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曹参深得此道精髓,等他当了汉相后,他并没有按官场中的惯例来个“新官上任三把火”,制定“宏伟”蓝图,办几件形象工程。而是遵照道家的“无为”之说,老老实实地按照前任萧何的规章来办。这就是所谓的“萧规曹循”。
  这“萧规曹循”说来容易,但即便是现在,做起来也不容易。新领导上任,往往喜欢推翻原来的计划和做法,不然怎么显得自己有领导水平。就像一个笑话(不仅仅是笑话,现实中也实有此类事)中说的,某村有一块地,上届村官规划是百亩鱼塘,但刚挖好养了几天鱼,换了一个村官。他说要建成百亩桃园,于是填平了种桃,桃刚种好了,就要结桃了。又换村官了,这个又要办成奶牛场,养奶牛,这样折腾来折腾去,不知浪费了多少纳税人的钱财。但不折腾,如何出“政绩”?
  当然曹参也不是完全的无作为,史书中说:“参为相国,遵何之政。择郡国吏谨厚者则除为丞相史,其文刻深务声名者,辄斥去之。”(东汉荀悦撰《前汉纪》)从上面这几句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曹参对官员的选拔是很慎重的,选择忠厚谨慎的人当官,巧嘴滑舌好浮华的人都被炒鱿鱼。其实这正是最重要的地方,国家的腐败和灭亡往往就是从吏治的败坏而开始的。曹参做好了人才选拔工作以后,他怎么做的呢?他并没有像诸葛亮一样事必躬亲,没有说过整夜里批改文件什么的,倒是整天喝酒取乐。刚继位小皇帝孝惠帝(历史上叫惠帝的都不怎么强,不是傻蛋笨蛋,就是倒霉蛋)刘盈沉不住气,把曹参叫过来说,老丞相你为什么不办公啊?是不是觉得我年幼无知,你就偷懒啊?曹参说:“请陛下自己想想,您和高帝(汉高祖刘邦)谁更英明神武呢?”惠帝当然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曹参又问:“那陛下您看我跟萧何谁更贤能呢?”惠帝说:“依朕看,您好像比不上萧丞相。”于是曹参说道:“陛下您说的是,高帝与萧丞相平定了天下,制定了明确完整的法令。陛下您垂衣拱手、无为而治,我等臣工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惠帝一听,顿时无言以对。想想曹参的话,觉得非常在理,于是说道:“好,您去歇息吧!”
  曹参这段话并非是完全敷衍小皇帝,我们看一下曹参这种“无为而治”的效果,史书写道:“民歌之曰:‘萧何为法。斠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因宁谧’。”(《前汉纪》)百姓安居安乐,汉代的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后来窦太后和文景二帝也都喜欢属于道家的黄老之术,使得汉朝当时的经济高速发展,人民也幸福奔小康。虽然汉武帝驱逐匈奴,横行漠北,更让后世的人们称颂,但他凭借的却是文景之治给他攒下来的老本。而且就普遍百姓而言,生活在文帝时比生活在武帝时恐怕要幸福得多。怪不得中国有个成语叫“偃武修文”。
  但历代的统治者都喜欢自己的权力越大越好,道家的思想对其却是抵制的。所谓最能满足统治者权力欲的学说儒学就占了上风。儒家就讲究一个君臣父子的纲常关系,要求无条件的服从。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了董仲舒这个家伙,看董仲舒说的是什么:
  “王者承天意以从事。”
  “天以天下予尧舜,尧舜受命于天而王天下。”(《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事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儒家就是强调这一套,说什么君权天授,皇帝的话就是天意,要求人们绝对服从。但道家对此是怎么说得呢?在老庄的思想里却找不出来这样让统治者龙颜大悦的文字。相反,大家来看一下这段文字:(子贡)遂以孔子声见老聃,老聃方将倨堂而应。微曰:“予年运而往矣,子将何以戒我乎?”子贡曰:“夫三皇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系声名一也。而先生独以为非圣人,如何哉?”……老聃曰:“小子少进!……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其知憯于蛎虿(蝎类)之尾,鲜规之兽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其无耻也!”子贡蹴蹴然,立不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遥而游(1)第2节: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遥而游(2)
第3节: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遥而游(3)第4节: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遥而游(4)
第5节:二、最高超的作为----无为之为(1)第6节:二、最高超的作为----无为之为(2)
第7节:二、最高超的作为----无为之为(3)第8节:二、最高超的作为----无为之为(4)
第9节:二、最高超的作为----无为之为(5)第10节:三、真正的高风大德----上德不德(1)
第11节:三、真正的高风大德----上德不德(2)第12节:三、真正的高风大德----上德不德(3)
第13节:三、真正的高风大德----上德不德(4)第14节:四、超脱尘网的灵药----清心寡欲(1)
第15节:四、超脱尘网的灵药----清心寡欲(2)第16节:四、超脱尘网的灵药----清心寡欲(3)
第17节:四、超脱尘网的灵药----清心寡欲(4)第18节:五、物我两忘的境界----齐物而观(1)
第19节:五、物我两忘的境界----齐物而观(2)第20节:五、物我两忘的境界----齐物而观(3)
第21节:六、勘破生死的困惑----了身达命(1)第22节:六、勘破生死的困惑----了身达命(2)
第23节:六、勘破生死的困惑----了身达命(3)第24节:六、勘破生死的困惑----了身达命(4)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