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结束之后,乔念朝在黑暗中拉着方玮的手,躲在一栋楼的阴影里,咬牙切齿地说:我要去当兵。
他的决心感染了正处在初恋兴奋中的方玮,她也激动不已地说: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方玮不是个很有主见的孩子,在家里听父母的,在学校听老师的,从小到大几乎没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父母对她很省心,老师对她也放心。现在她和乔念朝走到了一起,她自然就要听乔念朝的了。因为此刻在她的心里,乔念朝已经是她的唯一了,乔念朝的决定就是她的决定。那天晚上的方玮在乔念朝的眼里很动人。
乔念朝的父亲是军区的副参谋长,参加过抗联,打过三大战役,又在朝鲜打过仗,从朝鲜回来后生的乔念朝,于是便给孩子取名为"念朝"。他每次打仗后,都要生一个孩子,生老大念辽的时候,刚刚结束辽沈战役,后来又生了念平和念淮。在乔副参谋长的思维逻辑里,打仗是练男人精血的,现在没有仗可打了,他就再也没有生育过。他怀念那些战争的时光。
在和平年代里,乔副参谋长一口气都让孩子们参军了。最后就只剩下高中刚毕业的念朝了。其实乔念朝下不下决心去参军只是自己的一个决心而已,在父亲乔副参谋长的计划中,念朝只能走参军这条路,只不过今年的征兵工作还没有开始,初秋的军区大院里,树上或者是电线杆上,已经用红纸绿纸写出这样的宣传口号了,例如:"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当兵为家为和平"等等。
几天后,参军的报名工作就开始了,乔念朝拿着户门本在军区大院居委会很顺利地报上了名。
方玮在报名的问题上却出现了麻烦。方玮的父亲是军区后勤部的部长,母亲是地方一家医院的院长。方玮的母亲以前也曾是军人,在部队野战医院当医生,朝鲜战争结束后,有些野战医院就撤消了,母亲也就是在那会儿转业到了地方。很快,母亲便当上了一家地方医院的院长。方玮一家有三个孩子,老大是姐姐,已经当满八年兵了,现在在一个军部里当保密员。哥哥已经下乡插队快三年了,这些日子母亲正活动着把哥哥调回来,接收单位都找好了,是市卫生局。管后勤的处长已经答应了,只等哥哥办完返城的手续,就让他去学习汽车驾驶,然后给领导开车。
这些事都是母亲在操心,只不过哥哥的事还没办完,方玮的事也就暂时放在了一边。母亲早就打算好了,他们医院最近要培训一批护士,母亲已经为方玮报了名,就等着培训班开学了。
当方玮说要报名参军时,母亲坚决反对,她的理由是,家里的孩子中当兵的插队的都有了,党的号召已经完成了。当兵也好,插队也好,在母亲的感觉中那都是临时的,最后还得融入社会,就像自己当了那么多年的兵,最后不还是得转业?她不想让自己最小的孩子再去走弯路了,她要让孩子一步到位,直接到地方参加工作。自己是搞医务工作的,她也希望方玮能到医院工作,先当护士,有机会再进修,慢慢再成为医生。
母亲为了让方玮死了当兵的心思,干脆把户门本装在自己的公文包里,上班下班都带在身边。没有了户口本,方玮是无论如何也当不成兵的,征兵工作开始的那几天,方玮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在母亲的印象里,方玮是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可在当兵这件事情上,文静的方玮却犟得像一头牛。那几日,她茶不思饭不想,纠缠着母亲一心一意要报名参军。母亲很忙,没有时间和小孩子废话,每天上班早早地走,下了班也不理会方玮的事情。在这个家里,母亲是当家人,父亲从来不管孩子们的事。方玮找过父亲,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父亲是个和善的小老头,长得白胖干净。父亲就说:闺女,找你妈说去,你妈同意你当兵,你就去。
然而,想做通母亲的工作又谈何容易呢?
参军的经历
当乔念朝得知方玮的母亲不同意她参军的消息时,距报名截止时间只剩下两天了。军区大院的居委会门口,张贴了一张大红纸,每位报名的适龄青年的名字都光荣地写在上面。乔念朝是第一个报的名,父亲乔副参谋长没有鼓励,当然也不会阻拦,他的四个孩子已经有三个在部队了,念辽、念平、念淮都已经是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了。他们都是高中毕业后顺理成章地当了兵,父亲觉得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轮到念朝时,一切都顺其自然,就像他们的母亲生他们一样,生念朝的时候,乔副参谋长还在办公大楼里上班,等他下班回到家的时候,母亲已从卫生室生完念朝回到家里了。他进屋后把头探到床上只问了一句:生了?母亲点点头。他又问:是个男孩?男孩!母亲答。就这么简单,一切都平淡得水到渠成。乔念朝高中毕业了,在父亲的观念里,就是当兵的料,说走也就走了,跟前三个孩子没有什么不同。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