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 》 風雨歲月 》
第6節:山雨欲來(1)
劉冰 Liu Bing
第一章
山雨欲來
四 對《海瑞罷官》、《三傢村札記》的批判
隨着文藝界整風批判的升溫,批判之火在學術界也越燒越猛。哲學界除了批判楊獻珍的"合二而一"論,對馮定的《平凡的真理》、《共産主義人生觀》兩本書也進行了批判。史學界批判了翦伯贊、吳晗的所謂"非階級觀點"、"讓步政策"。① 由於工作性質不同,我對這方面沒有研究,衹是偶爾讀過這方面的文章。馮定同志原是中共中央華東局宣傳部副部長,50年代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時,他寫過對民族資本傢實行贖買政策的文章,由於觀點正確,文筆流暢,曾經受到人們的贊揚。當時中央為了加強對學術工作的領導,决定調馮定到北京大學任教授,開了黨政領導幹部當教授的先例。後因工作需要,他又兼任了北大黨委副書記,在北京市委召開的一些會議上我們常見面。他為人謙遜,做事認真,生活儉樸,是一位可敬的老同志。他的《平凡的真理》一書我拜讀過,覺得寫得不錯,為什麽要批判呢?為什麽要扣上"資産階級觀點"、"修正主義觀點"等等大帽子呢?我思想感情上為這位老同志難過,但無能為力,衹是沉思而已。
毛主席春節座談會上的講話及後來同毛遠新的談話,事實上已成為當時我國教育界,特別是高等學校工作的最高準則。1964年9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出《關於組織高等學校文科師生參加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通知》,陸定一同志又指定清華、北大下鄉參加"四清"。根據指示,我們在書記會、常委會上多次研究,商定從高年級同學中抽調7000人到北京郊區參加"四清"運動,並决定由我和何東昌同志帶隊。準備工作在1964年第四季度已經開始,因為1965年暑假後大隊人馬就要開赴市郊各縣去,時間緊迫。
大約是1964年10月下旬的一天,接到通知,要清華、北大各去一位負責人到高教部,有重要事情傳達。當天下午,北大是陸平同志,清華是我,在高教部三樓會議室,聽部長楊秀峰同志(1965年初人代會選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嚮我們傳達了中央關於建立大三綫,進行備戰,北大、清華在三綫建立分校的决定。楊秀峰同志說:"我剛從李富春同志處回來,富春同志嚮我傳達了毛主席、黨中央關於形勢的分析和備戰的指示。毛主席說衹要帝國主義存在,就有戰爭的危險。我們不是帝國主義的參謀長,不曉得它什麽時候要打仗。决定戰爭最後勝利的不是原子彈,而是常規武器。要建立大三綫。在三綫要搞工業基地建設,一綫二綫地區也要搞點軍事工業。各省都要有軍事工業,要自己造自動步槍、輕重機槍、小火炮、炸藥,有了這些東西我就放心了,不然睡不着覺。富春說:'中央决定北大、清華在三綫建立分校,打起仗來,總校就搬到那裏。'"當時所講的三綫是指西南的雲、貴、川,西北的陝、甘、寧、青地區,一綫、二綫是指東北、華北、華東、中南地區。三綫是大後方,一、二綫是前綫。因為那時美帝國主義正在進行侵越戰爭,戰火已燒到我國的南大門;在西、北部地區數千公裏邊境綫上,蘇聯陳兵百萬,虎視眈眈;臺灣國民黨在美國的支持下,妄圖在東南、廣東沿海地區建立進犯大陸的"遊擊走廊";在中印邊境地區,印度擴張主義者不斷嚮我蠶食。毛主席在這種情況下提出了備戰方針,從戰略上把全國劃為一、二、三綫,提出了三綫建設問題。中央要北大、清華在三綫建立分校,當然這是戰略大事,我們立即召開書記會、常委會進行傳達討論,决定由鬍健同志全力抓這件事,這就是後來在四川綿陽建立的清華大學分校。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當代中國出版社 |
|
|
第1節:再版序言(1) | 第2節:再版序言(2) | 第3節:再版序言(3) | 第4節:前言(1) | 第5節:前言(2) | 第6節:山雨欲來(1) | 第7節:山雨欲來(2) | 第8節:山雨欲來(3) | 第9節:山雨欲來(4) | 第10節:山雨欲來(5) | 第11節:狂風暴雨(1) | 第12節:狂風暴雨(2) | 第13節:狂風暴雨(3) | 第14節:路難行(1) | 第15節:路難行(2) | 第16節:路難行(3) | 第17節:路難行(4) | 第18節:路難行(5) | 第19節:路難行(6) | 第20節:路難行(7) | 第21節:路難行(8) | 第22節:路難行(9) | 第23節:路難行(10) | 第24節:路難行(11)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