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论语讲义 》
序论(2)
李里 Li Li
古人的名和字是不一样的,现在的人只有名,古人是有名、有字、有号的。名是出生的时候父母亲取的,到了二十岁要取字。古人把二十岁称作弱冠之年。十五岁束发,束发就是把头发绾起来。古人三至八岁“垂髫”,头发披散,九至十四岁“总角”,头发分左右两半,各扎一结,十五岁束发,将总角解散,扎作一束,表示他半成年了。现在半成年是十六岁,领身份证表示半成年了。古人认为二十岁以前的生命是自然意义的生命,只知道吃喝,从二十岁起,社会意义的生命就开始了,人就要承担起家庭的、社会的责任。古人在成人这一天要举行一个大典,给刚成年的人带上帽子,称为“冠礼”。这时家里面要请很多客人来,然后由你的老师或者家族的长辈给你取字,二十岁时就有了字。古代的习俗是有了字以后,平辈的人再来叫你的名,就是对你的不尊重,只有父母师长才能称你的名,同辈之间一般称字。号就是自己取的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住家的地点、个人情操,可以取很多号。有的人一辈子取了几十上百个号。张大千号大千居士,齐白石一号白石山翁,一号白石老人。欧阳修号六一居士,他有六个“一”:一万卷书,一千卷夏商周三代以来的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外加一个欧阳修老翁,就是六个“一”的六一居士。苏东坡家背后有个坡叫东坡,他就号东坡。号可以取很多,自己取。这就是古人的名、字、号。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是鲁国的一个小官。孔子三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他就跟着母亲一起生活,他母亲姓颜,叫颜征在,孔子从母亲那里接受了他的启蒙教育。
国学大师杜道生先生讲,中国传统教育有五教,第一教就是母教。母亲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一般都有一个很优秀的母亲。如孟母、岳母、鲁迅先生之母、胡适先生之母、丰子恺先生之母。第二教是家教,家庭教育,家庭中诸成员之共同教育。第三教是行教,古人要学手艺,七十二行,行行都有行规行教。第四教是名教。读书人有名教,名不正则言不顺。第五教是帮教,不读书,不学手艺,在社会上混的人,都有帮教。帮会、袍哥大爷,都有帮教。凡是浪迹在社会上的人都有帮会去教育他。帮会里供的是关公,关羽讲忠义。读书人讲仁,不读书的人讲义。中国社会就靠这五教来维系,几千年来的社会安定都离不开这五教。
圣人从小就显出和常人不一样的地方,其他小孩子都在打梨吃,在疯玩的时候,孔子在摆弄祭祀的礼器。古代祭天地鬼神都有不同的礼器。孔子就把这些礼器放在桌子上,像过家家一样摆过去摆过来。中国成为礼仪之邦和孔子好礼有很大的关系。《论语》第二篇《为政》篇里记载: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孔子十五岁开始立志求学,学人生的大道。三十而立,现在所说的成家立业并不是孔子的原意。孔子十九岁娶了宋国的丌官氏为妻,二十岁生了儿子孔鲤。孔子得儿子时,鲁昭公送鲤鱼为贺,所以孔子为儿子取名孔鲤,字伯鱼。孔子的“立”是立于礼,礼仪是人的行为规范,站有站之仪,站的时候要有一种浩然之气。坐有坐之仪,正襟危坐,人看起来端庄典雅。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这是最起码的标准。此外还有待人接物。对待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应该行什么礼,和不同的人应该说怎样的话,说到什么程度,都有一套严格的礼仪。孔子说三十而立,三十岁才懂得了做人的规范,才能堂堂正正地立于天地之间,才成了人。四十而不惑,孔子在二十岁到四十岁这个阶段,在鲁国做过几任管理仓库、管理牛羊的小官,都不受重用。四十岁以后,孔子在一棵杏树下面讲学。在孔子以前,中国的教育是在官府里面进行的,孔子以后才有了民间私家讲学之风。孔子是第一个在民间私人讲学的老师,他是中国第一个平民教育家,将文化学术普及到民间,让老百姓受教育,这是相当伟大的。当时全国各地的学子陆陆续续都来向他求学,孔子门下有门人三千,贤人七十二,他们散布在各个诸侯国,是各个诸侯国的外交家、军事家、学者、政治家。这些人都是孔子的弟子,三千弟子就是当时的精英,孔子实际上就是当时的精神领袖。孔子五十一岁后又在鲁国做了大司寇,五十四岁以后,带着弟子用了十四年的时间周游列国,向各个诸侯王宣讲他的思想,但都不见用,孔子于是在六十八岁这年回到了鲁国,开始著书立说,修订六经。即修诗书,正礼乐,赞易传,著春秋,这是孔子平生最伟大的功绩,是他对中国文化做的最大贡献。六经就是诗经、书经、礼经、乐经、易经、春秋。诗经、书经都不是孔子创作的,孔子以前就有三千首古诗,孔子按照儒家温柔敦厚的标准,把这三千首诗删订成305篇,这就是今天的《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书经是上古时候政治典章的汇编,相传也有千余篇,经过孔子删订才有古来的《书经》。礼经、乐经也不是孔子的著作,而是孔子以前的圣人周公撰著的。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叫姬旦。周朝末年,礼崩乐坏,孔子认为有必要重新订正礼经和乐经。易经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是由三个时代的三个圣人著成的。一个是伏羲氏画八卦,一个是周文王演六十四卦作卦辞,三是孔子把易经的深邃哲理阐发出来,加以赞美。《易经》后面的系辞是孔子写得最漂亮的文章,文辞对仗骈美。《春秋》是孔子编订的一部寄寓了自己政治理想的鲁国史书。乐经汉朝失传,所以后来六经变成了五经。六经编定后儒家经典由此诞生,换句话说就是有圣人才有经典。这里就出现了“圣人”的问题,所以我顺便就此谈一谈。“圣诞”就是圣人的诞生。每一个国家、民族都有它的圣人和圣人的诞生。什么是圣人?我们来看看圣字的写法。繁体“聖”字,下面一个“壬”,上面一个“耳”一个“口”,“壬”读tǐng,象形文字写作“”,表示人立于大地之上。后人也有将“壬”当“王”字讲的,“王”字的三横表示天、地、人,中间这一竖表示贯通天、地、人的人,把天、地、人都贯通的人就称为王,这是统领人间的人。比王还要高的人是“聖”。你们看“王”上面有“耳”,表示用耳朵来谛听天地之音,听天地宇宙的大道。这是讲的觉悟,自己首先要觉悟,听得懂天地的大道。而这个“口”字,是指不仅自己觉悟了,还要用口来宣讲天地宇宙的大道,使众生都能觉悟,自觉觉他。所以“聖”就是自己觉悟了,又能使众生觉悟,而且还能统领众生的人,他是比王还高的人。圣人和凡人的差别就在觉与不觉,觉悟了的就是圣人,不觉悟的就是凡人。在中国,孔子以前有很多圣人,孔子以后也有不少圣人。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这是孔子以前的圣人;孔子以后,有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孟子以下还有很多。但孔子是众多圣人中最圣的,所以历代帝王都称他为“至圣”。孔子的封号是“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圣人”,“大成”是说孔子的学问,“至圣”是说他的功绩,“先师”指孔子是中国第一位私人讲学的老师,“文宣王”是说孔子是中国文化的宣导者。古人说:“百世而上,以圣为归。百世而下,以圣为师。”百世以上,以孔子为总结,百世以下,以孔子为老师。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一 | 序二 深入浅出 微言大义(1) | 序二 深入浅出 微言大义(2) | 序三 读《〈论语〉讲义》 | 序论(1) | 序论(2) | 序论(3) | 学而第一(1) | 学而第一(2) | 学而第一(3) | 学而第一(4) | 学而第一(5) | 学而第一(6) | 学而第一(7) | 学而第一(8) | 学而第一(9) | 学而第一(10) | 学而第一(11) | 学而第一(12) | 学而第一(13) | 学而第一(14) | 为政第二(1) | 为政第二(2) | 为政第二(3)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