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书类 》 孟子今註今譯 》
梁惠王篇第一(3)
王云五 Wang Yunwu
史次耘 Shi Ciyun
[章旨]
此章闡明為政當與民同樂,而恩及禽獸。
(三)寡人章
梁惠王曰:“寡人①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②: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③,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④,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⑤:填然⑥鼓之,兵刃既接⑦,棄甲曳兵而走⑧,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⑨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⑩,𠔌不可勝食{11}也;數罟不入洿池{12},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13}以時入山林{14},材木不可勝用也。𠔌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15}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16},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17},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18},勿奪其時{19},數口之傢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20},申之以孝悌之義{21},頒白者{22}不負戴{23}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24}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25},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26},塗有餓莩而不知發{27}。人死,則曰:‘非我也,歲{28}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29},斯天下之民至焉。”
[今註]
①寡人:寡德之人也,是人君自謙之詞。
②盡心焉耳矣:“盡心”,猶言盡力。“焉耳矣”,是詞終連用助詞。有加強語義。謂於救荒之事已竭盡一己之力。按焦循《正義》:“焉耳當作焉爾。禮記三年問雲:然則何以三年也?曰:加隆焉爾也。隱公二年公傳云:托始焉爾。何休註云:焉爾猶於是也。然則此言盡心焉爾者猶雲盡心於是矣。”
③河內河東:皆魏地。指黃河以北的今河南省沁陽、濟源、博愛一帶,舊時通稱河內。魏國的河東地,當今山西省西南部。
④加少加多:“加少”,是減少。“加多”,是增多。
⑤請以戰喻:“喻”,本作諭,譬也。即比譬義。言請用戰爭為比譬。
⑥填然:“填”,音田。鼓音。“填然”,猶今之口語鼕地。古時戰爭,擊鼓則兵進,鳴金則兵退。
⑦兵刃既接:“兵”,械器。“刃”,刀。此句形容兩軍交鋒狀。
⑧棄甲曳兵而走:“甲”,是盔甲。“曳”,拖也。“走”,敗逃也。此句形容敗退情形。
⑨直:特也,但也。又直、特,古同聲。
⑩不違農時:“違”,背也。“農時”,指春耕夏耘秋收之時。
{11}不可勝食:“勝”,讀升,盡也。“不可勝食”,猶言食之不盡。下文“不可勝用”,即用之不竭。
{12}數罟不入洿池:“數”,讀促。“罟”,讀古。“數罟”,細密網也。“洿”,音烏。“洿池”,深池也。
{13}斧斤:“斤”,斫木斧也。古以刃直稱斧,刃橫稱斤。
{14}以時入山林:《禮記·王製》:“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即以時也。依照一定之時日。
{15}養生喪死而無憾:“養生”,是為生者得以謀生。“喪死”,是為死者得以安葬。“憾”,恨也。
{16}五畝之宅:據趙註:此為一夫所授,二畝半在田,二畝半在邑,田中不得有木,恐妨五穀,乃於墻下種桑,以供蠶事。古代庶民皆衣帛。《周禮》雲:“庶民不蠶者不帛。”可知老者不能衣帛。此言五十衣帛,含有養老意。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經典文叢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
|
|
| 編纂古籍今註今譯序 | 《孟子今註今譯》序(1) | 《孟子今註今譯》序(2) | 梁惠王篇第一(1) | | 梁惠王篇第一(2) | 梁惠王篇第一(3) | 梁惠王篇第一(4) | 梁惠王篇第一(5) | | 梁惠王篇第一(6) | 梁惠王篇第一(7) | 梁惠王篇第一(8) | 梁惠王篇第一(9) | | 梁惠王篇第一(10) | 梁惠王篇第一(11) | 梁惠王篇第一(12) | 梁惠王篇第一(13) | | 梁惠王篇第一(14) | 梁惠王篇第一(15) | 梁惠王篇第一(16) | 梁惠王篇第一(17) | | 梁惠王篇第一(18) | 梁惠王篇第一(19) | 梁惠王篇第一(20) | 梁惠王篇第一(21) | |
| 第 I [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