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寶島風情·牽動兩岸的民族記憶:衆生臺灣   》 農村      秦風 Qin Feng

  17世紀以前,臺灣是中國東南省份海洋冒險傢的藏身之處,鄭成功為了建設臺灣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在此屯田積𠔌,施琅更鼓勵大批褔建移民渡海來臺,墾荒興利,日本殖民當局則是把臺灣當成大日本帝國的米倉,至於國民黨當局長年貫徹的更是“深挖洞,廣積糧”的政策,種種大時代的原因使得臺灣的農業科技特別發達,農業開發已到寸土必爭的局面。
  至於農業品,稻米一直是最主要的,經濟作物從清代到日據主要是茶葉和蔗糖,光復以後,又大量生産香蕉,近二十年水果品種改良頗有進展,芒果、荔枝、蓮霧等大量生産,色香味美,在亞洲頗富盛名。至於農村景觀主要集中在中部的彰化雲林、南部的嘉南平原和高屏地區,水稻田映着傳統三合院以及後面起伏的山巒,如人間天堂。至於1949年由大陸來臺的軍人,許多人退伍之後被安排到山上種蔬菜水果,成為山民,甚至成為今天的休閑旅遊業者,則又是另一番農業的歷史景觀了。
  踩水車的往日情懷
  1955年,農民踩着傳統水車,將水引入稻田中,照片所見是臺灣農婦的典型裝扮,水車也是常見的灌溉工具,不過由於臺灣原本多雨,鮮有旱災,灌溉渠道四通八達,加上後來抽水馬達的廣泛使用,照片中的景象不久便消失,成為往日情懷了。
  過年舞獅中的思鄉情
  1957年,宜蘭大同農場授田儀式,獲得安排來此工作的退伍軍人表演舞獅,彷佛當年在大陸家乡過年的情景一般。對他們而言,離開部隊實際上是告別一段人生,告別奔波不定的內戰歲月,從此在寶島安身立命。有些人在臺灣娶了媳婦,生兒育女,也有不少人終身未婚,一起從部隊退下來的同袍兄弟就是最親近的人。逢年過節,他們尤其思念在大陸的父母和傢人。事實上,即使平時他們談的也都是過去在大陸的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自序原住民家庭傳統社會農村災害體育人物演藝考試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