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莊子》心得 》
第6節:莊子何其人(6)
於丹 Yu Dan
如果我們真的具有莊子這樣的心態,也許我們會少了很多的牽絆和苦楚。但是,生老病死,人生極多憂苦坎坷,一旦自己驟然面臨生死,我們能坦然面對嗎?
那麽莊子是怎麽看待自己的死亡呢?莊子在《列禦寇》篇中講了這麽一個小故事:
莊子快死了的時候,他的很多學生就商量,老師如果真的死了,我們一定要厚葬他。就是要好好安葬他,禮儀用品一定要豪華。
莊子聽了,跟他的學生們說,我死了以後,要“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賫送”。這廣大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我陪葬的珠寶,天下萬物就是送我的禮物。
這是多麽奢侈的葬禮啊!這是多麽宏大的氣魄啊!
實際上,莊子的意思就是,你們不要搞什麽厚葬啦。我不要棺材,不要陪葬,不要禮物,你們就直接把我扔在曠野裏,交給天地自然就行了。
學生們顯然很為難。他們大概以為老師快死了說鬍話吧。想來想去,還是要勸勸老師,就說:老師啊,要這樣,我們怕烏鴉、老鷹把你吃了。還是做個棺材埋在地下吧。
莊子說:把我放曠野裏,烏鴉、老鷹要吃我;把我埋在地下,那些螞蟻也要吃我。你搶下烏鴉、老鷹的口糧,喂給地下的螞蟻吃,幹嘛這麽偏心呢?
這個回答是那麽豁達和幽默。形體歸於天地,生死歸於自然。這就是莊子對自己的形體和生死的看法。
我們社會上現在有很多抗癌俱樂部,有很多的抗癌明星。過去一聽說人得了癌癥,那幾乎就是判死刑的同義詞。可是現在很多癌癥患者還能活很多年,為什麽?就是因為他的內心樂觀豁達,不懼怕死亡,所以纔可能戰勝死亡。
其實莊子從來就是一個不懼怕死亡的人。他不懼怕的方式就是“樂生”這兩個字,也就是說,活得好比怕死要強得多。
這個觀點跟儒傢的思想不謀而合。孔夫子回答他學生關於死亡的問題時,回答了六個字:“未知生,焉知死?”人活還沒有活明白呢,幹嘛去想死亡的事呢?在這一點上可以說儒道相通。
孔子給我們揭示的都是一種溫暖的情懷和一種樸素的價值,就是“活在當下”。人活在當下,在當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不懼生死,那麽,我們的心靈將擁有一個多大的空間、一份多大的境界啊!
可以說,莊子在他的這本書裏,留下了很多隱約的生活的影子。這裏面有很多判斷跟儒傢彼此呼應。衹不過儒傢所看重的永遠是大地上聖賢的道德,永遠是人在此生中建功立業的信念;而道傢看重的永遠是更高曠的蒼天之上的精神自由,永遠是人在最終成全以後的超越。
中國的儒傢思想在社會這個尺度上,要求人擔當;但道傢思想在生命層面上,要求人超越。擔當是我們的一份社會職責,超越是我們的一個生命境界。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看過《莊子》中的很多故事,會通達他的一套生命哲學,這不是簡單地積極或消極,而是在我們生命的不同體係上給我們建立起來的一套參照係統。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第1節:莊子何其人(1) | 第2節:莊子何其人(2) | 第3節:莊子何其人(3) | 第4節:莊子何其人(4) | 第5節:莊子何其人(5) | 第6節:莊子何其人(6) | 第7節:莊子何其人(7) | 第8節:莊子何其人(8) | 第9節:莊子何其人(9) | 第10節:莊子何其人(10) | 第11節:莊子何其人(11) | 第12節:莊子何其人(12) | 第13節:境界有大小(1) | 第14節:境界有大小(2) | 第15節:境界有大小(3) | 第16節:境界有大小(4) | 第17節:境界有大小(5) | 第18節:境界有大小(6) | 第19節:境界有大小(7) | 第20節:感悟與超越(1) | 第21節:感悟與超越(2) | 第22節:感悟與超越(3) | 第23節:感悟與超越(4) | 第24節:感悟與超越(5)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