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細述金瓶梅   》 二 《金瓶梅》是一部偉大的寫實小說(3)      楊鴻儒 Yang Hongru

  吳沃堯即吳趼人(公元1866 —1910年),在上海著述甚豐,名著《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在當時頗流行,對政治、社會、經濟的黑暗腐敗現象勇於暴露,主張恢復傳統道德,是譴責小說的代表作傢。他在《雜說》中感嘆於《金瓶梅》這樣的“懲淫之作”,“非獨著者之自負如此,即善讀者亦能知其意,固非餘一人之私言也。顧世人每每指為淫書,官府且從而禁之,亦可見善讀書之難其人矣……是豈獨不善讀書而已耶?毋亦道德缺乏之過耶?”吳趼人有豐富的創作經驗與結撰成果,他說的專傢學者的話,特別是最後一句,更引人深思。在一個道德缺乏的社會裏,這類作品更容易被人與污穢的社會現象挂起鈎來受到指責與禁毀,從而把它有價值的部分淹沒了。
  《金瓶梅》的自然主義傾嚮主要表現在它過於重視細節描寫而忽視了作品的傾嚮性。看起來這也許是難以理解的,小說開捲就是“酒”、“色”、“財”、“氣”《四貪詞》,正文第一回又以《眼兒媚》詞作緣起寫了很長一段入話。用“情”、“色”二字警勸世人;故事又以南宋末年的時代為背景;“朝中寵信高、楊、童、蔡四個姦臣”,“四方盜賊蜂起”,“惟有宋江,替天行道,專抱不平,殺天下贓官污吏,豪惡刁民”,然後纔說到書中人物武大身上。它不是泛泛幾句提過就算了,四個姦臣中,楊、蔡都同西門慶有關。書中還有詳細的鋪敘:水滸起義則以武鬆為綫索,也同西門慶、潘金蓮故事發生聯繫。這樣一百回的書,《金瓶梅》的故事分明以整個動亂的時代作為背景,作者難道不是也有一番縝密的思考、嚴謹的用心嗎?
  《金瓶梅》全書以一首七言律詩作為結束語,這是一般讀者意想不到的:
  閑閱遺書思惘然,誰知天道有循環。
  西門豪橫難存嗣,經濟顛狂定被殲。
  樓月善良終有壽,瓶梅淫佚早歸泉。
  可怪金蓮遭惡報,遺臭千年作話傳。
  《金瓶梅》究竟是一部現實主義的作品還是一部自然主義的小說,尚需讀者在實際閱讀後,從實際出發而後論定。
  在我國小說發展史上,《金瓶梅》是第一部以現實生活和家庭生活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表面上寫的是宋代社會,其實反映的是晚明社會的生活,內容充滿了強烈的現實氣息。它是第一個把筆觸深入到了家庭日常生活的範圍,細緻摹寫了一個家庭的衣食住行、飲食起居、喜喪禮儀、社會交往、妻妾鬥爭以及興衰際遇,從而為我國長篇小說的取材開闢了一個新的領域。最難能可貴之處,更在於它選擇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在當時非常典型的,以金銀財富為核心的商人家庭,並通過家庭這個最基本的社會細胞,對中國16世紀社會生活和社會風俗作了生動而逼真的描繪。
  《金瓶梅》創作於16世紀末17世紀初,當時正是我國明代中晚期。它的主題是描寫當時新興商人的歷史悲劇。它通過西門慶及其家庭的興衰,他的廣泛的商業活動、社會交往和個人私生活,特別是他如何暴發致富、又如何依附封建統治階級。最後又如何縱欲身亡的歷史,表現晚明時代我國商人的崛起,他們的雄心和孱弱、野性和獸性乃至最終走嚮自我迷失和毀滅的過程。
  但是,由於我國16世紀後期急劇發展的商品經濟對於封建社會的衝擊,由於當時畸形發展的商品經濟自身的不足和缺陷,由於當時封建社會政治、經濟結構的穩定性,决定了先天不足的中國商品經濟的萌芽與發展,使中國商人不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階級。所以,西門慶的悲劇,正是前資本主義時代中國商人的歷史悲劇。從這個意義上說,《金瓶梅》是一部具有嶄新歷史內涵和意義的古典小說,它的價值一方面在於暴露封建黑暗,一方面在於描寫商業、商人的悲劇,並通過這一悲劇反映了資本原始積纍過程中我國社會所發生的深刻變動。
  當這部藝術巨製剛一問世,便立即震動了中國的文壇和社會。當時及以後的一些著名文人學者,競相閱讀它,評談它,有些稱“奇”稱“快”,有些既“驚”又“喜”,稱為“奇書”,推崇備至。另一方面,由於它那豐富復雜的內容,尖銳的題材和作者不明等原因,激起人們的探索熱情。然而,在更長的時間裏,它遭到的是詛咒和禁毀,始終未能擺脫被封建統治者強加的“誨淫”的惡名。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千古一奇梅
序 言一 關於《金瓶梅》創作之傳說(1)一 關於《金瓶梅》創作之傳說(2)
二 《金瓶梅》是一部偉大的寫實小說(1)二 《金瓶梅》是一部偉大的寫實小說(2)二 《金瓶梅》是一部偉大的寫實小說(3)
三 新中國成立後《金瓶梅》之際遇(1)三 新中國成立後《金瓶梅》之際遇(2)三 新中國成立後《金瓶梅》之際遇(3)
三 新中國成立後《金瓶梅》之際遇(4)四 《金瓶梅》是比較難以研究的小說一 版本流傳(1)
一 版本流傳(2)一 版本流傳(3)二 作者之謎(1)
二 作者之謎(2)二 作者之謎(3)二 作者之謎(4)
二 作者之謎(5)一 西門慶二 潘金蓮(1)
二 潘金蓮(2)三 李瓶兒(1)三 李瓶兒(2)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