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评论 国学智慧与当下生活:百家讲坛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6)      张晓杰 Zhang Xiaojie

  孔子为什么说“刚毅木讷近于行,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因为一个人的判断力提升了,一个人的志向远大了,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计较。知天命是说一个人终于洞悉了自己的规则,能够让他不冲突和较劲。知天命就是在生活中有了一个大目标,不会像年轻时仅表现为一种壮士情怀,而能够在50岁表现出举重若轻。生活中的沉重太多了,我们又必须承担,咬着牙也是承担,笑着也是承担,这就是你知道了所谓的天命——必须顺应天命,不再较劲。谁说笃定的安静不是勇敢的?这种勇敢是内心真正的坦然。今天我们翻开《论语》,觉得他们的生命中充满贫穷和死亡,但没有什么能击垮他们。他们对于人性的信仰,已经转化成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无所不在。中国的古人,应该说,所有的政治家都是成功的文人,而所有的文人都是失意的政治家。他们的失意和落寞的时间太多太多了,在这样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有一些人可以活得非常的坦淡,这就叫知天命。
  我们都了解陶渊明,他在很年轻的时候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当然也有生活之忧,他养了很多孩子,拿什么来养活孩子呢?他不是拿着知识分子的架子,而是说大伙给我找一个差事吧,唱唱歌,写写文章什么的都行。后来有人举荐他做了彭泽令,当了80多天的官就开始觉得不高兴了,因为上级来检查工作了。他身边的人告诉他说,应该穿上正式的衣服见见领导——相当于今天系一个领带的事。陶渊明就不高兴了,他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我用我的心做了身体的仆人就不爽快,结果就把官衣、官印一扔,回家不干了。于是他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过去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过去的错就错了,今天是对的,那一路上“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觉得那个小风吹得自己像一个仙人一样,那不是回家的心啊,而是一个人格从现实的桎梏中回归现实的过程。我并不是提倡大家都要像陶渊明那样去归隐,而是在一次你不想去的拜访或酒席的时候做一回“陶渊明”,没有什么不好。陶渊明回家以后就真的好了吗?他那个家是四面落地,穿的衣服是补丁加补丁,就这样的日子过得很高兴,平时写文章为了自己高兴,也不为了发表,也不为了评职称,一个人读书不做考据文章,读书不求甚解,而求心中有所会意,因此陶渊明在他的《止酒》中说他的日子叫“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所以陶渊明的欢乐比一般的人要容易满足,因为他俯仰宇宙之后能够吸取眼前。陶渊明根本不通五律,就偏偏有这么一段木头,这段木头上也没有琴弦,却把它命名为素琴,朋友来了就抚弄这个素琴,说:“我醉欲眠卿可去。”到了盛唐李太白,他也写了短短的五律诗:“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陶渊明的诗是“易于千年万可新”,因为我们没有那种朴素,没有那种温暖而绚烂,没有他触目生成竟把一个木头演绎成无弦琴。
  李白是一个混杂体,既有大治苍生之治,又有儒家的东西。
  李白61岁时要当兵,要平安史之乱。所以他年轻的时候就说15岁仗剑辞国辞亲远游,这个虽说有儒家的东西,但更多是道家,因为道家给我们的印象是天空上一对翱翔的翅膀。对李白,一边是酒一边是诗,凭借酒令和诗在万里天空变成大鹏鸟,他的天空自始至终是非常光明的。比如说去远方,叫“狂风吹我心”。他要是高兴就说:“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他对朋友好就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你想这个人心胸多开阔。唐玄宗封他当了翰林供奉,有什么业绩?没有什么,无非是恭谨仕途、力士捧靴、贵妃端砚这些故事。唐玄宗喜欢这样的人,李白当时42岁,唐玄宗60多岁,“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你想这是什么样的灿烂生活。所以这个人在天地之间,不考科举,不想当官——无所求,所以无所惧。我们说知天命,人年龄越大,心中就越新,少年之时戒之在色,中年之时戒之在斗,老年之时戒之在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百家讲坛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1)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2)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3)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4)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5)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6)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7)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8)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9)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1)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2)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3)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4)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5)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6)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7)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8)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9)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10)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11)
姚淦铭: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1)姚淦铭: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2)
姚淦铭: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3)姚淦铭: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4)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