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 萬裏長城縱橫談   》 第一編 歷史沿革(6)      董耀會 Dong Yaohui

  中國少數民族中最先修長城的是哪個民族?
  春秋戰國時期,在今河北中部有一支少數民族鮮虞逐漸強大起來,建立了一個強悍的諸侯小國,名為中山。其國土雖然不大,但是勢力頗強,據從河北平山縣三汲鄉中山王墓出土的器物看,中山國當時的冶金技術和工藝水平是十分驚人的。中山國為防禦西南強鄰趙的襲擊,曾在公元前369年修築了一條長城。其遺址一直未能確認,據文獻記載推斷其位置大致在今河北、山西交界地帶。1988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唐縣境內的唐河東岸發現了一道石砌中山長城遺跡,此後又陸續在麯陽、順平、淶源發現了相近的長城遺跡。這是中國少數民族所修建的最早的一道長城。
  中國第一道萬裏長城産生於何時?
  秦始皇並滅六國統一中原後,為鞏固其統治地位,即矚目於北方。經過對匈奴的幾次戰爭特別是公元前215年和前214年兩次戰爭的勝利,使匈奴頭曼單於不得不放棄黃河南北的大片土地即“河南地”和河套地區及其政治中心頭曼城(今內蒙古五原縣),嚮北退卻700餘裏。直到公元前209年,冒頓殺死其父頭曼,自立為單於(單於庭設立在漠北),勢力又強大起來,統一了各部,占有大漠南北的廣大地區。
  秦始皇在匈奴嚮北退卻後,為防禦匈奴以及東鬍奴隸主貴族南下騷擾中原,就將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進行重新修繕和增築,使其聯接一起。同時,在匈奴退出的地方設置九原郡(治所在今包頭市西南黃河北岸),並因河為塞,築縣城44座(在今河套和鄂爾多斯高原地區)由九原郡管轄。又采取移民實邊的政策,把內地人口於公元前214年和前212年先後兩次遷移到河套地區墾殖土地。第一次是小規模的“徙謫”(充軍流放),《史記·秦始皇本紀》有“徙謫,實之初縣”的記載,即指此;第二次是“遷北河、榆中三萬傢”。還使蒙恬率兵20萬長期駐守,坐鎮上郡。這些措施,確實收到了防禦效果,使10多年“鬍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關於秦始皇萬裏長城是在秦、趙、燕三國長城的基礎上加以修葺聯接而成的說法。是指秦始皇長城與三國長城的走嚮基本上是一致的,其中有些地段利用了三國的古長城;而未利用部分(多在新築長城之南),又加以繕治,成了第二道防綫。所以說秦始皇萬裏長城是以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長城為基礎而修築的。但秦始皇時期修築的萬裏長城工程規模之巨大,動用勞力之多,又遠非三國舊長城可比。據統計除去修繕三國長城,僅新建增築部分就相當於原來三國長城總長度的一半以上;動用了約50萬的勞動力,這個數字相當於當時全國男勞力的十分之一。從公元前214年開始直至前210年秦二世賜蒙恬死,歷時5年(一說從前217年始,用了9年時間)纔完成這一西起隴西郡的臨洮(今甘肅岷縣),東到遼東,長達一萬餘裏的古代的偉大建築工程。雖說在春秋戰國以來,各諸侯國者投入較大的力量修築長城,多亦還過二三千裏,衹有秦始皇所築逾萬裏之上,所以說舉世聞名的中國第一道萬裏長城是秦始皇時期修造的。
  指揮修築第一條萬裏長城的將軍是誰?
  司馬遷在《史記》中有明確記載,他寫道:“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二十萬衆,北逐戎狄,收河南,築長城,因地形,用險製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裏,於是渡河,據陰山,逶迤而北,暴師於外十餘年。”
  由此可知,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將領蒙恬,是負責第一條萬裏長城建築施工的人。蒙恬是將門之後,其祖父蒙驁從齊國投奔秦昭王後,在進攻韓、趙、魏國的戰爭中,屢建戰功,官至上卿。其父蒙武也是秦朝大將,秦滅楚之戰就是蒙武協助大將王翦所指揮的。蒙恬自幼聰穎,學習獄法,曾做獄官,公元前221年世襲秦將。就在這一年率軍攻齊,大破齊軍。蒙恬是文武全纔,據傳,今天使用的毛筆即為蒙恬所發明。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途中,病死於沙丘平臺(今河北廣宗縣西北)。趙高串通丞相李斯,立始皇十八子鬍亥為二世皇帝。此時長子扶蘇正以監軍身份駐在蒙恬軍中,扶蘇與蒙恬關係極為密切。趙高為消除後患,篡改詔書,派使者送往上郡(今陝西榆林縣東南),賜扶蘇、蒙恬死。扶蘇接書受劍,哭入內捨,即欲自刎。蒙恬懷疑有詐,諫勸扶蘇說:“主上在外,未立太子,今臣北率三十萬衆守邊,公子為監,這天下重任,如不得主上信任,怎肯相授,今衹憑一使者到此,安知不有詐謀,故不應自殺,待派人馳赴行在請命,如果屬實,再死不遲。”扶蘇不聽勸阻,揮劍自刎,蒙恬卻不肯即死,交出兵權,被關壓在陽周(今陝西子長縣西北)獄中。
  二世鬍亥得知扶蘇已死,便欲寬釋蒙恬,但趙高深為忌妒,不斷捏造罪名詆毀蒙恬,二世遂遣使陽周處决了蒙恬。
  蒙恬是秦朝名將,祖孫三代皆在秦的統一戰爭和鞏固邊陲的軍事鬥爭中,作出過重大貢獻。但最後卻慘死在陰謀的陷害之中。古人悼誦蒙恬的詩寫道:“春草離離墓道侵,千年塞下此冤沉;生前造就千支筆,難寫孤臣一片心。”
  秦始皇萬裏長城分幾段?
  大體分為東、中、西三段。
  東段:自內蒙古化德縣境,往東經過河北康保縣南、內蒙古太僕寺旗、多倫縣南,河北豐寧、圍場縣北,內蒙古赤峰市北境及奈曼旗、庫倫旗南鏡,至遼寧阜新市北,這段長城或沿用戰國燕長城舊跡,或新築。遼河以東,據文獻記載,秦始皇長城一直延伸到朝鮮境內平壤大同江北岸。建築方法,因這段長城所經過地帶的自然條件差別較大,采取了因地製宜、就地取材,纍石為城、樹榆為塞的不同方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編 歷史沿革(1)第一編 歷史沿革(2)第一編 歷史沿革(3)第一編 歷史沿革(4)
第一編 歷史沿革(5)第一編 歷史沿革(6)第一編 歷史沿革(7)第一編 歷史沿革(8)
第一編 歷史沿革(9)第一編 歷史沿革(10)第一編 歷史沿革(11)第一編 歷史沿革(12)
第一編 歷史沿革(13)第二編 建築遺存(1)第二編 建築遺存(2)第二編 建築遺存(3)
第二編 建築遺存(4)第二編 建築遺存(5)第二編 建築遺存(6)第二編 建築遺存(7)
第二編 建築遺存(8)第二編 建築遺存(9)第二編 建築遺存(10)第二編 建築遺存(1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