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論語》感悟 》
第6節:孝敬之道(6)
於丹 Yu Dan
這些就是兒女輩跟父母發生意見相左的時候聖人所提供的一種建議。
孔子從來不要求人們必須怎麽做。宰我不願意守三年喪,孔子說一年你心安則為之,也沒什麽。他更不會要求我們兩千五百多年以後的人,你必須怎麽做。他衹是提這麽一個建議,但是這個建議對很多兒女來講,意味深長。
什麽叫做"又敬不違"?中國民間有個說法叫"孝順",孝順孝順,順者為孝。很多時候,我們的孝心就在於不違背。當然,也有些兒女跟父母的衝突屬於大是大非。但是,如果現在做個統計,父母、兒女之間所産生的衝突,究竟有多少是大是大非,關乎道德,關乎傢國大義?這種事情畢竟很少。
絶大多數的衝突,用我們老百姓的話來說都是雞毛蒜皮,卻弄得父母心裏頭不高興,兒女心裏頭往往也委屈,因為兩代人可能動機都是好的,但看問題的方式不一樣。
我們做兒女的,很容易跟父母形成的衝突就是發生在生活習慣上。我們願意讓他們生活好,比如經常指着老媽說,你看你攢的這瓶瓶罐罐,你這剩菜剩飯都捨不得倒,你去買的全都是處理的菜和水果,咱們傢生活還不至於這樣呀!現在日子過好了,你還是過去的習慣,你就不能把日子過好一點嗎?你不能改掉嗎?這種話我們幾乎都會說。
我們有時候也會指着老爸說,現在我帶你去吃西餐,我帶你外邊去下館子,你老捨不得吃,還老說吃不飽,非要回傢來蹲在墻角吃你那碗麵條,這都是你原來在農村時候的生活習慣,你就不能改掉,好適應現在的生活嗎?
聽着這些數落老人的話,能說兒女不孝嗎?其實,這些都發自我們的內心。但是,孔子說了一句話,叫"又敬不違",難道我們不能順着點父母嗎?
我們想一想,每一個人走到今天,都帶着歷史的烙印,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的習慣鑄就的。如果沒有老太太攢瓶瓶罐罐那段歲月,也許就沒有兒女今天的生活;沒有老爸蹲在墻角吃麵條的那種節儉,也許你就不會從那個村莊走出來,就沒有今天的樓房。
真正愛自己的父母就意味着包容和尊重他們的習慣。這是真正的敬。心理上的這種"敬",直接導出來的行為層面就是"不違"。
所以,我們不是說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都一定要做兒女的放棄原則,但是,在可以不計較的時候,兒女要對父母多一點尊重和理解,多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過一種快樂的日子,也許這就是最好的孝敬。
做晚輩的特別習慣於扶老人上下樓,這個動作有時候卻招老人反感,老人經常把孩子甩開說,你覺得我現在就走不動道了?做兒女的這時候還真委屈。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孝敬之道(1) | 第2節:孝敬之道(2) | 第3節:孝敬之道(3) | 第4節:孝敬之道(4) | 第5節:孝敬之道(5) | 第6節:孝敬之道(6) | 第7節:孝敬之道(7) | 第8節:孝敬之道(8) | 第9節:孝敬之道(9) | 第10節:孝敬之道(10) | 第11節:孝敬之道(11) | 第12節:孝敬之道(12) | 第13節:孝敬之道(13) | 第14節:孝敬之道(14) | 第15節:智慧之道(1) | 第16節:智慧之道(2) | 第17節:智慧之道(3) | 第18節:智慧之道(4) | 第19節:智慧之道(5) | 第20節:智慧之道(6) | 第21節:智慧之道(7) | 第22節:智慧之道(8) | 第23節:智慧之道(9) | 第24節:智慧之道(10)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