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 》 成都方式 》
第6节:第一章 突出重围(4)
易中天 Yi Zhongtian
我问,你们认为农村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冷刚说,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作为双流县来讲,第一轮承包和第二轮承包,南方和北方不一样。我们农民是按照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思想来进行分配的,好坏均摊,肥瘦搭配,因此承包的土地是零星分散的。比如煎茶镇老龙村九社的一户农民牛泽成,一家四口人承包土地12亩,分成46块,最小的一块栽不下三窝苗。土地的零星分散制约了农民增收,无法进行规划种植,无法产生规模效益。如果地少人多,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就非常困难,农民增收就非常缓慢。你想嘛,一亩地养十个人,和十亩地养一个人,哪个效益好,吃得饱?就是瓜儿(傻子)也算得清。我们成都的情况是什么呢?全市农民的人均耕地面积是0.83亩,你就是种黄金也富裕不起来!
我问冷刚,你的意思是说,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就必须彻底改变农民和耕地面积的比例,减少束缚在耕地上的农业人口?
冷刚斩钉截铁,对,必须"精简农民"!
精简农民?从来只听说过精简机构、精简干部,没听说过精简农民的。于是催他快讲。
冷刚说,我们的想法,就是要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第二、第三产业,他们才能富起来。你看那些发达国家,哪有一大堆人种一小块地的?当然我们不能学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的做法和英国的"圈地运动"。美国的做法是每1公顷土地交1美金,连续种植3年,土地就属于自己的了。这个在我们国家行不通。英国把农民从土地上赶出去是比较血腥的,也不能学。但是必须把农民最大限度地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我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讲,我们成都耕地面积1.2万平方公里,顶多用100万人去种就足够了。但是我们却有680万农民,太多了,非精简不可。这680万,近几年已经转移了200万,还有400万。扣除100万老人养老,100万娃娃上学,还要转移100万。如果我们把300万交给管工业的,100万农民给第三产业,100万娃娃归管教育的,100万老人安置好,农民想不富都不行。
我明白了,这是两个方面的效益。一方面是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人均土地收入提高了,另外在第二、第三产业上又挣了一部分钱,收入就会成倍上升。
但在冷刚那里,事情却还没有完。
冷刚说,光是"精简农民"还不够,因为农民不会经营呀!现代农业,只会种地可不行,还要会经营,还要成规模,还要搞科学种田、技术革新。我们这1.2万平方公里耕地,金贵得很,不能交给那100万农民按照过去的方法去耕种,今天整点茄子,明天整点黄瓜,挑个担担儿到镇上叫卖。那是脱不了贫致不了富的。要让有钱的人、善于经营农业的人进行规模经营。所以我们提出第一个"集中",就是"土地向业主集中"。
我问,土地向业主集中,又有什么好处呢?
冷刚说,业主一旦承包,就是几十亩甚至几千亩,这就有规模。业主懂得经营,根据市场需求来生产,这就有效益。农民出租土地,按股分红,这就有收入。何况他们不再束缚在土地上了,还可以外出打工。不愿意外出的,也能给业主打工,这样又多一份工资收入,土地和人的效益都提高了,岂非两全其美?
我承认,是两全其美。
冷刚说,所以要最大限度地把农民从土地上精简出来,而且精简出来的农民还要向城镇集中。为啥子呢?因为你不让他向城镇集中,你让他继续待在农村,他就会永远贫困,永远不能享受城市文明。只有集中到城镇,农民的生产方式才会改变,生活方式才会改善,生活质量才会提高。最近,我们把高山农民的子女全部接下山来,到城里读书,管吃、管住、管学费,一年200多个娃娃,花20万,供到18岁,上了职业高中就能就业,也就不回山上了。这样通过几年至多几十年的努力,就把农民全部搬下山来。老的住进养老院,中年的解决就业,小娃娃政府把他管起来,就让这个村自然消亡。因此有第二个"集中",就是"农民向城镇集中"。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引言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1) | 第2节:引言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2) | 第3节:第一章 突出重围(1) | 第4节:第一章 突出重围(2) | 第5节:第一章 突出重围(3) | 第6节:第一章 突出重围(4) | 第7节:第一章 突出重围(5) | 第8节:第一章 突出重围(6) | 第9节:第一章 突出重围(7) | 第10节:第一章 突出重围(8) | 第11节:第一章 突出重围(9) | 第12节:第一章 突出重围(10) | 第13节:第一章 突出重围(11) | 第14节:第一章 突出重围(12) | 第15节:第一章 突出重围(13) | 第16节:第一章 突出重围(14) | 第17节:第一章 突出重围(15) | 第18节:第一章 突出重围(16) | 第19节:第一章 突出重围(17) | 第20节:第一章 突出重围(18) | 第21节:第一章 突出重围(19) | 第22节:第二章 夯实基础(1) | 第23节:第二章 夯实基础(2) | 第24节:第二章 夯实基础(3)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