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品三国下   》 非常君臣(5)      易中天 Yi Zhongtian

  第四,刘禅在司马昭面前的表现确实恶心。即便是亡国之君,也不该这样窝囊,这样没有骨气,没有心肝。刘禅降魏十三年后,吴帝孙晧降晋,被封为“归命侯”,级别比刘禅低一等。据《晋书·武帝纪》,孙晧到了洛阳,登殿拜见晋武帝司马炎。司马炎让他坐下,并对他说,朕设此座等待足下,已经等得很久了。谁知孙晧倒驴不倒架,鸭子死了嘴巴硬,反唇相讥说,臣在南方也设此座以待陛下!常言道,败军之将不敢言勇。孙晧作为一个亡国之君,面对受降者,居然如此张狂,至少比刘禅的表演更有“审美价值”。
  但是,刘禅虽然窝囊,却绝不弱智。他只是没有骨气,并非没有心眼。说白了,他是装疯卖傻。刘禅很清楚,作为亡国之君,他是永远也回不去了,能保住性命就是好事。他也清楚,要保住性命,就不能让人觉得自己有复辟之心,就连想念蜀国也不行。正如《三国志集解》引于慎行所言:“思蜀之心,(司马)昭之所不欲闻也。”因此,他必须表示自己“乐不思蜀”。而且,他还必须表示,即便有了思蜀之心,也是别人教的,自己学不像。结果,“左右皆笑”时,他这个“安乐公”就“安乐”定了。因为他那一句“诚如尊命”,不但证明自己并不思蜀,还证明自己缺心眼儿,可谓“一举两得”。做到这一点其实极难。试想,刘禅在照着郤正所教说了做了以后,如果司马昭不问“何乃似郤正语邪”这句话,又该怎么办?这就说明,刘禅要么有胆,敢赌这一把;要么有智,算准了司马昭会问。无论何种情况,都证明刘禅不是草包。
  其实,对于刘禅的智力,诸葛亮是有过评价的。据《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刘备临终前曾有遗诏给刘禅,说丞相感叹你“智量甚大”,进步也快(增修过于所望)。果真如此,朕也就放心了。诸葛亮不会拍马屁,刘备也不是护短的人,此说应该可靠。或许有人说,这是诸葛亮安慰刘备,属于“善意的谎言”。这当然也有可能。但再夸张,也不至于“智量甚大”。也就是说,刘禅顶多是平庸,不是弱智。
  事实上刘禅并非弱智之人。尹韵公先生的《刘禅与诸葛亮》一文,就曾用两件事说明这一点。第一件事,是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就不再任命丞相,以免自己再次大权旁落。刘禅的做法也十分精彩。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刘禅任命蒋琬为尚书令,接替诸葛亮“总统国事”。建兴十三年(公元235年)四月,任命蒋琬为大将军,录尚书事,恢复了汉武帝以后的制度。延熙二年(公元239年),任命蒋琬为大司马。延熙六年(公元243年),任命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也录尚书事。大司马蒋琬主管行政,兼管军事。大将军费祎主管军事,兼管行政。两大权臣权力交叉,相互制衡,各有侧重。这样一种高明的政治格局和权力分配,岂是弱智的人想得出的?而且,据《三国志·后主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延熙九年(公元246年)蒋琬去世后,刘禅干脆“自摄国事”。如此这般不动声色地从辅臣手中夺回君权,又岂是弱智的人干得了的?
  第二件事是: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六月,司马懿军至辽东,征讨公孙渊。这在蜀人看来,无疑又是一次北伐的好机会。然而刘禅给蒋琬的指令,却很沉着冷静。据《三国志·蒋琬传》,刘禅说:辽东三郡发生的反曹事件,就是当年陈胜、吴广的起义呀!看来上天是要灭亡曹魏了。请爱卿整治行装,奖率三军,进驻汉中。等到吴国的军队也开始行动(须吴举动),东西两方相互呼应(东西掎角),魏国内部又出现问题时,就可以发动进攻了(以乘其衅)。好一个“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其实就是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动,以免重蹈前人劳而无功的覆辙。弱智吗?否!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话说三国
内容简介非常君臣(1)非常君臣(2)非常君臣(3)非常君臣(4)非常君臣(5)
非常君臣(6)难容水火(1)难容水火(2)难容水火(3)难容水火(4)难容水火(5)
难容水火(6)难容水火(7)无力回天(1)无力回天(2)无力回天(3)无力回天(4)
无力回天(5)无力回天(6)无力回天(7)殊途同归(1)殊途同归(2)殊途同归(3)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