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类 》 《詩經》心得 》
第6節:第一章(6)
劉緒義 Liu Xuyi
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善於化解心結者方為君子。
汝墳:房中樂還是夫妻愛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饑。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
魴魚赬尾,王室如燬。雖則如燬,父母孔邇。
——周南·汝墳
《汝墳》其實是這樣一首詩:一個不知名的女子沿着汝水的岸堤,很是隨意地砍伐着堤岸上的樹枝(條枚、條肆其實是一回事,為避同字,換用一下。)。她的丈夫在商紂的朝中做官,古人講是一個大夫,部級幹部。這一回,她的丈夫因公出差了,出去多長時間不清楚,也無關緊要。要緊的是,她成了留守夫人。或許是新婚燕爾,或許是豆蔻年華,反正,耐不住寂寞了,思念遠行的夫君了,而且那個思念的勁兒,頗有些青春的騷動。
一天一天地,她在傢裏等待。她也就一天一天地無所事事地沿着那條大堤走着,順手砍砍堤上的樹枝。那種慵懶的勁兒,頗有着後人的詩詞中所唱的“晨起懶梳妝”的味道。這天,她突然看到堤上走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她的夫君。啊,謝天謝地,女子心裏頓時在合掌謝天,你終究捨不得丟下我不管吧。那份甜蜜,那般歡欣,比起兩人迫不及待地摟着抱着,啃得山響,要真實得多,要溫暖得多。
有道是,久別勝新婚。自此後的一段時間裏,夫君開始“從此君王不早朝”了。管他哩,反正這商朝的氣數巳盡,天命很快就要歸周了,我樂得和嬌妻廝守親密。看着夫君沉溺於溫柔鄉裏,女子扯着夫君的耳朵,快起來吧,大懶蟲。商紂眼看快要滅亡了,你不想在這個時候做點什麽嗎?聽說那西岐的文王是個有道明君,如今三分天下已有其二,你不如趁早棄暗投明吧,為了你近在身邊的父母,你忍心看着他們仍舊在商紂的殘暴統治之中受苦?
《毛詩序》也是這麽點化詩的主旨的,“文王之化行乎汝墳之國,婦人能閔其君子,猶勉之以正也”。然而,後人偏偏不信前人,非得把《詩經》的現場剝離幹淨。說什麽詩人寫的是丈夫行役在外,把傢裏的重活都交給了妻子,意在描寫勞動人民的生活是這樣艱苦,諷刺統治者壓榨勞動人民。
如果說這樣讀,是中了階級鬥爭之流毒,情有可原的話,那麽,一種走嚮另一個極端的讀法,特別是當代一些解詩者的一種新讀法,則顯然覺得滑稽好笑了。
這種讀法始於清代學者方玉潤。他在《詩經原始》一書中就明確把“二南”(周南、召南)稱之為“房中樂”。此後不少學者都從其說。
如果說這裏還衹是着眼於樂的一面的話,那麽當代則更有人考證《汝墳》就是一首房事詩了。之所以被一些人理解為房中樂,關鍵在於對本詩的“魴魚赬尾,王室如燬。雖則如燬,父母孔邇”理解上發生了偏差。
首先要解釋一下魴是什麽東西。魴,方也;鯿,扁也;其狀方,其身扁也。魴魚處處有之,漢沔尤多。小頭縮項,穹脊闊腹,扁身細鱗,其色青白。腹內有肪,味最腴美,其性宜活水。故《陳風·衡門》雲“豈其食魚,必河之魴”,俚語雲“伊洛鯉魴,美如牛羊”。又有一種火燒鯿,頭尾俱似魴,而脊骨更隆,上有赤鬣連尾,如蝙蝠之翼,黑質赤章,色如煙熏,故名。其大有至二三十斤者。《毛傳》:“赬,赤也,魚勞則尾赤。”
也正是魴魚的尾巴出現了問題。魴魚的尾巴為什麽會變紅呢?一種理解是上面毛傳所說的,認為是普通的青白魴勞累後,尾巴就變紅了。另一種理解則是有近代科學的根據的。他們認為,魴魚尾巴變紅是因為勞累的緣故,這其實衹是古人的臆測之詞,不足取信。近代科學表明,魴魚尾紅是魴發情時的正常表現。
由此“啓發”了現代解《詩》者的新思維,據此他們認為,這句詩是以魚喻人,形容“未見君子”的妻子的性“饑”渴。還有甚者,不知出於何種依據,認為“調饑”,即“朝機”,在先秦時代往往表示男歡女愛的隱喻。饑字本來也可解為“性的渴望”,暗示女子願與男子歡愛的信號。“王”者大也,“毀”者火也,欲火焚身,委實難以自控,但顧慮到父母就在近旁,不好在父母面前淫樂。一首《汝墳》就這樣成了先秦的一首性愛詩、房中樂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第一章(1) | 第2節:第一章(2) | 第3節:第一章(3) | 第4節:第一章(4) | 第5節:第一章(5) | 第6節:第一章(6) | 第7節:第一章(7) | 第8節:第二章(1) | 第9節:第二章(2) | 第10節:第二章(3) | 第11節:第二章(4) | 第12節:第二章(5) | 第13節:第二章(6) | 第14節:第二章(7) | 第15節:第二章(8) | 第16節:第三章(1) | 第17節:第三章(2) | 第18節:第三章(3) | 第19節:第三章(4) | 第20節:第三章(5) | 第21節:第三章(6) | 第22節:第三章(7) | 第23節:第三章(8) | 第24節:第三章(9)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