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唐名傢詩導讀   》 陳子昂      張海鷗 Zhang Haiou

  陳子昂(659──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縣)人。出身於豪富之傢,24歲中進士,為武則天賞識,“召見金華殿擢為麟臺正字。由是海內詞人,靡然嚮風”(趙儋《右拾遺陳公旌德碑》)。28歲隨喬知之出徵西北,三十五歲為右拾遺。三十六歲因“誤識兇人,坐緣逆黨”(《謝免罪表》)而下獄。三十八歲(武後萬歲通天元年(696))隨武攸宜東徵契丹,為參軍,不久被武降為署軍曹。這時他寫了《登幽州臺歌》、《薊丘覽古》等名作。四十歲辭官歸鄉,後被武三思指使酷吏縣令段簡羅織罪名,誣害入獄,憂憤而死,享年42歲。
  在文學上,陳子昂和“四傑”一樣都不滿意當時的宮體詩,但四傑是改造它,而陳是拋棄了它。他的《修竹篇序》是一篇重要的文學批評文章,他在此文中明確批評齊梁詩風“彩麗況繁,而興寄都絶”,提倡“漢魏風骨”、“風雅興寄”。他上承建安,下開盛唐,開創了一片浪漫主義的詩歌天地。
  今存《陳子昂集》十捲,補遺一捲。存詩120多首。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①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②。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③。
  遲遲白日晚,嫋嫋④秋風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①《感遇三十八首》是陳子昂的代表作。②蘭若:蘭花和杜若。芊蔚:草木茂盛。《列子·力命》:“美哉國乎,鬱鬱芊芊。”③蕤:草木花朵下垂的樣子。陸機《文賦》:“播芳蕤之馥馥。”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一)“蘭葉春葳蕤。”④嫋嫋:通裊裊。
  古人作《感遇》詩,一般都是自抒情懷。這首詩用屈原《離騷》“香草美人”式的比興手法,一寫孤芳自賞的孤獨感,二寫歲華流逝,“芳意”難成的失落感。《唐詩緒箋》:“詩欲氣高而不怒,怒則失於風流。此詩氣高而不怒。”《匯編唐詩十集》唐雲:“僅存漢魏口氣。”
  登幽州臺歌[1]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2]。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①據盧藏用《陳氏別傳》,這首詩是在作《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並序》後,“乃泫然流涕而歌此詩”。幽州臺即薊丘,戰國時代為燕國舊都(今北京大興縣內)。《薊》詩序雲:“丁酉歲,吾北徵。出自薊門,歷覽燕之舊都,其城池霸業,跡已蕪沒矣。乃慨然仰嘆。憶昔樂生、鄒子,群賢之遊盛矣。因登薊丘,作七詩以言志,寄終南盧居士,亦有軒轅之遺跡也。”七詩題為:《軒轅臺》、《燕昭王》、《樂生》、《燕太子》、《田光先生》、《鄒衍》、《郭隗》。七詩成而意未盡,因又泫然而作《登幽州臺歌》。②唐孟棨《本事詩·嘲戲》載:“宋武帝嘗吟謝慶《月賦》,稱嘆良久,謂顔延之曰:‘希逸此作,可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楚辭·遠遊》:“唯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餘弗及兮,來者吾不聞。”
  這是一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中的“古人”和“來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樣禮賢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賢臣。這兩句緬懷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時;期待來者,感慨自己懷才不遇。正如後人所作《陳公旌德碑》雲:“道可以濟天下,而命不通於天下;纔可以致堯舜,而運不合於堯舜”。
  這種深沉的失意、悲憤和孤獨感占據了詩人此時的全部心靈,他駐足於幽州臺上,以全部的心神去搜索幽州臺悠長的歷史和豐富的現實意藴:
  悠悠的歷史長河啊,你孕育了多少明君和賢臣,成就過多少豐功偉業;你又見證過多少昏君和庸碌,洗刷過多少罪惡和恥辱!
  悠悠的歷史長河啊,在你的面前,個人的生命何其短暫!無論明暗賢愚,都是匆匆過客。而可悲的是:我竟連這短暫的人生都無法利用,知音難遇,懷才不遇。思之愴然,怎不令人涕下!
  這首詩用的是辭賦體。體式的古樸、文辭的凝重與情調的慷慨悲憤、意境的雄渾深遠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柳亭詩話》雲:“阮步兵登廣武城,嘆曰:‘時無英雄,遂使竪子成名。’眼界胸襟,令人捉摸不定。陳拾遺會得此意,《登幽州臺》曰……。假令陳阮邂逅路岐,不知是哭是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劉希夷陳子昂賀知章張若虛張九齡王之渙孟浩然王昌齡
王維崔顥王翰高適岑參李白杜甫張繼韓愈元稹白居易劉禹錫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