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志 》 大城北京 》
第6節:城市(2)
林語堂 Lin Yutang
北京被劃分為內城和外城。西方圖書通常將它們分別稱為“韃靼城”和“中國城”。這些稱呼不很恰當,中國的歷史記載衹是稱之為內城和外城。固然在清朝初期,許多人被劃為“八
圖16一八七〇年北京及其周圍形勢圖
(依照布萊茨奈德所繪)
A.居庸關B.明十三陵C.湯山(溫泉)
D.圓明園E.頤和園(時尚未建成)F.玉泉山
G.舊運河H.盧溝橋(馬可·波羅橋)I.金朝壁壘
J.南園K.大運河L.蒙古壁壘
M.北京城
旗”,就是那些徵眼中原的武士們的後裔,但許多世紀以來,內城的漢族人卻比少數民族人為多。清代皇帝認為在皇城內住滿了具有皇族地位的滿族後裔,是件明智的事,於是按照八旗的顔色將內城劃分給他們。但是實踐證明這項軍事計劃是不實際的,八旗子弟不能布滿整個城市,他們還需要漢族商人們的商業活動。“韃靼城”這個詞兒,大概源自馬可·波羅。他經常使用此詞,有時毫無歧視地用於北京居民身上。總的來看,後來滿族延用了漢族的習俗,說一口很標準的北京話,並且有些人起了漢族名字,也不願讓別人知道自己是滿族。當然,他們也對自己被稱為“韃靼”感到不滿。在漢語裏“韃靼”這個詞兒的意思是化外之民。通常人們用漢話稱滿族為“旗人”。
雖然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可稽,但內城的漢族人口無疑多過滿族。在外城,亦即在前門外,有一鬧市區,其中有小旅店,古老的寺廟,賣燈籠和帽子的商業街,還有一些有名的餐館,大衆娛樂場所,紅燈區八大鬍同,但是更多的商人們卻是在內城活動。當我們談到北京城時,指的就是這裏。
在元代,“韃靼城”這個詞兒也許用起來還較合適,因為忽必烈汗命令韃靼人全都住在離城墻一英裏之內的地方。同時他使金首都“汗八裏”(意即“大都”)中的居民移居到這座新城市。馬可·波羅曾形象地描寫了當時市郊的景象:
“你應該知道,‘汗八裏’城的城墻內外有衆多的房屋,聚居着大量的人口,其居住的密集達到空前的程度。在每一城門外都有一片城郊,總共有十二處。這些城郊面積廣大,所擁有的居民比城內還多。〔城門外的城郊寬度延展至與相鄰的城郊接壤,深度大約達三、四英裏。〕③那些城郊的小房子裏寄宿着外
圖17頤和園一角
圖18白塔和北海中的橋
地的商人和旅客,其中總有一大部分人是來給國王進貢的,也有來朝廷賣東西的,或由於該城是個非常好的市場,吸引了許多生意人。〔每一城郊內,離城市一英裏處,都有許多很好的旅館供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住宿。不同種類人住各自不同的旅館。比如有供倫巴底人住的,也有專供德國人和法國人住的。〕即便不包括那些不計其數的屬於大地主和貴族的房宅,在城外也同樣有許多和城內一樣好的房子。
“此外,所有官婦都寄居於城郊,城內卻沒有。令人震驚的是有許多官婦是專供外國人享用的;事實上有兩萬以上的官婦是靠賣身為生的。如此之多的人以這種方式生存表明了京城人口的衆多。……
“在這個城市中,有許多高價稀有的貨物,品種繁多,貨源充足,是世界上任何城市所無法比擬的。……
“我還要告訴你們一個例子,在一年中沒有一天不從城外地區嚮城內運送近一千車的絲綢。這些絲綢又會變作大量的華衣美服、金銀珠寶和其他物品。這並不使人感到奇怪。由於周邊地區不産亞麻,所以每樣穿着之物都是由絲綢製成。事實上,在國內一些地方的確生産棉花和亞麻,但是供不應求。然而,重要的原因並不在此,是由於絲綢很充足且便宜,因而比亞麻、棉花要有用得多。”
元代京城比現在要大。(見附錄Ⅰ)。從煤山望去,古老的蒙古壁壘猶如一條斷續的泥土崗綿延達五裏遠(不到兩英裏),嚮北直至今日的城墻之外。但是城中城的規劃,以及宮殿和總體設計基本上都無根本變化。總之,今日城市的磚墻還如同公元一四一七至一四二〇年明代永樂皇帝重建時那樣。規劃基本上與中國古都西安一樣。古時候,皇帝總是坐北面南,人們嚮北朝拜。這一法規像伊斯蘭教面嚮聖地朝拜的教規一樣嚴格地沿襲下來。
傳統和占星術也影響着皇城人的觀念。今日人們可以看到天壇在南,地壇在北;在東門外有日壇,西門外有月壇。城中央是極禁城(極禁城常被誤說成紫禁城),它的名字是指蒼穹繞之運行的北極星。紫禁城代表着竜廷的權力。這一觀念漸趨完備,其象徵意義也在朝臣中得到嚴格信守,因為他們相信星宿的作用是巨大而永恆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老北京的精神(1) | 第2節:老北京的精神(2) | 第3節:四季(1) | 第4節:四季(2) | 第5節:城市(1) | 第6節:城市(2) | 第7節:城市(3) | 第8節:古老的輝煌(1) | 第9節:古老的輝煌(2) | 第10節:古老的輝煌(3) | 第11節:古老的輝煌(4) | 第12節:古老的輝煌(5) | 第13節:軍閥,皇后和嬪妃(1) | 第14節:軍閥,皇后和嬪妃(2) | 第15節:軍閥,皇后和嬪妃(3) | 第16節:皇宮和禦苑(1) | 第17節:皇宮和禦苑(2) | 第18節:皇宮和禦苑(3) | 第19節:皇宮和禦苑(4) | 第20節:皇宮和禦苑(5) | 第21節:皇宮和禦苑(6) | 第22節:皇宮和禦苑(7) | 第23節:形式研究:寺廟、佛塔和雕塑(1) | 第24節:形式研究:寺廟、佛塔和雕塑(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