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李清照的时代,杨贵妃式的以胖为美早成了过去时,宋代是以瘦为美的。不光是人瘦,宋代人连写诗作画都很崇尚"瘦硬"美,所以宋代文人笔下的美女也就一个赛一个地瘦:比如说欧阳修的"清瘦肌肤冰雪妒",柳永的"自家空恁添清瘦",苏轼的"冰肌自是生来瘦",黄庭坚的"抱琵琶、为谁清瘦",秦观的"消瘦、消瘦",周邦彦的"玉骨为多感,瘦来无一把"……男人们这么喜欢骨感美人,时代风气就都按照男人们的喜好来打扮女人了。李清照虽然是特立独行的才女,可在这一点上并不怎么叛逆。看李清照31岁时候的画像就知道了--削肩细腰,一口风都吹得起的样子,典型的古典瘦美人。李清照还有个相当有名的外号,叫"李三瘦"。因为她在词里,写过三句带"瘦"字的经典名句:一句是"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一句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另一句就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词,有的是说花瘦,有的是说人瘦,还有的是说花已经很瘦了,可是人比花更瘦!李清照大概怎么也想不到,一千年前中国人的审美潮流,在一千年后又得到了遥遥呼应,20世纪以来,"瘦"又成了人人追捧的时尚。
虽然李清照的美貌最终被她的才名所掩盖,留传下来关于她的评论,都是关注她的才华甚于美貌,但是就像现在的世俗眼光一样,无论任何朝代,对一个女人的评价,总是从容貌开始的。女性的美始终是这个世界的最美。这样的话也许会让女权主义者愤怒,可是,一千年前,没有女权主义。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