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论语今注今译 》
卷一 学而(2)
王云五 Wang Yunwu
毛子水 Mao Zishui
④“未之有也”的“之”,是“有”的受词。(中国古代文法,如动词随有弗词,则受词便放在动词的前面。)
⑤“务”字是“专用心力于……”的意思。本,意为基本或根本(的事情)。
⑥仁,是指仁爱的行为,是人生最高的德行;这里的“为仁”,是指“行仁道”讲。(宋陈善的“扪虱新语”以这个“仁”为“人”的假借字。明王恕的“石渠意见”亦说“仁当做人”。这种讲法,似亦可通。但我们从上文的“道”字想起来,作“仁”似较合。)与,音余。(与,本训党与,古书里多用为感叹或疑问的语词,或用作参与字。作语词音余,参与字音预;注中都音明;党与字不音。《说文》有“欤”字,训“安气也”,似是语词“正字”,但古书仍多用“与”。)
[今译]
有子说:“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而会冒犯君上的,极为稀少;不会冒犯君上而会作乱的,不曾有过。一个用心于世道的君子,专致力于根本的事情;根本的事情做好了,这个世界就可变成为有道的世界了。孝和弟应是仁的根本!”
子曰:“巧言①,令色②,鲜矣仁③!”
[今注]
①巧言,是说一个人说话中听。(包咸曰:“巧言,好其言语。”)
②令色,是说一个人面容和悦。(包咸曰:“令色,善其颜色。”)
③鲜,仙善切。巧言、令色,并不是坏事。孔子这话,当是要使人知道巧言、令色并不即是仁;仁,重在躬行道德。在诈伪繁多的世界上,如要知道一个人是不是有道德的人,要从他实际的行为来看,不可依他的言语和仪文来评量。
[今译]
孔子说:“一个人说话中听,容色和悦,不见得就是有道君子!”
曾子曰①:“吾日三省吾身②:为人谋而不忠乎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④,不习乎⑤?”
[今注]
①《仲尼弟子列传》:“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
②释文:“省,息井反,视也。郑云,思察己之所行也。”
③为,于伪切,含有帮助意义。(为,训作为,平声;注中例不音。)谋,是计议、计划的意思;忠,是尽心力的意思。(《说文》:“忠,敬也;尽心曰忠。”)
④传,直专切。是“以学业传授于弟子”。集解:“言凡所传事,得无素不讲习而传之乎?”(集注:“传,谓受之于师。”意似不及集解。)
⑤这里的“习”字,是习熟的意思。曾子以为,一个人对于他所传授于弟子的学业,是必须熟习的。
[今译]
曾子说:“我每天以三件事情反省我自己:我替人计议事情,有没有尽了心?我对朋友,有没有不诚信的地方?我传授学业,有没有不纯熟的地方?”
子曰:“道千乘之国①:敬事而信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③。”
[今注]
①道,音导。皇本、正平本作导。(《说文》:导,引也。)马曰:“道,谓为之政教。”包曰:“道,治也。千乘之国者,百里之国也。古者井田,方里为井,十井为乘;百里之国,适千乘也。”(古代兵车一乘(辆),戎马四匹,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衣炊樵汲厩养共二十五人。)训车辆的乘,实证切;若乘训乘车乘马,则平声,但注中不音。
②“敬事”,以极大的谨慎行事。
③“使民以时”:如孟子所谓“不违农时”便是一例。
[今译]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国学经典文丛
【资料来源】重庆出版社 |
|
|
编纂古籍今注今译序 | 《论语今注今译》新版序 | 自序 | 《论语今注今译》凡例 | 卷一 学而(1) | 卷一 学而(2) | 卷一 学而(3) | 卷一 学而(4) | 卷一 学而(5) | 卷二 为政(1) | 卷二 为政(2) | 卷二 为政(3) | 卷二 为政(4) | 卷二 为政(5) | 卷二 为政(6) | 卷三 八佾(1) | 卷三 八佾(2) | 卷三 八佾(3) | 卷三 八佾(4) | 卷三 八佾(5) | 卷三 八佾(6) | 卷三 八佾(7) | 卷四 里仁(1) | 卷四 里仁(2)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