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类 》 申鑒註 》
雜言上第四
荀悅 Xun Yue
黃省曾 Huang Shengceng
或問曰。君子曷敦夫學。曰。生而知之者寡矣。學而知之者衆矣。悠悠之民。泄泄之士。明明之治。汶汶之亂。皆學廢興之由。敦之不亦宜乎。君子有三鑒。世人鏡鑒。前惟訓。人惟賢。鏡惟明。此君子之三鑒夏商之衰。不鑒於禹湯也。周秦之弊。不鑒於民下也。側弁垢顔。不鑒於明鏡也。故君子惟鑒之務。若夫側景之鏡亡鑒矣。但知鏡鑒是為無鑒。
或問緻治之要君乎。曰。兩立哉。天無獨運君無獨理非天地不生物。非君臣不成治。首之者天地也。統之者君臣也哉。先王之道緻訓焉。故亡斯須之間而違道矣。昔有上緻聖。由教戒。因輔弼。欽順四鄰。故檢柙之臣。不虛於側。禮度之典。不曠於目。先哲之言。不輟於身。非義之道。不宣於心。是邪僻之氣。末由入也。缺一字有間缺一字必有入之者矣。是故僻志萌則僻事作。僻事作則正塞。正塞。則公正亦末由入也矣。不任不愛謂之公。惟公是從謂之明。齊桓公中材也。末能成功業。由有異焉者矣。妾媵盈宮。非無愛幸也。群臣盈朝。非無親近也。然外則管仲射己。衛姬色衰。非愛也。任之也。然後知非賢不可任。非智不可從也。夫此之舉宏矣哉。膏肓純白。二竪不生。茲謂心寧。省闥清淨。嬖孽不生。茲謂政平。夫膏肓近心而處厄。針之不遠。遠當作達藥之不中。攻之不可。二竪藏焉。是謂篤患。故治身治國者。唯是之畏。或曰。愛民如子。仁之至乎。曰。未也。曰。愛民如身。仁之至乎。曰。未也。湯禱桑林。邾遷於繹。景祠於旱。可謂愛民矣。曰。何重民而輕身也。曰。人主承天命以養民者也。民存則社稷存。民亡則社稷亡。故重民者。所以重社稷而承天命也。
或曰。孟軻稱人皆可以為堯舜。其信矣。曰。人非下愚。則皆可以為堯舜矣。寫堯舜之貌。同堯舜之姓則否。服堯之製。行堯之道則可矣。行之於前。則古之堯舜也。行之於後。則今之堯舜也。或曰。人皆可以為桀紂乎。曰。行桀紂之事。是桀紂也。堯舜桀紂之事。常並存於世。唯人所用而已。楊朱哭歧路。所通逼者然也。夫歧路烏足悲哉。中反焉。若夫縣度之厄素。舉足而已矣。西域傳烏秘國西有縣度縣度者石山也溪𠔌不通以繩索相引而度去逾為桀紂損益之符。微而顯也。趙獲二城。臨饋而憂。陶朱既富。室妾悲號。此知益為損之為益者也。屈伸之數。隱而昭也。有仍之睏。復夏之萌也。鼎雉之異。興殷之符也。邵宮之難。隆周之應也。會稽之棲。霸越之基也。子之之亂。強燕之徵也。此知伸為屈之為伸者也。
人主之患。常立於二難之間。在上而國傢不治。難也。治國傢則必勤身。苦思。矯情。以從道。難也。有難之難。闇主取之。無難之難。明主居之。大臣之患。常立於二罪之間。在職而不盡忠直之道。罪也。盡忠直之道。則必矯上拂下。罪也。有罪之罪。謂不盡忠直之道邪臣由之。無罪之罪。謂盡道而矯上拂下忠臣置之。人臣之義。不曰吾君能矣。不我須也。言無補也。而不盡忠。不曰吾君不能矣。不我識也。言無益也。而不盡忠。必竭其誠。明其道。盡其義。斯已而已矣。不已。則奉身以退。臣道也。故君臣有異無乖。有怨無憾。有屈無辱。人臣有三罪。一曰導非。二曰阿失。三曰屍寵。以非引上謂之導。從上之非謂之阿。見非不言謂之屍。導臣誅。阿臣刑。屍臣絀。絀與黜同進忠有三術。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謂之防。發而止之謂之救。行而責之謂之戒。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下不鉗口。上不塞耳。則可有聞矣。有鉗之鉗。猶可解也。無鉗之鉗。難矣哉。有塞之塞。猶可除也。無塞之塞。其甚矣夫。無鉗之鉗無塞之塞獻帝之時如此。
或曰。在上有屈乎。曰。在上者以義申。以義屈。高祖雖能申威於秦項而屈於商山四公。光武能伸於莽而屈於強項令。明帝能申令於天下而屈於鐘離尚書。若秦二世之申欲而非笑唐虞。若定陶傅太後之申意而怨於鄭。是謂不屈。不然。則趙氏不亡。而秦無愆尤。故人主以義申。以義屈也。喜如春陽。怒如秋霜。威如雷霆之震。惠若雨露之降。沛然孰能禦也。
或曰難行。曰。若高祖聽戍卒不懷居。遷萬乘不俟終日。孝文帝不愛千裏馬。慎夫人衣不曳地。光武手不持珠玉。可謂難矣。抑情絶欲。不如是。能成功業者鮮矣。人臣若金日磾。以子私謾而殺之。丙吉之不伐。蘇武之執節。可謂難矣。言三臣者以諷操也。
或問厲志。曰。若殷高宗能葺其德。樂瞑眩以瘳疾。衛武箴戒於朝。勾踐懸膽於坐。厲矣哉。言此欲獻帝厲志以再振漢業也。
寵妻愛妾。幸矣。其為災也。深矣。災與幸。同乎。曰。得則慶。否則災。戚氏不幸不入豕。趙昭儀不幸不失命。慄婭不幸不廢。鈎乙不幸不憂殤。非災而何。若慎夫人之知。班婕妤之賢。明德皇后之德。明德馬皇后伏波將軍援之少女邵矣哉。邵高也為世憂樂者。君子之志也。不為世憂樂者。小人之志也。太平之世。事閑而民樂遍焉。
使籧者揖讓百拜。非禮也。憂者弦歌鼓瑟。非樂也。禮者。敬而已矣。樂者。和而已矣。匹夫匹婦。處畎畝之中。必禮樂存焉爾。
違上順道。謂之忠臣。違道順上。謂之諛臣。忠所以為上也。諛所以自為也。忠臣安於心。諛臣安於身。故在上者。必察夫違順。審乎所為。慎乎所安。廣川王弗察故殺其臣。楚恭王察之而遲。故有遺言。齊宣王其察之矣。故賞鑒者。
或問人君人臣之戒。曰。莫匪戒也。請問其要。曰。君戒專欲。臣戒專利。患之甚也。缺五字城專譯而獻珍。非寶也。腹心之人。匍匐而獻善。寶之至矣。故明王慎內守。除外寇而重內寶。雲從於竜。風從於虎。鳳儀於韶。麟集於孔。應也。出於此。應於彼。善則祥。祥則福。否則眚。眚則咎。故君子應之。言善否感應各從其類。
君子食和羹以平其氣。聽和聲以平其志。納和言以平其政。履和行以平其德。夫酸鹹甘苦不同。嘉味以濟謂之和羹。宮商角徵不同。嘉音以章。謂之和聲。臧否損益不同。中正以訓。謂之和言。趨捨動靜不同。雅度以平。謂之和行。人之言曰。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則幾於喪國焉。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晏子亦云。以水濟水。誰能食之。琴瑟一聲。誰能聽之。詩云。亦有和羹。既戒且平。奏假無言。時靡有爭。此之謂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王鏊申鑒註序 | 政體第一 | 時事第二 | 俗嫌第三 | 雜言上第四 | 雜言下第五 | 喬宇跋申鑒註後 | 王謨申鑒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