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故鄉在紙上:一個村莊的歷史和命運   》 第6節:高高的慄木門樓(4)      潦寒 Lao Han

  萬歷廿九年
  大水連續六年不下
  萬歷四十六年
  蝗蟲連續三年,是年竹葉、樹葉幾乎被吃光
  崇禎六年
  十二月,李自成起義軍從開封返南陽,途經郾城激戰
  崇禎八年
  旱蝗兩災並起
  崇禎十五年
  五月,李自成率軍攻剋郾城。是年疾病流行,米價二千文
  人相食,民多加入義軍
  崇禎十七年
  正月大雪深一米
  是年麥價二千文,人食樹皮、草籽,紙為衣
  看到縣志上一行行文字,如果不思考過去,自然不會留下很深的印象。如果作為一種文化、學問去思考,你會大吃一驚:這四十年間,人們幾乎沒有過一個好年。"人相食,紙為衣"這種生存的壓迫,能使一切名利都顯得無足輕重,能使許多災難都相形見絀,能使一切沉重與痛苦都自慰無語。也許這就是幾十年間,慄門張又經歷的一次遷民。由於生存,有一部分人嚮西遷,分成了兩個村莊:小慄門張與鄢步溝。小慄門張直接是以我們村的名字加一個小字,鄢步溝是以當地一個溝為名。一切災難過去,歷史進程不因人的變遷而停滯不前,三百年過去了,小慄門張與鄢步溝的人一樣念叨"一本同善良,宗祖德剋昌。和順敬承道,依禮振傢邦",一樣的純姓張。
  在我的記憶中,祭祖是一項盛大的活動。我們村在修建祖墳時,小慄門張與鄢步溝的人都來此祭祖,證明這種傳說的真實性。那時,我還是個玩童,最津津樂道的是我們與這兩個村莊族親關係中引發的一些故事。由於我們村做土耬的多,好多人沒去過鄢步溝與小慄門張。有到鄢步溝、小慄門張賣耬的,也不知道是什麽地方,找個話題便嘮嗑。
  "聽口音是東鄉人?"
  "嗯。"
  "什麽村上的?"
  "慄門張的。"
  立即有人殺雞,有人買酒,既然回傢了還客氣啥,又攀親又熱情地講起族親了。後來我們附近村的人知道這事後,有的也到小慄門張與鄢步溝。"聽口音是東鄉人?""嗯。""什麽村上的?""慄門張的。"好酒好肉又擺上後攀親,"什麽輩的?"來人說不上來,酒與肉立刻又撤了,來人衹得悻悻而去。確實很奇妙,在沒有身份證的時代,傢譜成了唯一的憑證。
  4
  《王胡闹鬧會》這個很富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戲麯,在我們村一片自豪的傳說中顯得既滑稽可笑又可悲可泣。它在一定的環境中一方面悲愴地顯示出了生命的強悍、寶貴與生存的無奈、悲哀;另一方面又顯示了封建社會某種程度上"存在即是合理"的傳統文化合理性。"衹要你思考,總會有所沉澱。"這是我八年以來堅信的。而這個真實的傳說在沒有文字記載的情況下,一代代地傳下來,在浮躁的今天,在人們逐漸喪失了傳說的興趣時,我又用文字記載下來,也許這又是一種文化吧。
  在慄門張村村南,由幾個村聯合舉辦青年苗會。每年青苗時請人唱戲,以示慰神保佑豐收,而且進行麥季農具買賣。這是具體哪一年誰也說不準,而人名卻清清楚楚。慄門張的老古綫與老腳路到青苗會逛會,老古綫有名的雙臂長,兩臂一張能拉六尺。他買了一根皮條,由於沒有尺子,在當時都用兩臂一庹,賣皮條的嫌他的庹長不賣給他,兩人爭吵起來。老腳路買一把鐮紮在綁腳上,付過錢後去找老古綫,賣鐮的誤以為老腳路未給錢,叫喊着老腳路偷了他的鐮,恰又碰到鄰村有個叫胡闹的搶街。
  說起搶街,便是歷史的悲哀了。由於當時食物緊張,許多人到會上都是想找一點吃的。別人買的油條、包子之類的沒吃,上去抓住就跑,別人趕着自己跑着,趕上了被人傢打一頓,趕不上自己吃掉。那時人們為了吃把人格尊嚴放到了零的位置,不能不說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胡闹搶到一個肉包子,眼看跑不掉了,順手扔給了老古綫。老古綫正與別人爭吵,一看是胡闹,便順手接住。青苗會上的人嚮老古綫要,老古綫自然不給,雙方廝打起來。誰知這一打不要緊,把青苗會上的人打死了一個。這一打死不要緊,引出一起官司,也引出了一場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春風文藝出版社
第1節:序一:為責任而寫作第2節:序二:春初新韭,秋末晚菘第3節:高高的慄木門樓(1)
第4節:高高的慄木門樓(2)第5節:高高的慄木門樓(3)第6節:高高的慄木門樓(4)
第7節:高高的慄木門樓(5)第8節: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感動第9節:紙上的痛苦(1)
第10節:紙上的痛苦(2)第11節:值得商榷的"封建意識"(1)第12節:值得商榷的"封建意識"(2)
第13節:傳統的覆滅(1)第14節:傳統的覆滅(2)第15節:忍耐與善良(1)
第16節:忍耐與善良(2)第17節:與生俱來的高貴(1)第18節:與生俱來的高貴(2)
第19節:家乡的人命案(1)第20節:家乡的人命案(2)第21節:家乡的人命案(3)
第22節:在嬗變中沒落(1)第23節:在嬗變中沒落(2)第24節:在嬗變中沒落(3)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