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寻求圆融周至的生活原则:傅佩荣《四书》心得   》 知识与真诚      傅佩荣 Fu Peirong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今天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却也是智慧贫乏的时代。知识与智慧的分野何在?知识来自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事,都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细加研究,找出普遍的与系统的原理。智慧则涉及我们自己的主体在内,是主体的处世态度,是需要主体灵活运用的生活哲学。
  知识与智慧的区分关键,在于"真诚"。孔子曾经教诲子路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明白指出:人的知识有其限度,因此不宜强不知以为知,如此才能虚心受教,继续走在正确的求知之途上。
  进一步来看,孔子的重点在于"真诚"。一个人唯有经常作真切的反省,才能清楚自己的所知与所不知;并且,坦白承认自己的限度,需要极大的勇气,这种勇气同时也正是由知而行,进而知行合一的动力。知行合一,是我们由知识提升转化到智慧的不二法门。
  现代人智慧贫乏的原因何在?因为许多知识已经沦为使人眼花缭乱的资讯或新闻,连客观性与正确性都成了问题,更不必谈知行合一的可能性了。久而久之,真知与假知的界限模糊了,人们也无法分辨自己是知还是不知了。于是,落实在行动上时,往往只是一窝蜂与赶时髦,根本不曾考虑到主体的真诚与体验。如此一来,智慧自然显得陌生疏远了。
  为人之道,首在真诚;为学之道,亦复如此。唯有以真诚的态度求知,才能日有进益,才会努力身体力行,也才可接近智慧之门。事实上,当一个人坦承自己无知时,往往正是真知的开始。如果能够保持学习的心志,像孔子到了晚年还能"学不厌",那么主体的智慧与人生的境界自然会日渐开阔与高雅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上海三联书店
立志学习学习的乐趣专心是学习要领学习的环境知识与真诚
温故知新真正的好学束修不是学费教育的方法开花结果大学之道
易子而教文质彬彬内在的趋力良知良能去除茅塞登高望远
以仁存心诚意与慎独正心的方法修身的原则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