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国风情 》 用心去游 》
第59节:罗马尼亚(3)
刘心武 Liu Xinwu
我们徜徉在这《永无休止之柱》下面,心情都很不平静。因为我们有了前两个雕塑作品垫底,不用迪米库同志详加解说,似乎已能进入眼前这个雕塑作品所造成的意境之中。构成《永无休止之柱》的“沙漏”,不就是公园中林荫道上那象征着四季的石凳的连接和竖立吗?人类随着星移斗转不断前进,不断向上,但人类的愿望是永无止境的,人类所能取得的文明成果也是永无终极的,明天将永远胜过今天,人类将永远奋发向上。仰望着这形态雄壮优美的钢柱,我心中忽然涌动着一股不可遏止的激情,总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当通过辛勤的劳动,为人类的文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在人类文明事业的推进之中,使自身获得一种永恒的价值。
迪米库同志告诉我们:这柱地下还有五米的基柱,铸以混凝土巨座,非常牢固。1978 年发生地震时,此柱安然无恙。其工艺水平也是世界一流的。在构想上,这柱还意味着连接于大地之轴,上面刺向青天,欲与宇宙相连。布伦库什这位艺术大师的创作气魄,确是宏伟非凡。
我们一些没有深入考察过抽象派艺术作品的同志,往往存在着一种偏见,以为搞抽象派艺术的人大概都是弄不成写实性的作品,素描、速写的基本功太差,所以才以胡涂乱抹、瞎雕乱刻来欺世盗名的,甚而动辄以“猩猩作画’、“驴尾巴拴笔跑布”之类的特例代替一般,认为那就是抽象派艺术创作的典型方式,从而简单化地把一切抽象派艺术都指斥为“资产阶级垂死挣扎的疯狂心理的表现”。通过亲睹布伦库什的三大抽象派石雕,我们获得了这样的教益:切不可主观、武断,对抽象派艺术也需一分为二,其中未必没有精华可资借鉴。而且,像布伦库什这样的抽象派艺术大师,其创作态度之严肃,艺术造诣之深厚,探索精神之顽强,都是非常令人感动的。后来我们到克拉约瓦的艺术博物馆参观,该馆特辟的布伦库什作品专室,顺着年序展出了他的若干件精品。观览一过之后,我们才了解到布伦库什也有个从写实走向抽象的过程,这过程在他个人来说确确实实是一种飞跃。如《有嫁妆的少女》那样的早期作品,很明显还是较严格的写实手法:一位富有少女拒绝求婚者的骄傲神情,基本上还是通过“形似”传达出“神”来的。到了《小孩头像》那样的作品,即开始打破纯写实手法,用似乎是随意搓揉出的线条,来体现出一个盲童内心的苦恼。这时作者刻意追求的已不是“形
似”而是一种线条和立面的节奏感。至《波嘉妮小姐》那样的作品( 参考北京《世界文学》杂志1979 年4 月号封底),则刻画对象的真实形态几乎已经荡然无存,呈现出来的只是作者对其气质品格的一种抽象的概括,如以几乎占颜面二分之一的极度夸张的变形眼睛( 有眶无珠),来体现出波嘉妮坦然面对世界和生活的气度。面对着这样的作品,我们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欣赏习惯和美学观点加以批评,表示“我不欣赏”,但怎能粗暴地指斥人家为“非艺
术”、“垂死挣扎”、“腐朽没落”呢?
在罗马尼亚,布伦库什的抽象派艺术作品被视为国宝,获得了极崇高的评价。在罗马尼亚造型艺术的百花园中,抽象派的作品与写实派的作品同时并存,在加拉茨这样的大城市里,还设有“现代艺术博物馆”,专门收藏各种非写实主义的造型作品,什么印象派、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未来派……包括抽象派,凡有其特点的作品,均可获一席位置。我们在布加勒斯特街头还看过一次“歌颂罗马尼亚”艺术节的造型艺术展览,里面约有三分之一的展品,是采用抽象派一类非写实的手法来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其中颇不乏令人难忘之作。这都充分说明,并非容纳了抽象派之类的艺术形式,就必定会导致“空虚、腐朽与堕落”。
1980 年5 月26 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澳大利亚(1) | 第2节:澳大利亚(2) | 第3节:澳大利亚(3) | 第4节:澳大利亚(4) | 第5节:澳大利亚(5) | 第6节:澳大利亚(6) | 第7节:澳大利亚(7) | 第8节:奥地利(1) | 第9节:奥地利(2) | 第10节:德国(1) | 第11节:德国(2) | 第12节:德国(3) | 第13节:德国(4) | 第14节:丹麦(1) | 第15节:丹麦(2) | 第16节:丹麦(3) | 第17节:法国(1) | 第18节:法国(2) | 第19节:法国(3) | 第20节:法国(4) | 第21节:法国(5) | 第22节:法国(6) | 第23节:法国(7) | 第24节:法国(8)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