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 万里长城纵横谈   》 第五编 文化荟萃(8)      董耀会 Dong Yaohui

  《日知录》对长城的起源持何种观点?
  《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一部读书札记。该书共32卷,是作者三十余年读书心得之积累。书中“长城”一节,系作者广集历史资料的记录。在此节开头,提出了长城出现的原因为“春秋之世,因有封洫,故随地可以设关。而阡陌之间,一纵一横,亦非戎车之利也。观国佐之对晋人,则可知矣。至于战国,井田始废,而车变为骑。于是寇钞易而防守难,不得已而有长城之筑。”明确提出长城的出现首先在于经济发生了变化,引起军事兵法变化,兵法变而防御手段变的观点,受到后来长城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作者摘录汇集了自《史记》至《水经注》有关长城的修筑年代、修筑时征发的人力、物力、长城起止地点的记载,是研究长城不可不读之书。
  顾炎武考察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顾炎武,本名绛,江苏昆山人,人称亭林先生。生于1613年,卒于1682年,是我国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诗人和历史地理学家。1657年,顾炎武为避豪绅勾结官府对他的迫害,更为了考察山川形势,联络遗民,求访爱国志士,从事隐蔽的反清复明活动,只身渡江,开始漫游北方。1659年春天,顾炎武来到山海关,登临长城凭栏远眺,抚今追昔思绪万千,写了著名的五言排律《山海关》。全诗以主要笔墨描绘了明末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场面,也总结了许多惨痛的历史教训,表达了自己对江山易主的无限痛心和慨叹,并对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卖国行径加以痛斥和鞭挞。随后,到山海关东登威远城,凭吊姜女庙,即景赋《望夫石》诗。他深知,明清之际,天下兴亡就是山海关至居庸关一带长城关隘揭开序幕的,故对这段长城的地理形势非常重视,只身匹马沿长城在燕山丛中风餐露宿,作实地调查。将一路所见山山水水,沟沟壑壑,路线、里程、险隘都一一作了记录,写入《天下郡国利病书》书中,目的是为以后英雄志士反清起义提供军事地理资料。这一年夏天,他到了当年爱国名将戚继光的驻地三屯营,著《营平二州史事》,作为后代的借鉴,填补了地方史的空白。1662年后,顾炎武漫游西北,考察山西、陕西的山川形势,风土人情。结交了有民族气节的学者李因笃、傅山等人。1664年在山东因文字狱被押进莱州监狱。经友人帮助,半年后获释,出狱后,依旧频繁往来于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继续考察、写作。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以及后人编辑的《顾亭林诗文集》等。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是怎样一本书?
  英国人斯坦因20世纪初先后3次到中国西北考察探险,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斯坦因西域考古记》。该书用了大量篇幅和照片真实记录了古代西域地区汉长城诸多遗址、遗迹,依据大量实物资料对该地区汉长城的分布、走向、功能、建筑方法以及长城沿线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和有关文物都一一作了详细的介绍,并以秦、汉长城与罗马长城相互对比进行研究,提出的观点颇有独到之处。此外,作者还在书中对长城这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发出由衷的赞叹:“我不能不惊叹古代中国工程师的技巧”、“那些军事工程专家遇到可怕的天然险阻所表现的坚韧精神及组织力量,又得到显著的证明”、“老实说,这可以视为精神胜过物质的一种胜利”,斯坦因所提示的长城精神内涵的价值和意义,使长城概念得到了转变和扩展。本书对于研究西域汉长城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
  居延汉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居延在汉代属张掖郡,是汉代的西北边塞。汉武帝时开始在这里建筑烽燧,并派兵士十几万戍守在这一带,用以防御匈奴和羌族的进攻。居延汉简现发现约3万余枚,年代在西汉武帝直到东汉初年,约有一百多年到近二百年。这些简牍中,有官用之书、簿册和私人书信、经籍,以及一些零碎的杂记,有些是完整的簿册。这批汉简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烽燧、驿传、屯田、屯戍的制度和士兵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如书中说,烽燧一般都设置在高阜空旷、便于瞭望而又在附近有水源的地方。传递警报的信号有表、烟、苣火、积薪四种。表是用缯布做成颜色鲜明的旗帜,遇有情况将旗帜升在表竿上;烟是在一种高竿上安装一支小笼,需要时点燃它以示警,表和烟常常在白天并举,所以叫“烽烟”。夜晚的信号是苣火,特别紧急时则将积薪点燃,让熊熊火光,传递警报,它还详细记载,为了解决戍卒的粮食给养,汉朝政府在居延有许多屯田,从额济纳河引出渠水用以灌溉。这批汉简还记录了当时戍卒的一些情况。他们来自全国各地,除了担任守望任务外,还要从事屯田、种菜、伐木、修亭、割草、养马、养狗等多方面的生产劳动。汉简里还有“历书”、“干支表”,以及关于天文、星象的记录和医方、治马病的兽医方等等,这些都是研究汉长城有关情况十分的珍贵资料。
  《长城百科全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长城百科全书》是一部以传播长城知识为内容的大型工具书。黄华任该书编委会主任、罗哲文任主编,由中国长城学会和吉林人民出版社联合组织一百多位专家学者,经过三年多的时间赶在纪念邓小平“爱我中华,修我长城”题词十周年之际出版的。它是以某种历史文化现象为主体,采取跨学科、跨地域的编纂方式,从散论和总论开始,向人们全方位,多视角展示了长城区域历史、地理、军事、经济、建筑、民族、人物、关隘、文学艺术、旅游等10个方面的综合知识,书中还附有长城大事年表、外国长墙年表、明长城现状和40幅长城彩色照片,称得上是一部了解长城丰富和深厚内涵的百科宝库。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编 历史沿革(1)第一编 历史沿革(2)第一编 历史沿革(3)第一编 历史沿革(4)
第一编 历史沿革(5)第一编 历史沿革(6)第一编 历史沿革(7)第一编 历史沿革(8)
第一编 历史沿革(9)第一编 历史沿革(10)第一编 历史沿革(11)第一编 历史沿革(12)
第一编 历史沿革(13)第二编 建筑遗存(1)第二编 建筑遗存(2)第二编 建筑遗存(3)
第二编 建筑遗存(4)第二编 建筑遗存(5)第二编 建筑遗存(6)第二编 建筑遗存(7)
第二编 建筑遗存(8)第二编 建筑遗存(9)第二编 建筑遗存(10)第二编 建筑遗存(11)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