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論語》感悟   》 第59節:本色於丹(代後記) (11)      於丹 Yu Dan

  於丹:是這樣的。《論語》是什麽?我們今天這樣奉為經典的一部書,當時不過就是孔子的一些課堂言論,他的學生把筆記整理整理就弄出來了,整理出來的這二十篇實際上沒有太內在的邏輯體係。我覺得,我們不要以一種過分神化的眼光去把《論語》看成一個完整的體係。有時候,把孔子還原成凡人,可能會激發我們心裏真正樸素的愛??
  張越:你現在成了一個傳播傳統文化的符號。這裏有一個觀衆的問題,他問你,你覺得應該怎麽傳播傳統文化?你覺得正確的、好的傳播方式是什麽?
  於丹:對我來講,我很少使用"正確"這個詞,因為"正確"的另一端就是"不正確"。其實,在我的人生中,有很多問題是多選題,不是單選題,我不喜歡用絶對的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的方式來思維。我覺得,傳播傳統文化不是每個人都要去做的事。也就是說,經典更重要的是要自己去閱讀,要自己去感受。每個人從原典中讀出的心得都是不一樣的。像我,有可能變成一個職業傳播者,所以我要去考慮傳播策略,比如大傢怎麽樣能夠貼近經典,能夠記憶經典,但並不是說每個人都要去傳播,更多的人可能更需要從自己的生命經驗出發,去好好體會,這就夠了。
  張越:今天,中國孔子基金會副秘書長王大千先生也在我們的現場。我們請他來談一談對傳播經典文化的認識。
  王大千:感謝於丹老師對孔子文化的傳播做了這麽多有益的工作,使大傢關心和關註傳統文化。我來自孔孟之鄉的山東,從事的也是傳統文化的傳播工作。當下的國學熱引來大傢對傳統文化的關註,是一件好事。我覺得還是用孔子的話來說比較好,叫"有教無類",無論什麽樣的人、從事什麽職業都可以接觸經典,感悟經典。這就是寓教於樂,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式來傳播我們的傳統文化,使更多的人受益,使更多的人能夠瞭解、掌握我們這個民族精神傢園的寶貴財富。
  張越:他真正的問題還沒問呢,下面是他要問的問題。他說,有一次聽你說"我希望你們忘記我,記住我做過的事",不明白這是什麽意思。
  於丹:"記住我做的事",就是記住,可以由一個非專業的、普普通通的、也不算老的這麽一個中國女人,以她自己的方式把經典讀了,而且心有所得,那麽所有的老百姓、每一個人大概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去讀經典,並沒有多難。而且,她讀完了以後還覺得挺快樂的,覺得她自己的生活裏面還是有憧憬的,有夢想的,跟周圍的人也都可以友善相處。所以,好好讀一讀,有這個悟性就行,不一定要有很深的學理,我們都能感受到經典的魅力。這就是她做的一件事,貼近了經典。至於這個女人是誰,叫什麽名字,不重要,可以是於丹,也可以是別人,所以忘了於丹,記住這麽一種感受,就夠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孝敬之道(1)第2節:孝敬之道(2)第3節:孝敬之道(3)
第4節:孝敬之道(4)第5節:孝敬之道(5)第6節:孝敬之道(6)
第7節:孝敬之道(7)第8節:孝敬之道(8)第9節:孝敬之道(9)
第10節:孝敬之道(10)第11節:孝敬之道(11)第12節:孝敬之道(12)
第13節:孝敬之道(13)第14節:孝敬之道(14)第15節:智慧之道(1)
第16節:智慧之道(2)第17節:智慧之道(3)第18節:智慧之道(4)
第19節:智慧之道(5)第20節:智慧之道(6)第21節:智慧之道(7)
第22節:智慧之道(8)第23節:智慧之道(9)第24節:智慧之道(10)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