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遊走於歐洲各國間:歐洲如一面鏡子   》 巴黎:不散的筵席(2)      郭瑩 Ying Guo

  的確,從肉店門前經過而不止步,幾乎是不可能的。你看,那光鮮的三文魚片,上面飾以蛋黃醬擠出來的朵朵花蕾;還有填上了粉嫩蟹肉的青牛油果;還有剔透果凍裏朦朧詩般誘人的肥鵝肝……你每天清早經過“我傢肉店”時,會驚喜地發現,今天藝術櫥窗的裝飾及搭配的色調,與昨天相比已煥然一新,美麗的蛋黃醬花飾,已由百合改成玫瑰的蓓蕾;新送來的芬芳花籃、花環青翠欲滴……如此動人心弦。難怪法國17世紀時的天才作傢貝日拉剋形容:“吃,對於法國人的第一要義是‘品味’,而非‘填肚皮’。”法國人吃的“品味”含義還包括:餐桌的華美;餐具的檔次;酒杯的挑剔;燭臺的精緻;上菜的程序;佳餚的造型;餐桌的禮儀;閑聊的技巧;以及數小時進餐過程中的整體氣氛和愉悅享受。法國人,享受美食是一項不折不扣的文化典禮,與粗糙的生理需求脫節,堪稱物質與精神文明的融會貫通。
  法國店鋪具“欲望教育”功能
  法國,所有與吃有關的店鋪,其精美絶倫的藝術感召力都會令你流連忘返。從最初琳琅滿目、眼花繚亂間的無所適從,到學會一定深度的鑒賞、品評,懂得怎樣準確地挑剔你所期待的美食,衹吃適合自己的“獨食”,這一點上,法國店鋪具有教會你如何欣賞又如何自我剋製的功能,恰符合那些超現實主義者當年曾提倡的所謂“欲望教育”。比如,傍晚當你這個外國遊客,觀賞艾菲爾鐵塔下行色匆匆的法國人,腋下夾着其國寶長棍面包的經典畫面時。外國人也許難以想象,前面這位紳士與後面俏小姐一模一樣的面包棍子中的不同學問,其實,一前一後兩根“棍子”間有着微妙的天壤之別。因為,顧客刻意挑選面包的火候,是法國面包店一項必不可少的服務。即使面包店人竜冗長,店員仍會細心體貼地詢問每一位顧客:“您想要哪種火候的棍子。”及介紹今晚搭配“黑菌比目魚”或“諾曼底蘋果鴨”,最適合的鄉村面包、全麥面包、雜糧面包、果仁面包,抑或用面肥發酵的面包……假如這傢面包店也兼營糕點,那這裏簡直就是一座“花園”了,一尊尊奶油鮮花、鮮果簇擁着的蛋糕,那些五彩繽紛的花瓣――檸檬緑、奶油黃或櫻桃紅……令你暢想起繁花似錦的花圃。是呀,法國人對於修飾享譽世界第一的桂冠,眼前這些圓型、方型、塔型或長方形花團錦簇的造型藝術,便是法式花園的美麗結晶。蛋糕的名稱及標簽同樣令你口水漣漣,Le Grand Marnier,是因用了同名的甜酒製作而得名;“夢幻”,則是以巧剋力摻雜恰到好處、微妙的香料,經過6道工序烘製的;而“桑巴舞”,就運用咖啡加榛子渲染出南美風情。
  吃是法國人的DNA,這種感慨要算乳品店最為強烈。任何一傢奶酪店,都有超過百種奶酪迎接你的光臨。作為菜鳥的外國人先是驚訝地不知所措,無從下手,末了,衹得窘迫地匆匆點上一塊詭異名字的奶酪,隨即逃出這個妖嬈的迷宮。在一個奶酪王國,你必須成為這裏的常住居民,纔有可能學會領略“自傢乳品店”深奧的妙趣。光耳聞某超級品牌或某超貴價格的奶酪,那是粗俗。奶酪的真諦,必須通過勤學苦練的品評再品評,才能逐步悟出:山羊奶酪為何迥異於綿羊奶製品。同一種牛奶甚至同一村莊出品的奶酪,由於不同的季節,牛兒享受的青草不同,於是,春天的奶酪與夏天的奶酪,便味道風格南轅北轍。山這邊與山那邊水質甜度的細微差異,同樣是影響奶酪風味的關鍵因素。正因如此,法國人嗤之以鼻以奶酪大全及說明書來闡釋奶酪,任何文字,若試圖表達出奶酪的口感及落肚後的愉悅享受,那簡直是癡心妄想。於是,法國乳品店,不僅令外國人感覺無窮無盡,更感嘆高不可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乳品店是精英店,是為少數幸運兒服務的特權之地。註意:這一特權不在於品牌、價格,而在於專業的內行“品味”。乳品店,突出了法國人擅長別出一格,微觀中見宏觀的浮想聯翩特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山東畫報出版社
歐洲如一面鏡子(1)歐洲如一面鏡子(2)
歐洲如一面鏡子(3)歐洲如一面鏡子(4)
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1)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2)
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3)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4)
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5)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6)
時間緊迫癥與時間散漫癥(1)時間緊迫癥與時間散漫癥(2)
時間緊迫癥與時間散漫癥(3)時間緊迫癥與時間散漫癥(4)
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1)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2)
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3)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4)
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5)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6)
希斯羅機場風雲錄(1)希斯羅機場風雲錄(2)
希斯羅機場風雲錄(3)希斯羅機場風雲錄(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