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開悟 》
歡喜自在一念心
證嚴法師 Zheng Yanfashi
歡喜自在一念心
能正視生死的人,到了人生末期,便能以安然自在的態度去面對一切。貧睏的南非黑人,整日與垃圾為伍,生活卻自得其樂,衹要常存感恩、知足的心,處在任何境界都能歡喜自在!
看看醫院中的患者,有的人病得很嚴重,痛苦難堪;但有的人卻安然自在。痛苦不堪是否代表病情很重呢?安然自在是否表示他的病情較輕呢?其實,這衹不過是一念心而已。
有的人生命已到了盡頭,卻仍然很安然自在,這就是心靈的解脫。他把生死視為很正常的過程,沒有什麽好怕、好煩惱的,所以很泰然。不過,這種人並不多。而且,要在平常就能看開生與死;若能突破這道關卡,人生就沒有什麽好煩惱了。
有的人在貧睏中,也是很坦然自在。例如:南非有許多貧睏的黑人,住在垃圾堆、垃圾場裏。下雨時,就靠着那些垃圾來遮雨;日曬時,垃圾所散發的臭氣熏着他們。不管是颳風、下雨或是出大太陽,他們都與垃圾為伍。
我問南非的慈濟人說:“那些人要怎麽過日子?”
他們回答說:“他們也很樂觀啊!他們有得吃時,吃飽後就很安然的睡啊!如果沒得吃,就在垃圾堆裏翻找殘餘的食物,吃飽後依然唱歌、跳舞,自得其樂。”
聽到這種境界,真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啊!常想在心靈上去體會他們的生活、心境。到底他們對人生的生命看法、方向是什麽?真是難以理解啊!
去年,慈濟募集衣物、食物送到南非幫助他們,大約有十萬人受惠。當時,他們舉行了“和平燭光晚會”感恩慈濟。今(八十五)年四月初,再度舉行一次“紀念感恩會”,表示他們長期感恩於心。
當天,南非的慈濟人有七位代表參加。由張居士負責點起一盞慈濟心燈後,再傳給七位慈濟委員。然後由委員傳給臺灣人、白人、黑人等,雖然大傢來自不同的種族,但心燈一樣盞盞相傳。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分感恩,付出的人感恩受施的人;受施的人感恩付出的人,這種受和施相互感恩,真是人生一大快樂啊!所以說,無論貧者或付出者,衹要心中常存感恩、知足、知福,處於何種境界都能歡喜自在,這完全衹在於一念心啊!
我們學佛,要學得輕安、自在。人生能輕安、自在,真不簡單啊!不過,也因為不簡單,所以纔要“修行”,要精進用心學習。
一般人心中的煩惱、惶恐、擔憂等,皆離不開貧、病、死。有誰能在環境貧睏時,不憂愁、煩惱?面對病痛時,能泰然、不惶恐?面對死亡時,能無挂礙呢?
人生難免有種種煩惱。唯有真正透徹、體悟真理,纔得以解脫。其實若能多用心,這並不睏難啊!何況生活在現代的社會中,物資如此富裕、生活如此安穩,難道還不滿足、不快樂嗎?
至於人生的終點在何處?什麽時候“走”?我們都不需擔心!唯有把握現在此時此刻去付出,纔是自己的福,也是真正的修行。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目 錄(1) | 目 錄(2) | 目 錄(3) | 前 言 | 期待大同的世界 | 拉住生命的繩索 | 以禪思開啓大愛 | 從口蹄疫風暴看尊重生命 | 平等心 | 珍惜清平的日子 | 戰爭之害 | 母愛就像長流水 | 父母難為 | “求不得”苦 | 為富不仁的董事長 | 風水與福慧 | 一念差,步步錯 | 以心轉境 | 鑽石眼貓的婚禮 | 雖富猶貧的老人 | 富中之富 | 發揮人生使用權 | 心的迷惑 | 把握現在,及時付出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