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才華橫溢的薄命君王:李煜傳 》
第四章天教心願與身違(15)
田居儉 Tian Jujian
樊若水聽說趙匡胤為他命名,深感終生不勝榮幸之至,急忙叩頭答拜:“謝陛下賜名,臣終生不忘知遇之恩。”此後便改稱樊知古了。紖紟矠
樊知古當初在科場失利之後,心灰意冷,衹身漂泊到金陵西南的采石磯(今安徽馬鞍山附近)。采石磯,實際上是橫空楔入長江的一座石山,山色青翠欲滴,狀似蝸牛,又名翠蠃山。它與對岸的天門山夾江對峙,雄偉險峻,長江流經此處,頓時顯得江面狹窄。采石磯與嶽陽城陵磯、金陵燕子磯並稱“長江三磯”。它在平時,為遊覽者登臨的境地;而到戰時,則是徵伐者搶奪的要衝。采石磯上有唐代詩仙李白的勝跡捉月亭,有東晉將軍溫嶠的勝跡燃犀亭,還有許多寺廟石塔。磯下密集的嶙峋怪石,又是漁人垂釣的理想場所。樊知古初到采石磯由於無依無靠,便棲身佛寺寄食,逐漸與北宋派到寺內的坐探,名曰小長老的僧人結識,二人狼狽為姦,暗中幹起了見不得天日的勾當。
樊知古藉垂釣之名,行偵察之實。他將大團絲繩,一端係於磯上石塔,一端藏在篷船艙內,乘蒙朧月色穿梭兩岸,按照固定方位,反復探測江面寬窄和水流緩急,直到獲取精確數據,繪製成圖。然後,他帶着小長老的密信,逃到汴梁伏闕上疏,嚮趙匡胤獻策造浮橋,越天塹,縮短渡江南進的時日,減少強攻硬拼的傷亡。
趙匡胤念其甘願為北宋效犬馬之勞,特準他在汴梁應試進士,結果僥幸及第,經吏部選官,授職為舒州軍事推官,參與北宋策劃徵伐南唐機務。職務雖不算高,但作用舉足輕重。因為他專門搜集南唐軍事機密和掩護北宋諜報人員的潛伏活動。舒州亦名長慶,與池州雖然衹有一江之隔,但分屬敵對雙方,樊知古不敢渡江回故裏探親,生怕南唐地方官吏緝拿,解往金陵治罪。於是,他又上書趙匡胤,請求與傢人團聚。
早在樊知古叛逃陰謀敗露之初,南唐群臣就義憤填膺,紛紛上書李煜,要求嚴懲姦細傢屬,以息衆怒。李煜懼怕趙匡胤的淫威,遲遲未敢動手,衹是下令將樊氏婆媳就地軟禁。如今接到趙匡胤的禦旨,李煜不禁暗自慶幸。他想,多虧當初沒開殺戒,否則今日將無法交代。迫於無奈,他衹好忍辱含憤,再次違心從命,將姦細傢屬奉為上賓加以款待,然後派遣特使攜帶禮品專程護送。
李煜越是退讓,趙匡胤就越是威逼。北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他又派翰林學士盧多遜出使南唐,以所謂“朝廷重修天下圖經,史館獨缺江東諸州”資料為由,嚮李煜強行“藉用”江南現存州、軍的山川形勢圖。
盧多遜博通經史,多謀善斷。精武少文的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後發憤讀書,定期要史館提供所需圖書,盧多遜當時參與史館修撰事宜,每逢獲悉趙匡胤調閱的書目,便通宵挑燈閱覽,熟悉書中所記,待到趙匡胤閱後發問,盧多遜都對答如流,辨析史實,評議時政,深為趙匡胤器重,幾至言聽計從。在趙匡胤的心目中,翰林院供職的名士,能肩負如此重任者,非深諳南唐歷史地理的盧多遜莫屬。
李煜明知趙匡胤此舉的用心在於刺探南唐的山川關隘和屯戍佈防,以便摸清虛實,進軍江南。但是,為了偏安一隅,苟延時日,李煜竟不惜飲鴆止渴,背離先哲關於“國之利器不可示於人”的古訓,令人復製南唐輿圖一份,拱手送給盧多遜帶回汴梁。紖紣矠
趙匡胤的這種叵測居心,李煜早有領略。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大周後娥皇病故時,趙匡胤派作坊副使魏丕為吊祭使,前往金陵參加葬禮。李煜欺他精於器械,拙於翰墨,想通過賽詩來殺殺這位職級低、派頭大的官員威風,令當衆出醜,便邀他登臨升元閣,並即興賦詩。那曾想魏丕平日結交士人,附庸風雅,常受詩文熏陶,且行前早有準備,他秉承趙匡胤的旨意攬筆成篇,熟記於心,遂以詩諷喻李煜,要他“朝宗海浪拱星辰”,“莫教雷雨損基扃”,以免災難降臨,後悔莫及,反使南唐君臣一時大驚失色。
李煜又聯想到,此時外間正盛傳北宋在京城玉津園東至宣化門外開鑿教船池,灌註蔡河水,並在池內監造樓船百艘,遴選精兵輪番演習水戰,趙匡胤還先後五次親臨現場檢閱水軍操練,頗有渡江南進之意。李煜為此,忐忑不安,整日處於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驚恐之中。紖紥矠
面對趙匡胤的軟硬兼施,李煜為了委麯求全,步步退讓,除了在經濟上頻頻進貢以外,在政治上又進一步降格,徹底奉行藩臣的一切禮儀。在這方面,他比他的父親李走得更遠。李當初臣服後周,僅僅是削去帝號,自稱南唐國主,對所轄臣民還是照行天子禮儀。李煜則取消國名,全面貶損制度,改南唐國主為江南國主,改南唐國印為江南國印,以江南代稱南唐。同時,將掌管中樞政務的“三省”分別易名,改决策機構中書省為左內史府,改審議機構門下省為右內史府,改執行機構尚書省為司會府;又將監察部門御史臺改為司憲府,文秘部門翰林院改為藝文院,軍務部門樞密院改為光政院,司法部門大理寺改為詳刑院,接待部門客省改為延賓院。總之,凡與北宋同名的中央機構都要更換名稱。對他當初登極時封王的李氏子弟,一律降為國公。如韓王從善改稱南楚國公,鄧王從鎰改稱江國公,吉王從謙改稱鄂國公。李煜本人也自貶一等。他下書不再稱“詔”而稱“教”;每逢會見北宋來使,要脫去天子獨享的黃袍,換上臣下的着裝紫袍;還要事先拆除皇傢宮殿屋脊上象徵消災祛禍的飛魚形尾部上翹的“鴟吻”,等到使臣離去再行復原。紖紦矠李煜萬沒想到,這番貶損竟使他作繭自縛,陷入了永遠也無法解脫的被侮辱、被損害的境地。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
|
|
目錄 |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1) |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2) |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3)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2)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3)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4)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5)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6)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7)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8)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9)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0)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1)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2)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3)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4)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1)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2)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3)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4)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5)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6)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