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集 》 浮光掠影看平生 》
第59節:讀《紅樓夢》札記(5)
啓功 Qi Gong
還有賈母對寶玉說他父親賈政、他母親王夫人時,常說"你老子"、"你娘",這是祖母對孫子稱述他的父母的常事,但也竟自有說"你老爺"、"你太太"的時候。還有賈母令寶玉對王夫人說話時,教他說:"你說:太太……"又賈代儒對寶玉稱賈政時也說"你老爺"。
二這種種地方,看來似乎平常,但仔細推敲,便容易發現它的不合情理。按前代封建官僚家庭中的稱呼是非常嚴格的。子女對父母或是稱"爸爸"、"媽媽",或是稱"爹"、"娘";對祖父母多是稱"爺爺"、"奶奶",總之都不許用"官稱",何以本書中卻一律用"官稱"呢?我曾懷疑這裏邊必定關涉到清代制度、習慣的特點問題。
按清代旗下人,包括漢軍、內務府,稱呼父母多用滿語,即稱父為"阿瑪",稱母為"額涅"(用漢語時稱"奶奶"),稱祖父為"瑪法"(用漢語時稱"爺爺"),祖母為"媽媽"(用漢語時稱"太太"),與漢人普通稱呼不同(也有小孩偶然稱父親為"爸爸"的,也有妾生子女稱其生母為"娘"、為"媽"以別於嫡母的)。在後期大致上對於小孩要求不嚴,對成年的晚輩,即不許違背習俗。
像本書作者曹雪芹的家庭,是皇帝親近的內務府人員。遠祖雖是明臣,但降清編入旗籍,在遼東已有相當長的時間,隨清入關,又幾代做了內務府旗人特定的重要官職。他們家庭中的稱呼,作者耳濡目染的,必定是旗人的習慣。書中所寫的既是當時旗籍中上層人物的生活,稱呼自然不能采用非旗人的習慣,但如果用旗人的習慣稱呼,又必然露出清代的特點。他之盡量采用"官稱",想必與此問題有密切的關係。這雖是出於揣度,但也衹有這一種理由為最有力。
有人說這是否大官僚家庭中對於主要的傢長所施的尊稱呢?我覺得這不太可能的。因為清代大官僚家庭習慣既如上述,即使清初與後來偶有不同,但絶不會無故地混淆了行輩或等級。試看宋代皇子稱他正在做着皇帝的父親為"爹爹皇帝陛下"(見宋陳世崇《隨隱漫錄》捲四),清代皇子稱父皇為"汗阿瑪",可見皇帝雖號稱為"至尊",甚至如果他是繼承了伯叔的皇位的,他的本生父對他也要稱臣,似乎是衹有"國"或"公"的關係、沒有""或"私"的關係了,但他的兒子稱他時,在"皇帝"之上還要加上"爹爹",在"汗"之下仍要加上"阿瑪",難道大官僚家庭中便可以有"老爺"無"爸爸"了嗎?
再說賈蓉稱述他的外祖父母時說"我老爺、我老娘"(第六十四回),這正是北方普通的稱呼,外祖母又稱"姥姥",即如書中劉姥姥也是因她的女婿和王傢認同宗,她便被指着板兒稱為"劉姥姥"。又奴僕對老一輩的男女主人稱"老爺""太太",這種"官稱"在封建大官僚的家庭中,子女和其它晚輩如果一律稱呼,便混淆了行輩和等級的關係,所以常有嚴格限製的。由於這樣緣故,所以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在書中稱呼方面,也用了前邊所舉的同樣手段。
五其它
清代旗下人,見面禮節,稱為"請安"(大禮是叩頭)。男子見面的禮節形式有兩種:皇族對直係尊長是雙膝跪下(又稱"跪安");一般人則是單膝半跪(又稱打千,即打跧)。但無論半跪全跪,原是古代都有的,所以書中屢次提到"半跪"、"打千兒"。
旗下婦女的見面禮節都是扶膝半蹲。行大禮時是跪下舉右手扶發髻的右翅,俗稱磕"達兒頭"。《紅樓夢》中寫賈珍對鳳姐作揖,寫鳳姐衹說"還禮",並未寫如何還禮。其它地方也從沒詳寫過賈傢婦女行禮的形式。
清初諸王極其尊貴,大臣見他們也要行"長跪請安"的禮節,後來曾有明令廢止。書中第十四回寫賈珍和賈赦、賈政見北靜王時"以國禮相見",究竟"國禮"是什麽?也不具體寫出,這與"按品大妝"是一樣手法。
旗人習慣對生存的長輩行大禮時一跪三叩(皇族對直係尊輩兩跪六叩,祀祖先時三跪九叩)。百日喪服之內的孝子對人是一跪一叩,而謝賞時也衹一跪一叩。所以第七十五回寶玉給賈母謝賞"磕了一個頭"。無論何時從不用四叩,而寫當寶玉出傢以後,在船外嚮賈政"拜了四拜",這卻是第一百二十回裏的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1) | 第2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2) | 第3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3) | 第4節:我心目中的鄭板橋(1) | 第5節:我心目中的鄭板橋(2) | 第6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1) | 第7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2) | 第8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3) | 第9節:記我的幾位恩師 | 第10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1) | 第11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2) | 第12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3) | 第13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4) | 第14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5) | 第15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6) | 第16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7) | 第17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1) | 第18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2) | 第19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3) | 第20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4) | 第21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5) | 第22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6) | 第23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7) | 第24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8)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