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思考 》 停滯的帝國 》
第五十五章
阿蘭·佩雷菲特 Alain Peyrefitte
無與倫比的郵政
(1793年10月20日-24日)
英國人註意到朝廷的書信來往頻繁。建立在龐大的物力組織基礎上的郵件傳驛使他們大為贊嘆。他們不像我們那樣自從有了電報、電話、無綫電和電傳後就麻木不仁了。他們不停地計算着距離和時間,然後與英國郵政所需時間加以比較。英國人是出色的運動員,他們對優良成績表示欽佩。“騎馬送信相當迅速,通常衹需10來天時間就能跑完從廣州到北京的1500英裏路程。”
官方文書由負責軍馬的部門傳送。大量的驛站從北京開始,星羅棋布地伸嚮全國。它們由“驛丞”來負責。“使團離京越遠,傳送書信的速度就越快。前往天津途中,傳送的速度是每天400裏——200公裏——,而南下時,達到了最高速度:600裏。
根據朝廷和使團間互通的信件上的日期可以看出,一封信從京城到杭州大約需要5天。10天可以抵達廣州,而使團將用80天左右的時間完成這段行程,對使團行進的路上評論的傳送速度要比使團的速度快8倍。
唯有國傢才能通信
英國人的欽佩被證明是有道理的:在同一時代,英國郵政創下的最輝煌的成績遠遠比不上中國驛傳。
當然,在中國衹有官方郵件纔這樣傳送。對於私人郵件,皇傢傳驛部門除了少數例外都不管,對帶的信件則無一例外都要進行檢查,以作為傳遞的代價。北京和廣州的傳教士之間的通信需要3個月。“通過謹慎而簡便的途徑”——即通過一名樂於助人的官員——,神父們得以把信偷偷塞入官方郵件中。但是幾乎肯定要被拆開看過。
在英國和在整個歐洲一樣,“郵政信件”是為所有人服務的公益部門。它確保社會的無數分支之間的溝通,而不設法進行監督。在中國,唯有國傢才能通信,而且衹是為自己進行;當它照顧某些人允許為他帶信時,這些人已被作為人質控製在手。
為保證對皇帝的服務,中國的所有效率都越來越高。自唐朝起就是如此。在中國建立傳驛制度10個世紀之後,由於法國王傢郵政部門取得的最新進步,塞維涅侯爵夫人在維特雷衹需8、9天便能收到在布裏尼昂的女兒的來信,他竟然為此驚嘆不已。法國郵政部門的速度衹是中國的三分之一。
馬可·波羅描繪過徒步或騎馬的、身上帶鈴的信使。滿清皇帝保留了徒步信使,他們平均每小時走7公裏,中間互相替換。這有時是一種可花錢找人代替的勞役,有時則是世襲的差使——儘管酬勞不高和工作辛苦:郵件送晚了或損壞了都將挨竹板子;而且無論什麽天氣都要趕路。
進步路上你追我趕
17世紀末期,驛站間的距離為70至100裏,這就使馬跑得疲乏不堪。到乾隆時,出於作戰的需要,驛站成倍地增加。帝國政府買了數千匹馬:每個主要的驛站甚至能有100匹。衹有很少的官員有權使用這些馬,如外地發生叛亂時的炸藥專傢等。
皇傢驛站還有自己的傳說。8世紀初玄宗時的絶色美人楊貴妃愛吃荔枝;而荔枝長在廣東,離當時的京城長安有3000裏。天子為了讓她高興,就動用了他的傳驛。荔枝的保存不能超過3天,驛馬必須每天跑1000裏,即500公裏的路程……
我們的英國旅行者多次見到這些馬上驛使。安德遜為他們拍了一張快鏡照片:“我們見到傳驛的信差,他們迅速地沿着運河在路上經過。”信差的背上用布帶係着一隻大竹簍,裏面封着信件和郵包。“有幾名士兵護送信差,其中一名掌管竹簍的鑰匙,他衹把鑰匙交給驛丞。竹簍下面挂着小鈴,馬一跑就叮當作響,成為驛使將到的信號。共有5名士兵騎馬護送信差,以免遭到偷盜。中國的路上不那麽安全。在英國亦是如此:1757年,樸次茅斯的郵車就被劫過。”
我們的旅行者老老實實地承認英國的落後,不少觀察傢對此作了證明:“郵政是聯合王國最緩慢的、最不可靠的傳送手段:為了避免偷盜造成的損失,人們習慣把鈔票或證券撕成兩半交給信差,通過不同的郵政渠道寄送這兩片紙。”保羅·瓦萊裏認為:“拿破侖的前進速度像愷撒的一樣慢。”
在驛馬傳送郵件方面,歐洲永遠趕不上中國大大領先的地位。然而,雙方速度的比較將發生逆嚮變化。中央帝國不僅沒有進步,反而在退步;而歐洲通過革新,不斷地快速前進。夏普發明的光學電報在1796年啓用。10年之後,蒸氣船問世。再過了20年,出現了鐵路。由此開始了進步路上的你追我趕。而在這場競賽中,不久前還領頭的中國卻踏步不前。
英國人要是讀到竹簍裏的內容,他們就不會那麽驚嘆不已了。鬆筠在他們的眼皮底下把這封信放進了竹簍:“本月13日,奴才接奉朱批奏摺,並欽奉上諭,貢使等在內地購買物件令其自行交易一節。將來奴才會同長麟、吉慶遵照諭旨令派出官役帶同鋪傢持貨至該貢使前,令其自行交易。[……]該貢使等倍沐皇上恩待,詞色之間頗知感念。又見天朝法製森嚴,兵威整肅,亦頗形凜威。將來令其在船順道觀覽,俾知民物康阜,更足以慰其傾心嚮化之忱”。
以下是朝廷的官員於10月21日放入竹簍內的信件:
“欽差戶部侍郎鬆、兩廣總督長、浙江巡撫吉:
“上諭:鬆筠奏摺,諸凡皆妥,覽奏欣慰。此事鬆筠在軍機處行走面聆諭旨,其顛末係所深悉。鬆筠起身時,朕復詳加面諭。令該貢使等沿途行走甚為安靜,能知小心畏法自無虞其耽延,但其人心志詭詐,總宜持之以法不可犯,毋任使巧。現據吉慶奏於初五日已抵浙任事,長麟因其細心亦已有旨令其回浙同辦。計鬆筠於十月半間可抵浙江。如該貢使等置買茶葉絲斤完竣,限其上船開行回國。固屬其善,倘該貢使等尚有藉詞逗留之處,想鬆筠等定能面為曉諭,詞嚴義正,飭令即行開船,該貢使自必察遵。欽此!”
王国卿 毛凤支 谷炘 夏春丽 钮静籁 薛 編譯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譯者的話 | 前言:一次探索的冒險 | 小引 | 第一部分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二部分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章 | 第十九章 | 第二十章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