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大唐詩人三部麯之:太白醉劍   》 第十七章 李白仗劍赴洞庭 方灣含笑話舊事(1)      程韜光 Cheng Taoguang

  雖然,大鵬翅影時時掠過心湖,李白卻不知何去何從。
  李白回憶出川年餘之事,宛如大夢。悲喜交集,感慨萬千。春天又至江陵,江風吹不去李白人生憂思,陽光化不開李白心中殘冰。白日,李白垂釣江邊,幻想桃紅自江中騎豚而來;黑夜,李白大醉入夢,渴望桃紅悄然進入夢中。他關起門扉,坐於自己一顆碩大之淚滴裏,頓覺自己宛如失槳之舟,漂在海上;離樹之葉,舞於風中……李白唯一所做之事,就是等待,等待來自吳南關於烏金劍客之消息,復仇火焰一直在心中熊熊燃燒。
  終於吳南帶來消息。“不知何故,程智矯大人已被革職,衛府總管責其速回長安。所有衛府之士皆離江陵,衹有我不願離去。”吳南滿面憂戚道,“我四處打探,已知巫教護法烏金劍客石林、瞭然道人許紀去嚮。”
  李白霍然起身,連忙催問道:“惡賊去至何處?”
  吳南接道:“二賊結伴乘船,欲去嶽陽洞庭湖中之君山,尋陰陽子鬍元鑒圖。不知是否動身。”見李白雙目噴火,吳南長嘆一聲,又道:“沒人相幫我們,衹有你我合力!你我也要盡早離開江陵。”
  李白高聲道:“我一人前去,不連累兄長。你回益州,那裏有你寶隆玉店和金玉一般前程。”
  “太白視我為何人?寶隆玉店與我無幹。所謂金玉前程,怎能奪去我與李白、月圓之情?”吳南目視李白苦笑道,“得知巫教內幕,我已將後事安置停當。父母數年之前亡故,兄長醉於道術,不知蹤跡,衹有小妹吳姬於東南金陵接手吳傢酒垆,尚且安好。我心中唯有不捨,乃月圓也!”言及此處,吳南不由眼眶潤濕。“吳南衹想為太白復仇,然後隨太白同返青蓮,再轉金陵,相攜月圓,琴瑟和諧,散淡度日。江湖人生,令人睏倦。我亦心纍體乏,若無太白、月圓,甚至生命亦無意義。生以何歡,死亦何憂?”
  吳南言及此處,忽然動情,手持李白雙手,陡然高聲道:“唯太白不能死:數日來,我見太白因失桃紅而哭,哀傷難遏。可普天之下,有多少黎民之苦難、淚水,如我等一般!大唐南徵南詔,北攻契丹,東打奚裏,西伐吐蕃,萬千將士戰死沙場,僅僅就為一個人,就為一個人帝國之夢!南詔也好,契丹亦罷,舉國傾兵,苦難更重!天下不能沒有太白,吳南巴望太白異日為大鵬衝天而起,巨翅蕩滌人間,塵埃落定,再現海縣清一。”
  吳南一席話語,沉重有力,直擊李白心坎。李白不由仔細打量吳南,已成生死好友之吳南,今日雖身醉,而心不醉;李白身未醉,而心已醉。於江陵數月,日日垂釣江邊,悵惘迷離,夜夜爛醉如泥,復有何益?若此,大鵬振翅何日?仗劍辭國何為?李白已知吳南用心,不由垂首道:“往者已矣,來者可追!”
  翌日。李白收拾停當,騎馬至江陵清溪村,尋方灣道:“今有巫教餘孽作亂,盜取大唐江山社稷地圖,私通邊關要將,圖謀篡逆。我欲去洞庭湖擒拿賊人,可否願意相助?”
  方灣笑道:“太白俠士之風!今有報國之機,方灣何惜此命?若千年過去,方灣因太白而存名,因太白而不朽,敢不隨從?”言畢,揣起斧鑿,掩上柴扉,為李白、吳南駕船,小船乘風升帆,沿江而下。
  李白、吳南皆知大敵當前,理應心無旁騖,故而閉口不提私事。三人一路談詩論劍,相洽甚歡。李白已復往日豪氣,衹是面容略有滄桑。李白傲立船頭,看大江東去,竟有天命使然、隨波逐流之感。不由吟道: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河南文藝出版社
前言序言:對李白及唐詩新的解讀(1)
序言:對李白及唐詩新的解讀(2)楔子
第一章 夢長庚李白降生 習詩劍才華初露(1)第一章 夢長庚李白降生 習詩劍才華初露(2)
第一章 夢長庚李白降生 習詩劍才華初露(3)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1)
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2)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3)
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4)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1)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2)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3)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4)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5)
第四章 論巫教智矯拔刀 臨佳境李白賦詩(1)第四章 論巫教智矯拔刀 臨佳境李白賦詩(2)
第四章 論巫教智矯拔刀 臨佳境李白賦詩(3)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1)
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2)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3)
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4)第六章 李白辭師逢桃紅 魂魄升天識太真(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