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秋,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Lester R. Brown)在《世界觀察》雜志(1994年第9-10期)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誰來養活中國?》的長篇報告。一年以後,布朗又出版了同名單行本,更加係統、全面地論述了他的觀點。《誰來養活中國?》一書的封面很好地反映出作者的意圖:一位被太陽曬得黝黑的母親領着孩子在一塊幾乎不能叫做農田的貧瘠麥地裏手工勞作。文章和書一經發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幾乎所有重要的國際性報刊和新聞機構都在顯要位置發表了報道和評論,其中包括《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華爾街日報》等重量級主流媒體。之後,布朗又在許多重要的國際會議上發表講話,宣揚其觀點,並不斷補充新的證據。布朗於2001年在華盛頓創辦"地球政策研究所"並任所長,2003年出版《B模式:拯救地球延續文明》一書,當年12月即被譯成中文出版。(參閱《B模式:拯救地球延續文明》,林自新、暴永寧等譯,東方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不過,這部書的反應寥落,遠比不上他9年前的文章所造成的轟動。布朗在這本書中對中國的糧食問題仍然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其主要觀點延續了《誰來養活中國?》。在過去十多年裏,布朗還先後10多次來華闡述自己的觀點。
誰來養活中國?這個觸目驚心的問題是布朗嚮全世界提出的。他在對中國和國際機構發佈的相關統計數據所作的大量分析基礎上,得出了下述結論:在1990年至2030年之間,由於人口和人均收入的增長,中國的𠔌物總需求量將達到4.79億噸至6.41億噸,而中國迅猛發展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將大量消耗原有耕地,導致這一時期中國的𠔌物總産量將減少1/5,僅有2.72億噸,於是中國將出現2.07億噸至3.69億噸的𠔌物缺口,相當於目前全世界𠔌物總出口量(2億噸)的1至2倍。也就是說,未來幾十年內,世界糧食增産的總量都無法"喂"飽中國這個全球最大進口國的胃口。因此,中國經濟繁榮的一個直接後果是導致世界進入糧食短缺時代。以1990年為分界綫,世界糧食市場將由買方市場變為賣方市場。而世界市場上糧價的大幅度上升,又將致使第三世界的低收入國傢和低收入人口無力購買必需的口糧,從而加劇世界的貧睏問題。布朗甚至預言,糧食短缺對世界經濟和政治的衝擊將超過70年代中期的石油危機。後果更為嚴重的是,全球性的糧食短缺將轉變為對全球生態係統的壓力,因此中國的轆轆饑腸不僅將剝奪不發達國傢窮人的生存權利,引起世界性的經濟崩潰和政治動亂,還將摧毀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係統,危及全人類以及我們的後代的生存權利。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糧食短缺對世界的危害比軍事入侵還要嚴重。
這便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國際上一度熱炒的"中國饑餓論"的由來。有人說,布朗提出的問題與其說是"誰來養活中國"?更準確地說應當是"養活不了自己的中國將如何危害世界"?
布朗的觀點一經拋出便立刻引起了全球性的爭論,與大衆傳媒的熱捧相反,嚴肅的學術機構幾乎一邊倒地持反對態度,在中國當然更是遭到了學術界的一致抨擊。1997年,世界銀行出版的《中國餐桌》(《At China Table》)一書對中國未來的糧食問題表現出與布朗截然不同的樂觀態度。該書認為,未來中國基本上能夠實現糧食的自給自足,即使在最糟糕的情況下,進口量也不會超過1億噸。在該書的封面上,一群健康的農村女青年肩抗着麥捆歡笑着慶祝豐收,與《誰來養活中國?》的絶望色調形成令人記憶深刻的反差。
儘管萊斯特·布朗至今仍在堅持並不懈傳播他的上述論點,他本人也反復強調他對中國並無惡意,他希望幫助中國和世界剋服這一危機,但10多年後的今天來看,這個當年令無數政府官員和專傢學者正襟危坐、嚴肅討論的"中國饑餓論"充其量衹是個成功博得"眼球效應"的玩笑而已。過去這10多年來世界糧食市場非但沒有産生大的波動,反而持續過剩,以致糧食補貼問題成為WTO多哈回合談判破裂的罪魁禍首。更具有諷刺意味的事情是,就在布朗大聲疾呼"誰來養活中國人"的話音未落不到5年,中國當時的總理朱鎔基卻已在為農民手上的糧食賣不出去而犯愁了。其實,這裏面的道理十分簡單,當年大多數反對者就已闡明得再透徹不過了:第一,布朗忽略了技術進步帶了單位糧食産量的提高。事實上,工業革命以後,人類生活的改善越來越依賴於科技進步導致的生産率提高,而不是靠生産元素投入的增加。第二,且不說中國基本保持了糧食的自給自足,即便增加進口,也不可能對不發達國傢構成壓力並導致世界性的政治經濟危機。經濟學裏的"需求"包含了購買的"意願"和購買的"能力",哪怕全世界的糧食産量再增加10倍,非洲貧睏國傢的饑餓問題依然不會得到多少改善,因為饑餓問題的本質不是糧食短缺,而是貧睏。衹有改變兩極分化的世界經濟格局,纔有可能真正解决全球"窮人"的吃飯問題。中國的發展對實現這一目標是大有益處的,而不是相反。在《誰來養活中國?》出版12年以後,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了一份"2006年度糧食展望報告",它的撰寫者之一阿巴桑說,"現在全球有8億多人在挨餓,不是沒有糧食,而是他們得不到糧食"。阿巴桑還指出,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國,成功實現了糧食自給自足,這一事實本身就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貢獻。如果中國進一步加強農業投資,推進技術進步,在最近的兩三年內使糧食增産10%至20%是不難實現的。(見《世界糧食市場要看中國--專訪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傢阿巴桑》,載2007年1月4日《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