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论语正解   》 第59节:第一节 为人以忠,待人以信(4)      Liu Dejiang

  季札完成出访的使命,回国时特意到徐国,以便将宝剑赠送给他。刚到徐国他便不顾劳累,直接去拜见徐王。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徐王已于不久前因病去世,季札痛苦万分。他怀着悲痛的心情来到徐王墓前,跪在地上,深情地说:"徐王,自从上次分别后,我一直盼着早些与您重逢。我知道您很喜欢我这把宝剑,每天我都精心把它擦拭一遍,想着再见面的时候,亲手把它送给您。现在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不想您却先走了。我来晚了……"说着就呜呜地哭了起来,并把宝剑从腰间摘了下来,双手捧到徐王墓前,然后把剑挂在徐王墓前的松树上。
  季札的随从对他的举动十分不解。后来他们问道:"既然徐王已经不在人世了,您把宝剑挂在他墓前他也不会知道,您这样做还有什么用处呢?再者说,您当初也没有说要把这宝剑送给徐王啊。"季札告诉他们说:"其实我在离开徐国之前,就在心里许下诺言,等我出访任务完成后,就把宝剑送给徐王。君子要讲信用,如今,徐君虽然去世,但我还是要履行我的诺言。"
  另外陆元方的故事也可以告诉我们如何坚守诚信。陆元方是唐朝的大臣,他为官清廉,为人诚实守信。我们要讲的是他卖房的事,在这件事中陆元方坚守诚信,不为金钱所动,也不为过去的恩人所动摇,甚至连自己的母亲也敢违背。
  陆元方在洛阳城外有一所名叫锦绣园的宅院,宅内有亭台楼榭、小桥流水,既雅致又幽静。陆家当初建造这所宅院是打算世代居住,过家族式的生活。可是后来,家道中落,生活入不敷出,为缓解家中的窘境不得已要卖掉这所宅院。很快陆元方要卖锦绣园的消息不胫而走,两个商人立即找上门来。陆元方直言不讳地说出卖房的理由。两个商人一开始担心他会漫天开价,谁知陆元方说:"这个锦绣园是当初我和兄长一手建造的,打算世代居住而非卖品。我虽然家道中落,现在有些困难,也无意去靠它赚钱,就按当时成本折七成计算,给纹银六千两吧。"两个商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惊叹道:"怎么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当场便决定要买下这所宅院。他们害怕陆元方反悔,还将五十两银子塞给陆元方作为定金。
  就在两个商人走后,原来的大恩人太守叫人来请陆元方去太守府。原来太守也听说了这个消息,也要买他的宅院。太守开门见山地说:"太守夫人身体欠佳,想找个清净幽雅的地方休养,找遍了洛阳城外所有的房子,只看中了陆家的宅院,心仪已久,只是不便开口,如今听说要卖,自然求之不得。"并且爽快地说:"你开个价吧!"可是陆元方却满怀歉意地说:"大人,我的宅院已经有买主了,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交易,但是买主已经交了定金。"太守坚持要买,并说愿意开出双倍的价钱。但陆元方还是婉言谢绝了,并坚定地表示: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讲信用。太守满脸不高兴,让陆元方再回去好好想想,要求第二天给他答复。
  陆元方左思右想,始终觉得做事应当讲诚信,不能因为金钱和恩情便破坏了为人的道德。第二天他去拜见太守,太守很高兴,以为他答应把宅院卖给他,谁知陆元方仍旧不改初衷,坚持己见。太守觉得陆元方不记恩情,大骂他忘恩负义,说:"当年要不是我秉公断案,你们陆家早就株连九族了!"陆元方跪在太守面前说:"并非我不愿成全太守,只是违约背信的事情非君子所为,还请太守见谅。"
  太守要买房的消息被陆元方的老母亲知道了,传言说陆元方不知恩图报。陆元方的母亲便气冲冲地把他叫来质问:"你可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太守想买这座宅子,别说卖,就是白送,我们也该毫不吝惜。"陆元方扑通跪下,再次向母亲说明不能把宅院卖给太守的理由:"您和父亲从小就教育我们,'言必行,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能失信于人。如今,我已经将宅院卖给了别人,又怎么能言而无信呢?"母亲这时才知道是她错怪了自己的儿子,说:"吾儿做得很对,我是误听了外面的传言;恩情固然要报,但不能因此便违背了诚信。"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序言第2节:第一节 何为仁(1)
第3节:第一节 何为仁(2)第4节:第一节 何为仁(3)
第5节:第一节 何为仁(4)第6节:第一节 何为仁(5)
第7节:第一节 何为仁(6)第8节:第二节 仁重于泰山(1)
第9节:第二节 仁重于泰山(2)第10节:第二节 仁重于泰山(3)
第11节:第二节 仁重于泰山(4)第12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1)
第13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2)第14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3)
第15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4)第16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5)
第17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6)第18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7)
第19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8)第20节:第一节 不学礼,无以立(1)
第21节:第一节 不学礼,无以立(2)第22节:第一节 不学礼,无以立(3)
第23节:第一节 不学礼,无以立(4)第24节:第一节 不学礼,无以立(5)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